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桑玉成:不做装饰品,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在实践中“管用”?

【编者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与西方选举民主相比,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如何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认为,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的实践性品格,才使得其能够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因此,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得以运转,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他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这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国家那种唯选举主义民主相比较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之所在。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的实践性品格,才使得其能够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我们深化对这种实践性品格的认识,需要将这种“广泛、真实、管用”直接运用到我们的各项工作当中。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理论问题,更要强调其实践性价值和意义

多年前曾有一个认同性很高的命题,叫作“民主是一个好东西”,这是一个应该没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表示怀疑的命题。但民主之所以是个好东西,绝不仅仅因为“看起来很美”。如何使民主运转起来,如何让民主在实践中发扬光大,以很好地发挥这个“好东西”的应有功能,是更为实质性的问题。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是这样,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是这样。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理论问题,更要强调其实践性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说,全过程人民民主只有能够操作、能够实践、得以运转,才能使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目前,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已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框架,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与西方选举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从而确保其“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包括三个层次的理论命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命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价值性命题,第二个层次为解释性命题,第三个层次为操作性命题。这三个层次的命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0月13日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郑重指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这是典型的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性命题。

应该说,近些年来,我们对民主问题的价值性命题和解释性命题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当下,在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野下,尤其需要高度重视操作性命题的建构。一方面,我们需要将价值性问题转换为解释性命题,并且进而转化为操作性命题;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操作性命题的建构,找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操作、可实践、可运转的领域和方面,使民主的价值性命题和解释性命题得到现实性的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如何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

如何才能使民主真正地运转起来

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操作性命题而言,如何才能使民主真正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真正地运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所有的参与者,即所有的政治行为人,应具有良好的民主信仰和民主素养。

第二,要使民主真正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真正地运转起来,有一些基本原则是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循的。

首先是多数原则。民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义就是民意的政治,人民的意志在政治生活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我们国家,政治过程充分吸纳民意、尊重民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我们国家重大的立法、决策都是充分酝酿、经过程序,通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产生的。而作为政治过程中的民意,主要就是指多数人的整合意志。所以在政治过程中,民主要求始终按照多数人的整合意志来决定是否作出相应行为。

其次是认同性原则。在政治过程中,认同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有一条适合于一切政体的公理,这个公理就是指在任何政体当中,愿意生活在这种政体下的人要多于不愿意生活在这种政体下的人,这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关于认同性的一种表达。在现代意义上,所谓认同性就是指,一定国度的人民对其生活在其中的政治体系打心眼里表现出来的支持和赞同的倾向。政治体系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领袖、公共政策等要素。关于认同性的问题,也就是邓小平当年所说的人民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的问题。认同性是民主制度下一切政治过程的基础,也是我们作出政治决策的原则和依据。

再次是妥协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政治行为人在其政治行为中做好妥协和宽容的思想准备。道理很简单,民主本质上是排斥独断专行的,而一个领导者能够避免独断专行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他能够倾听并吸纳不同的意见,或者当他同其他人的意见不合时,能够以妥协的立场来对待他人。

最后是反思与纠偏原则。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民主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政治问题,但是民主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具有反思与纠偏的品行。选举也好,在政治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也好,其中都有反思与纠偏的作用机制在发挥作用。

探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域

就目前的情况下,找准几个重要的领域,按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精神,着力推进改革和完善,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得以运转,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中之重。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领域应该可以在运转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有所建树:

第一,决策体制。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决策主体在主观上尚缺乏重视议事规则的意识。此外,领导体制中存在着非正式的隐性规则,如有所谓“开大会讨论小问题,开小会讨论大问题,不开会讨论关键问题”之类,正是这种隐性规则的反映。因此,要特别强调议事规则的建设,重视议事规则的“制度”内涵。

第二,干部制度。在我国现行干部选任制度方面,有不少可以改进和完善之处。一是,切实加强对干部选任制度的研究,对新时代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提出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方向和原则。二是,必须切实重视干部分类管理的意义。有必要将“组织变量”的概念和原理运用到干部管理之中。三是,切实改变选任干部的重形式条件而轻实质条件的状况。四是,尽快制定选任干部的“动议权制度”或者叫作“初始提名权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效率,完善选人用人的责任。

第三,财政制度。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器得以维系的基础,其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政府预算的制度优化和程序规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政府预算的制度优化与规范运行来说,有必要构筑公共预算的“三角基石”,即法治、参与和技术。

努力提高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转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还有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善于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基本方面:

