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也译彼得·杜拉克)——世界管理学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被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TheFatherofModernManagement),“大师的大师”(Guru'sGuru),他对现代管理学的巨大贡献,及其管理思想的实践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已为世人所公认。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父亲是奥国的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妇女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深厚的文化氛围对德鲁克一生都有很深的影响。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37年,因反对纳粹的统治,德鲁克全家移民美国。他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50年,任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世界上接受此头衔第一人”。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先生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54年,创办管理咨询公司,从事企业、政府和非营业机构的管理顾问工作长达60多年。
德鲁克先生一生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出版管理学著作共39本,翻译成30多种文字,遍布130多个国家,发行量达600万册。
德鲁克先生在《旁观者》一书中曾深情回忆了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们。“伟大的心灵必然遭遇不凡的际遇。”早年的德鲁克就与熊彼得、弗洛伊德等精英知识分子多有交往,并对他以后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他一生经历了一战、二战,从事过的职业包括记者、金融分析师、作家、咨询顾问和大学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领袖,令他在世界管理学界拥有不可超越的崇高地位。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05年11月15日,95岁高龄的德鲁克先生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辞世。全世界的经理人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受益,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他的逝世而改变。
二、德鲁克的贡献
1939年,德鲁克的第一部著作《经济人的末日》出版,该书成为英国首相邱吉尔推荐给内阁阁员的一本书。
《工业人的未来》一部融经济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里程碑式”的社会政治哲学著作,也是德鲁克自己认为的“最得力之作”。写于1942年,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关键时刻,法西斯在欧洲正是气焰嚣张之时。
1946年第一本管理学《公司的概念》,是德鲁克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它第一次将企业视为一种“组织”,首次尝试揭示一个组织实际上是如何运行的,它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和它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新社会》是德鲁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工业社会进行分析和评判的系列专著中的第三部。初版自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是一部预言式的作品,书中揭示的很多重要趋势和思想都在短短的10几年中变成了现实。全书融会了在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高度智慧,剖析全面、独特、深刻。
德鲁克1954年11月6日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管理实践》问世,第一次将所有的管理功能进行了整合,这一天被西方主流学者视为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之日,从而奠定其“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地位。
1964年《成果管理》一书,是第一部现在仍被称作管理“战略”的书。
1966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出版。书中第一次提出: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这本书在半个世纪内,一直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至今影响着现代管理界及企业界。
1973年,管理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出版。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教科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5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出版。这本书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89年,《新现实》指出“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
1992年《未来管理》一书,敏锐地注意到今后的关键是知识。
2000年,在90岁的高龄出版新作《21世纪管理的挑战》是一部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他在书中写道,“许多人一谈到管理,以为就是企业管理,其实不是,管理最早是用在非营利机构。”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2002年,当德鲁克获得由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时,颁奖仪式上对他的评价是:“彼得·德鲁克大量的著述,使我们的国家极大地获益,并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以及现代商业世界。美国上下将共同庆祝他的卓越成就。”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媒体对他的最恰当评价是:“在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一个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
美国ServiceMaster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裁MLHillard,用最简单的事实说明了德鲁克的影响力。他将德鲁克与著名的前美国实现南北统一的总统林肯相提并论,因为这二人都是“属于我们整个人类历史的”。
德鲁克所提出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是“目标管理”,在他看来:管理者的工作基本点就是完成任务以实现公司目标,指导和控制管理者的是行动目标。相对于多数强调具体处事方式的管理学家,他认为,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管理水平。
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
1981年,我整合通用电气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来自彼得·德鲁克。——美国通用电气集团原总裁杰克·韦尔
奇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的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夫
没有人能和德鲁克相提并论,我也不知道今后怎样才能有像德鲁克那样的人,他是绝无仅有的。——《福布斯》杂志编辑罗伯特·兰兹勒
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商业周刊》
如果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彼得·德鲁克就是最伟大的发明家。——美国管理协会
“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
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德鲁克到底伟大在哪里?
