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践中实事求是,施教时有的放矢
1.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中兽医与西兽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临床上两种医学均能通过诊疗有效地为动物防病治病,显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两者各具特色,共同成为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依靠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教学,临床上诊治动物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兽医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也可以作为辅例证为中兽医的诊断、推理和临床效果提供验证,有助于中兽医的临床教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兽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兽医所阐述的观点、概念以及解决兽医临床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遵循着自身理论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因此不需要处处得到西兽医的验证和解释,否则会对中兽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兽医临床与中兽医教学。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是一个理论用于实际的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过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病畜和动物疫情,运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法分析疾病、防治疾病,培养学生用中兽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兽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应有适当考虑,病例的选取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病例选取得比较典型、得当且适合于中兽医技术的运用和发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畅,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中兽医临床水平的限制,临床上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兽医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和解释,应当主动放弃,实事求是,不能勉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综上所述,中兽医实践教学是中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重在保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形式特殊,任务重、难度大,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特别要求:除具备中兽医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丰富的中兽医临床经验和能力。实现中兽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更应重视中兽医学教师自身的实践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葛铭,于文会,王海彬.中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68-69.
1.理论教学需要改革
1.1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
为更好地适应养殖行业的最新变化,我们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改革,把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引入到教学中。由于本课程主要研究的是畜禽疫病,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深入到养殖企业一线了解最新疫情变化、养殖企业生产情况等,同时还要深入市场了解兽药及饲料销售情况,分析疾病变化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若把有关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除传授书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补充学科前沿知识。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发现学生渴望学到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及时穿插一些学科最新进展情况及热点问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改革。
2.实验教学需要改革
首先,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但是,传统教学采用同一种模式培养所有的学生,毫无个性可言,致使学生创新性低下。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尝试,使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有兴趣去做实验,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用心去做实验。其次,要保证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实验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学生对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进行的实验研究,积极性很高,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联系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设计一些综合实验,让学生体验整套的技术和操作。
3.实验教学要选用适当的方式
4.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的把握
【关键词】高等学校动物福利教学方法
一、探索背景
二、动物福利的概念
1976年,休斯将农场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1988年,Fraser提出动物福利的目的是在极端的福利与生产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1990年,台湾学者夏良宙提出,从动物立场而言,动物福利可以简述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动物福利是保证动物康乐的外部条件。动物康乐就是动物自身感受状态,也就是“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美国动物福利专家称,动物应有五大自由:转身自由、舔梳自由、站起自由、卧下自由、伸腿自由。英国农场动物福利法规定有“五不”:无营养不良、无环境带来不适、无伤害和疾病、无拘束地表现正常行为、无惧怕和应激。
我国学者在解释“动物福利”时指出: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而动物福利的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心理。动物福利包括物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通俗的讲就是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要人道,尽可能的减少痛苦、不得虐待动物。动物福利所强调的不是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动物福利实质上是以人为本位的,是指在动物保护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人们给予动物的保护措施使其康乐,而人类也可以从中更好地受益。
三、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的探讨
针对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相对较少的矛盾,需合理安排课时,从而达到全面地学习动物福利保护的目的。课程教学计划是32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
表1《动物福利保护概论》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共32学时)
序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序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
1第一章动物保护的内容及意义29第九章畜禽的保护2
2第二章动物的痛苦210第十章实验动物的保护2
3第三章异常行为与动物保护211第十三章家庭动物的保护2
4第四章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212第十五章经济动物的保护2
5第五章动物的保健413第十六章园养动物的保护2
6第六章动物试验与动物保护214第十七章野生动物的保护4
7第七章人类娱乐活动与动物保护215合计32
8第八章动物保护立法及动物保护组织2
2.教学方法的探讨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明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模式,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型性教学。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大学生对动物福利问题的认识,引发大家的讨论,同时配合采用课程报告等方式进行辅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促使学生们深刻了解动物保护的内涵和意义。例如,2012年10月发生的四川“虐猴男”笑着活剥猴皮事件;2016年7月13日发生的天津虐猫,小猫被切掉半张脸事件;更有2015年3月31日,成都某大学生因与宠物店老板协商不好退款金额,当场虐死仅两个多月的小猫等等。这些损坏动物福利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人们也将注意力转向了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群体。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竟会如此残忍,面对幼小的生命,因自己的一时愤怒,竟然活活虐死小猫,不禁引起人们对青年学生动物福利意识淡漠的担忧。而发生在2016年7月23日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泰国普吉岛大象在海啸中救孩子”事件,又代表不同的动物角色立场。此类教学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是尝试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表达观点和如何把握动物利益和人类利益的平衡,对每章教学重点教师应当做到精讲并反复强调[2]。
(2)创新性应用研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专题短片回放,丰富教学手段
(4)科研专业知识的融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组织参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和流浪动物收留机构
去动物园参观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流浪动物收留机构、民间动物救助站等,切实体会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直面受伤动物带来的震撼可以强烈刺激人的内心,同时在参观的过程中注重与动物福利保护人员的交流,认真体会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并且反思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观看救治好的伴侣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也能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动物的情感。
(6)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全面发展
四、小结
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任务艰巨的工作,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
[1]郭永刚,闫秀明,胡立磊.高校动物实验教学与实验动物福利[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2):208-210.