其一,确立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领导干部牢固确立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民主意识最重要的是规则意识。领导干部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其民主价值和规则意识为前提。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致力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民主意识,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然而,在工作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民主意识不强、民主素养不强、重拍脑袋决策而不重视程序规则决策等问题,缺乏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知识基础,也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因为缺乏民主价值和规则意识,也就不善于在其工作实践中尤其是在决策过程中发挥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

其三,善用民主方法,推进民主实践。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善于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来解决实际问题,唯有通过有效的民主方法才能实现。民主的方法最为基本的就是用民主讨论、集体表决进行科学决策的方法,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种方法为我们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准则和依据。人民群众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回应并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都离不开民主的方法。当然,不同层级、不同事项、不同人数等,应当有不同的具体准则和依据。也就是说,通过民主讨论、集体表决来决定公共事务、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但是,通过讨论和表决作出决策、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义和精神,为我们找到并运用民主的方法提供了原则和方向。我国人民民主之所以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就是因为我们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在这里,什么程序、如何酝酿、决策中如何体现科学和民主,都需要我们切实地遵循民主的方法。

在我们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地拓展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空间,善于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精神和方法,运用到我们的领导过程、决策过程、治理过程等所有的政治过程之中。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掌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精神内涵以及技术规范、方式方法等,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备素养。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如下三点:第一,善于运用讨论和表决的议事规则来有效避免独断专行等不当的领导行为;第二,遵循讨论和表决规则的基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并形成决定,进而有效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第三,通过讨论和表决之后作出决定,不断提高我们领导体系和领导过程的认同性和支持度。

THE END
1.护理管理学重点整理现代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贡献:①管理的普遍性②管理理论的一般性③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梅奥 霍桑试验是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性论著,其主要观点是:①工人是社会人②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③新型领导重视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认为管理过程就是...https://www.mayiwenku.com/News/p-54072520.html
2.管理理论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https://baike.esnai.com/history.aspx?id=12657
3.管理过程理论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管理过程理论如下,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1)概述: 法国人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独创的研究,1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2)主要内容: 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包含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且他给...https://www.med66.com/huliguanli/li2003105288.shtml
4.经营管理学的理论有哪些经营管理学的理论主要包括:管理过程、管理功能、管理层次、管理环境等。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 和控制四个方面,是管理的基本过程。管理功能是指经营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层次是指管理者的层级分别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管理环境包括内外环境,内环...https://h.chanjet.com/ask/b444a65acf543.html
5.职教动态学习理论的流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种。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主义认为把学习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https://lgxy.lzmvc.edu.cn/lgxytzgg/8598.jhtml
6.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通用17篇)在旅游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根据旅游企业特色构建一套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管理理论,在推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我国作为历史大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发展旅游行业。我国...https://bylw.yjbys.com/qitaleilunwen/92266.html
7.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体育理论知识13.教育部印发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中指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重方法与过程)、(重交流与合作)、(重体验与应用)、(重全员参加)。 四、学校体育: 01.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人体机能)的适应性规律,以及(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17/12/1705697_70093340.shtml
8.企业管理实践报告(精选10篇)旧的管理观念一旦进入管理者的潜意识,就容易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清理干净,所以,因地制宜的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度是一个正常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勇气去自己调整或自己否定。 5、公司管理制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责、权、利明晰。因此,作为新建企业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后...https://m.ruiwen.com/gongwen/baogao/794416.html
9.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自考27.管理过程理论强调( ) 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D.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28.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 ) 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https://m.educity.cn/zikao/61236.html
10.教育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知识经济的特点是其整个经济体系都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教育管理领域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职能等方面都受到其深刻影响。那么你对教育管理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教育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https://www.jy135.com/guanli/196298.html
11.质量管理体系学习心得(精选16篇)作为一个公司领导,首先要不断更新经营思想,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督促各级领导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理论,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同时还应重视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其次要清楚地确定正确的质量方针、目标,并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贯彻实施;重视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奖惩分明,激发职工重视质量、生产优质产品的...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10114212018_659043.html
12.管理学原理心得体会(通用13篇)B、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这些活动包括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它们成为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 C、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它是一个组 织的“器官” ,是为组织服务的。 在学习管理学历史中,我知道了F.W.和他的管理科学,亨利.法约尔和他的管理原则,我感慨着这些管理学...https://www.gdyjs.com/lizhi/xinde/465871.html
13.绩效管理HR百科人力资源名词解释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https://www.rsxq.com/baike/701/
14.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院质量管理概述(转)旧站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院质量管理概述(转) (一)概念 1.医院质量(hospital quality) 又称医院工作质量或称医学服务质量。它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的医学服务质量。强调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统一。它分为二大类:一是特异性医学服务,如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保健、预防等医学服务;二是非特异性医学服务,如营养卫生...https://www.trhos.com/Html/News/Articles/10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