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一生的工作成就,决定人一生是有功还是“犯罪”。他从不就事论事,而是在宏观上从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动态分析上看待问题。
.“社会生态学家”
他的几十本著作都难以“分类”,而这正是他思想最真实的自然面目。面对“一片树叶”,你如何分清它是“植物”,还是“饲料”?甚至他本人也无法按照传统概念定义自己,人们给他的桂冠是“管理大师”、“预言家”,他自己则创造出了“社会生态学家”概念来自我描述。
他从事过宗教学、金融、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直到最复杂的“人学”。已说不清他的专业,而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思考一切,绝不局限于一个学科,更不会与任何社会利益集团连在一起。他始终强调的是个性化、多元化的观察与研究,才能看清楚管理的本质。
他晚年通过《旁观者》一书中的15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是阐述一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把管理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境界。
.除非能改变人们生活
德鲁克的座右铭是约瑟夫·熊彼特的一句话:“我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据《基业常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介绍:德鲁克在一次的采访时回答:“保持青春的秘诀之一,就是专心自己的工作。”
他平均每一年半出一本新著,一生的39本著作,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
五、实践是现管理之根本
我国优秀企业家几乎都一致认为这实践是管理之根本。海尔的张瑞敏为什么不去北京与韦尔奇对话?其意在于说明,一切管理成就都是建立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而不能过分依托别人和“理论”。鞍钢的刘也深谙管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他说:“实践是管理之本。”
德鲁克,在其第一本专著《管理的实践》中说过:“任何成功管理经验,都不能让别人也一样获得成功。”这句话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管理学的特质:“管理普遍真理”很少,管理是一门实践行为科学。
未来管理就是“知识管理”
作为被冠以“现代管理之父”称号的德鲁克,依靠的也正是他的科学预见。他的预言之准确,令人心服口服。1999年出版的《21世纪管理挑战》就是他对21世纪管理的预见,他能提出别人从未涉及到的未来管理走向。
他预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者必将成为社会主体,“知识工作者的效率管理将成为对人管理的中心。他强调:“管理已不是所谓管理人,管理首先是领导者,领导的目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知识优势。”
不同方式管理不同人
德鲁克十分欣赏马斯洛在《马斯洛论管理》一书中提到的论点:“企业家永远需要的是采取不同方式管理不同的人。”这也表明了德鲁克“实践为先”的指导思想。今日世界各大商学院所受到的主要批评,就是脱离实践。
德鲁克认为:如果说管理有理论的话,对企业来说有三条是最重要的:“一是为终端客户创造价值和服务;二是技术产业化;三是采取不同方式管理不同的人。”“这三个假设,奠定了现代企业、现代经济崛起的基础。”
预见是管理之魂
你要看到“未来向管理的挑战”。德鲁克指出:人们都会重视今天面临的挑战,但很少有人去分析研究明天的“热点问题”。值此“转型时期”,如果缺乏引导潮流的人去研究未来,也就必然使组织停步不前。
其实管理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预见未来。这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管理学研究的是人与社会机构的行为,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创新是管理之命
德鲁克认为:一个没有改革创新的企业,其命运会是很悲惨的。创新的前提是具备四个要素:一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团队。“企业绩效就是团队责任”,企业成败的关键是要有一位使命感很强的CEO。二有效的管理人方式。组织透明。一个人只有一个领导。“从整个经营流程经济链的绩效出发去管人”。三.技术开发要看到今后的技术革新趋势。它与最终用户一样是奠定企业繁荣的基础。四永远扩大并做好忠诚客户的工作。
创新步骤:一分析未来绩效构成要素。二.挖掘成功经验。三出版内刊,表扬先锋,鞭策落后。四领导走出去获取有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
管好自己是管理之核
德鲁克在1999年就提出21世纪将由“管理别人”转向“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不只是指领导者,也包括所有员工。
德鲁克认为:古往今来,任何一位伟大人物,都无不是管好自己的典范。管好自己始终是功成名就的动力源泉。
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2005年5月30日推荐序:《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对此我深有体会,并且是源自20年前海尔创业初期。那时管理类书籍少之又少,不记得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这本书。开始我想,一个外国人既不熟悉中国文化,又不了解中国企业,他所念的管理经能有多大用处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书中没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有的只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诠释的却是鲜活的思想。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由此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而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新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
身为管理者,均应力求“择善而行”,做事必需有效。一个人的才能,唯有透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成为有效。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唯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有效”就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唯有对组织真正有贡献,才算是有效。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是毫无意义的资料。管理者能够由于他的职位和知识,影响该组织经营及成果的达成。
德鲁克强调:“企业不是信息中心,也不是技术中心、生产力中心,而是内有效率、外有贡献和影响的管理完善社会中心。”德鲁克提出有三种情况要警惕:1.不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的不能干。2.不能创造价值的事不能干。3.难以保持持续进展的事不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