[2]董晖,李磊.“动物福利”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10,45(10):20-23.
[3]陈吉刚.微生物学合作式教学改革的探讨和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2):84-87.
[4]王晓泉,刘晓文,彭大新.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4-25,30.
[5]刘新,方芳,陈冬梅.探索研究型的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热带医学杂志,2008,8(8):884-885,888.
[6]徐大勇,李峰.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81-84.
[7]闫大任.《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5):54-56.
[关键词]动物防疫监督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浅析
一、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2.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要理顺管理体制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黄云甫,高峰,赵阳,潘清;浅谈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文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动物检疫;2005年08期.
[2]陈向前,杨秀成,于丽萍;理顺执法体系完善主体资格──浅谈动物防疫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J];中国动物检疫;1997年04期.
[3]赵晓彤;;检疫证明管理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关键词: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兽医病理学;教学;应用
兽医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沟通动物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它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和微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大体病理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研究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和转归过程,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学科提供理论依据[1,2]。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与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系统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心血管系统病理、泌尿生殖系统病理)和动物疾病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来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诊断疾病,为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4,5]。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学生只是简单地观看,而兽医病理课程概念较多,各种病理变化用肉眼和镜下描述繁杂且相似,此时学生毫无兽医临床知识,在死记硬背中失去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至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兽医病理学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6,7]。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于2012年通过《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对现有动物医学标本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先后完成了对10种新疆主要畜禽标本数据库的建设,标本文字数据记录达到2430条、图片5000张、视频资料10个(总时长300分钟),总资源量达到50GB,建设“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1个,其中包括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图片600余张,教学资源丰富。
一、“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内容和特点
1.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建设。依托校园网现有的IT基础设施构建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Linux,WWW服务器采用Apache,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应用开发语言采用PHP,该LAMP组合均为开源软件,无知识产权限制问题。应用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该架构便于使用者借助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电脑等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心资源数据库。
二、动物病理标本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在病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网络化教学,丰富病理学教学模式。兽医病理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识别来理解疾病病理变化的机制,使学生通过眼观标本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8]。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和理解病理学基础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如何通过实验考核来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程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考核的作用,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显得非常重要。在《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中将现有的600件动物病理大体标本,按系统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方法进行分类,每个标本用数码相机进行三面角度拍照存入计算机,上传到“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并进行编号、标注标本名称、文字说明。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提高病理教学的效果。
2.增加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标本图像立体化。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兽医病理标本与数码图像、网络平台相结合,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将“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图像在课前播放或让同学课前预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病理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在实验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之中的病理图片反复学习完成绘图作业和习题。同时结合大体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观察帮助学生从立体的动态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有利于对所需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快速查找,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放学习,既高效便捷又生动直观,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望
[1]周诊辉,向双云,张晓远.《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75-76.
[2]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杨丽萍.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5):33-35.
[3]杨玉荣,姜义宝,焦喜兰.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189.
[4]王海花,张桂云,吴凤笋.兽医病理学教学标本建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2):49-50.
[5]高利波,高洪.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82-85.
[6]冯平,孙旺斌,屈雷.动物病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2):101-102.
[7]王建林,尹燕博.动物病理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高等高职研究,20,47(11):29.
[8]陈宏智,易本驰.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职教研究,2009,(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