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我们推出了新的营位,在预订小程序里定时上线,有很多顾客抢订,把服务器挤崩溃了。”成都牧云露营10月的生意火爆,营地主理人吕昌灵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国庆期间营地的所有营位都早早被预订一空,7日日均客流量约200人次。
10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露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2%。
随着“露营”这一休闲方式走热,“休闲露营地管家”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19个新职业和28个新工种公告,“休闲露营地管家”正式成为民宿管家职业下新增的新工种。
在草坪上搭帐篷,在山林里做管家
30岁的任洁曾经是一名全职妈妈。今年春天,她来到成都近郊山中的牧云露营,成为一名“休闲露营地管家”。任洁告诉记者,早上她先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再到营地工作,每天都很充实规律。
在北京的“小野之家”宠物营地,大家更习惯把“管家”称为“店长”。其主理人陈程向记者介绍:“宠物营地里的草坪比较容易乱,还有给宠物用的大型泳池等设施,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来维护。除了接待客人和检查帐篷、座椅等设施外,每周还要和专业维护人员做好对接。”营地平时的活动较多,比如宠物生日会、狗狗运动会、中秋节宠物月饼制作等人宠互动活动,需要精心做好维持管理工作。
目前的露营行业内,称呼“管家”为“店长”还是“营长”并无统一说法,对于“休闲露营地管家”的职责也尚无具体定义和范围。吕昌灵表示,每个营地有各自的侧重点,管家的职责不一样,主理人对于管家的培训和管理方法也不一样。有的营地注重管家的露营专业技能,有的营地注重管家提供给客人的服务体验,每个营地都会根据自己的营地特色寻找最合适的管家,很难形成统一标准。
陈程也认为,每个营地面向的服务人群都不尽相同,框定每个营地、每名管家面对客人时需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并不现实。
“但是对于休闲露营地管家们,露营基础技能的培训标准应该尽快统一。”吕昌灵说,露营装备搭建、维护,野外应急处理等应当是每一名营地管家的必备技能,“比如,很多营地都在山区风景区内,消防灭火之类的基础培训就是必须要有的。”
陈程表示,管家的工作很细碎,如果没有热爱很难坚持。“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人宠互动营地,如果不是爱狗、爱猫人士,很难及时理解小动物的一举一动有何意义,工作会做得比较痛苦。”
“到这里做管家的初衷是我自己喜欢大自然,也想让女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任洁说,还是全职妈妈的时候,她比较“宅”。来到营地半年多让她找回了从前的自信,也找到了自我。“可能喜欢露营的人都有共同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我们在草坪上搭帐篷、在山林里做管家,面对着群山连绵、绿野葱翠,追求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精神上的自由。”
行业竞争激烈在更新迭代中追求营地价值
在招聘网站上搜索“营地管家”,可以得到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百余条职位推荐结果。
持续的“露营热”催生了更多营地,营地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小野之家”主理人岳旸告诉记者,去年,北京陆陆续续开了约20家同类的宠物营地,为了应对挑战,“小野之家”也在努力寻求转型升级。
“我们想尝试做一些‘遛宠’之外的社交场所。”岳旸说,宠物自带“社交属性”,“未来的宠物营地可以是一个‘人宠互动空间’,有草坪、玩具可以提供给宠物,有剧本杀、桌游等娱乐类的设施提供给宠物主人,让人能够‘边遛宠边社交’”。
分析机构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2014年的77.1亿元逐步增长至2023年的417.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62.1亿元。
“在市场如此火爆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规范来指导行业。”胡泽阳表示,“地球之上”露营基地2019年在京开业时,大家并不清楚这一行业究竟是归口市监局管理还是文旅局管理,只能两头都跑。
行业的持续火热也让大家有了“沉淀下来”的思考。“当大家纷纷投入到一个行业中时,势必会迎来低谷期和冷淡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做好自己、坚守服务品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胡泽阳说。
对吕昌灵来说,行业竞争激烈,但露营营地应该有自己的温度和价值。“最基本的就是要保护好营地和周边的自然环境。”他说,“打造营地要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美,而是给自然美景画龙点睛”。
“还要展现人文关怀,找到营地自身的价值。”在吕昌灵看来,“价值”就是“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做露营,能够为当地带来什么”。他向记者介绍,牧云露营有一项活动就是把客人带到农户家里体验农村生活,参与水果采摘、捡鸡蛋等简单劳作。
“努力去带动、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这也是我们营地在为大家提供休闲娱乐之外,能为当地发展、为社会发展作出的一点微薄贡献。”吕昌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