(3)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推导措施
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两大因素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①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②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③后天的心理缺陷
④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⑤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①设计上的缺陷
②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③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④使用上的缺陷
⑤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1)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
(2)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起因物,这样就不会出现施害物,砍断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使人与物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
举例
美国铁路列车安装自动连接器之前,每年都有数百名铁路工人死于车辆连接作业事故中,铁路部门的负责人把事故的责任归咎于工人的错误或不注意。后来,铁路部门根据政府法令的要求,把所有铁路车辆都装上了自动连接器,车辆连接作业中的死亡事故也因此大大地减少。
知识点二、系统安全理论
主要观点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
【总结】
(1)轨迹交叉理论与系统安全轮同样强调了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等地位。
(2)但实际上轨迹交叉理论虽提出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交叉才会导致事故发生,但意在物的不安全状态。
(3)安全系统理论是建立在轨迹交叉理论等传统安全理论基础上新理论,考虑的是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因素,更为全面。
那么如果在管理考试中遇到题目中提到“既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又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应用何种安全理论?”如何选择呢?
选项中如果同时出现轨迹交叉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建议选择系统安全理论;选项中只出现有轨迹交叉理论,无系统安全理论,建议选轨迹交叉理论。
【2019年】某矿辅助运输环节复杂,运输事故比例较高。根据对提升事故致因的分析,发现是由于提升运输的钢丝绳拦挡装置反应迟缓;二是由于旷工在斜井作业时,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为了保障斜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性,该矿井对斜井提升运输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同时强化职工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上述对事故致因的分析及其采取的措施符合()。
A.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
B.轨迹交叉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2018年】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引进可靠度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代替原有人员手工操作生产线同时加强人员行为失误的校正和培训,减少事故发生。这种做法符合事故致因理论中的()。
A.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D.系统安全理论
距离10月的注安考试只有3个月了,现在跟着老师学习还来得及。陈浩、唐忍、李天宇老师等都是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大家可点击下方图片选择心仪的老师的课程进行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