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猫咪的行为因我们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我们祈求着他为我们改变。
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猫科分会副秘书长,师从意大利著名猫行为学家Lauraborromeo和英国训犬大师JohnRogerson,多次赴欧洲国家考察当地宠物医院,并多次参与国际知名行为学家的行为学课程学习。
参与编写并交付审查宠物医疗行业的多项国家标准《犬猫输液操作指南》、《犬猫绝育操作指南》及团体标准《犬猫导尿操作技术规范》。
“感到很幸运”是在对张莉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其中透露出的谦逊、感恩、亲切,快速的拉近了谈话距离。而在她讲述成为猫行为治疗师、在猫行为学领域持续进修与推广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积极的行动力、对为猫谋求福利的热情、对兴趣领域的专注,才是她前进的真正驱动力。
人生30,从世界500强转行宠物诊疗行业
因为热爱,还是因为幸运?
回顾最早的求学之路,张莉谈到高考志愿想填报动物医学专业,家人觉得没有发展,没有前途。“那个时候,兽医是一个让人觉得就是给猪盖戳行业。”但机缘巧合,张莉大学毕业后进入了Mars玛氏中国工作,而后又在另外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供职8年。在工作之余,对宠物诊疗行业有着无限的向外。
这个夙愿酝酿到了张莉30岁的时候,刚好遇到了美联众合招兵买马,已经做到华北区经理级高管的她,放弃已有的优渥待遇和职业发展,直接辞职转到了宠物诊疗行业,从基层职位做起。
“可能是因为喜欢猫,又很喜欢宠物诊疗这个行业。有一个特别好的契机,让我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联系在一起。可能对别人来说不太理解,之前的待遇,外企白领高管的名头听起来还挺好的,为什么要进宠物医疗行业,但对我来说挺幸运的。”张莉也谈到自己还是受到了行业内几位专家前辈坚守行业深耕的情怀影响,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
我们也找到了答案:是的,因为爱。
7年,从行业小白到猫行为学、猫福利领域推进者
因为认真?还是幸运
张莉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挺好的、挺感谢的、挺感恩的,挺幸运的。
从在宠医师大会上首次接触到行为学,发现它和其他基础学科相比与众不同之处吸引,而这次“偶遇”后让她有幸结识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犬、猫行为学家,一直跟随学习至今。“不管结果如何,今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我一定要学好它。”
然而这次的决心,让张莉经过了3次认知升级。
第一次经历让张莉印象深刻,当邀请老师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猫舍,本以为老师会对这样的猫咪饲养环境赞赏有加,没想到老师却说:“站在猫行为的角度来说,即便是一个家族的成员,生活在一起的猫咪可能并不是特别开心。相信学习完课程你将会有所收获。”老师的一句话,对于专门为10只猫投入了一套90平米2居室,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的张莉来说,有了一些小失落。然而在上了老师三天课以后,张莉从中领悟到了,“即便可以做到当时国内先进的饲养条件,但多猫的环境依旧让猫咪不愉快,非常难过自己的选择让猫咪们受了委屈”,后续关掉了猫舍,并开始将正确的猫行为学知识传播给更多人听。
在当时国内,猫行为学可以说鲜有人知,虽然周围人不理解,但为了继续邀请老师来国内讲课,张莉还是决定做一件事情——坚持每年都开行为学课程。一方面自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国内学员,与在欧洲进修时的氛围不同,通过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更获得贴合国内情况,另一方面让更多人了解猫行为学。
第二次认知升级,多少有点b站少年“燃”的感觉。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同行加入一起了解,让一群人去推动猫行为学的发展,“让所有的猫都能很开心”,“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达不到这些”。
第三次认知升级,是张莉对自己提出的——“什么是猫的幸福”。导师Laura曾说过,喜欢中国不只是中国的美食,中国的美景,更多的是想了解在这里猫的生活状况。随着中国养猫群体日渐庞大,不同区域对待猫的不同方式,也给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猫行为研究个例。
站在人类的角度看待猫,会对猫的行为有很多误解,比如有的宠物主人会觉得某只猫特别坏,会攻击人或者纯粹的报复人类,其实则不然。张莉在工作中,除了要解决猫主人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一个工作需要让他们正视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解除猫主人对出现异常行为的猫产生怨恨或者责怪。
对比欧美的养猫环境,中国的猫基本住在公寓里,或者住在乡下过着半散养的生活,猫主人的养猫意识不同,猫的行为模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化,了解这些不同才能帮助它们更好的生活。所以通过不同途径去接触更多的猫,观察TA们的行为特点,成为张莉的一个新爱好。
张莉用她的认真讲了一个很幸运的故事。
猫行为学
到底有哪些学科魅力
张莉聊到了她的《猫行为管理师》认证课程,去年至今累计有百余人次参与学习,其中有宠物医生,有从事流浪猫救助工作的动保人士、上门猫咪看护工作者,也有宠物门店经营者以及普通的猫主人。
大众普遍对猫的误解有以下几点——
跟自己刚接触课程的时候一样,学生们一开始会提出比较常识性的问题,或直接想要了解某个行为问题要怎么解决,但随着知识的深入,他们会逐渐发现猫行为学的内容十分广阔,目前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支持,于是会越来越专注于深层次的研究,包括了解猫行为形成的原因、发展的过程、结果以及面对一个典型的异常行为该如何解读、以便于更多了解猫的天性与需求,为猫谋求更多的福利。
一次出差回京的火车上,张莉听到隔壁母女的对话,小女孩捧着一本书和妈妈讲:“猫是独居动物,它更喜欢独自生活。”这一瞬间对张莉来说,仿佛注入了强烈的能量——幼儿读物上都有讲对于猫的介绍,未来猫行为的发展一定会更好!这个能量给了张莉更多的动力要让更多人了解猫行为学。
因为猫行为治疗的特殊性,一只猫从家到医院就诊发生了环境变化,异常行为很难观察到,并有可能会加重行为的异常,所以行为治疗更多的时候需要家访,去了解猫的生活环境,评估它在家里的状态,“才能够更好的帮助猫”。
“通过行为治疗让猫咪恢复正常,看到猫主人跟猫相处状态特别温馨,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可能是最大的鼓励吧,也能感到我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虽然挺累的,但还是挺开心的。当你把这些繁琐变成享受的时候,你也不觉得特别累。
在与张莉对话的过程中,张莉大概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这场猫行为学的坚持之旅中,不仅是热爱驱动着她跟行业的关系不断深入,也不仅仅是“幸运”可以带给她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她讲述前辈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行业深耕猫行为医学与猫行为学推广的行动中,明确的感知到她对专业度足够尊重、足够认真的态度,以及对自己专业度持续提升的要求与努力,包括对猫行为学在整个行业发展的持之以恒。这些持续伴随的日常,已经成为她在小动物诊疗行业成长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