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为余承东与央视主持人“小尼”做了一场直播访谈节目。
其中,余承东说:华为WindowsPC停止供货了,可能是最后一批产品了。以后就用我们的鸿蒙PC。
仅仅是这一句话,整个数码圈都“热闹”起来!不少数码博主都出视频对着鸿蒙PC(电脑)进行了分析,表达了对它的期待。
果子自然也早早刷到了这些信息,但总觉得他们对鸿蒙PC的见解有点“含糊不清”。
华为电脑业务现状
其实在华为MateBookGT发布时,果子就预料到华为可能会放弃WindowsPC。
MateBookGT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配套了一款华为智选“显卡扩展坞GT”。
这款扩展坞是WIKO品牌旗下的,该品牌还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产品:“WIKO畅享”手机。
此时,我就隐隐觉得:华为PC“要变天了”。
10月初,微博@看山的叔叔爆料了一个大事件:华为将推出智选笔记本电脑!或命名为“HiMateBook”系列。
10月31日,WIKO品牌已经上架并发售了HiMateBookD16和HiMateBook14两款笔记本电脑产品。
至此,华为PC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已经很明确了。
由于禁令,华为买不到英特尔、AMD两大WindowsPC的芯片了。
所以,它们选择重演手机业务的“历史”——外包给第三方品牌。
PC业务和手机业务一样将分为两条线路:
一条是WIKO负责的智选产品,坚持X86架构和Windows系统,维持该业务的基本运营;
一条是华为负责的鸿蒙PC,使用国产软硬件试图打出自主研发的道路。
但与手机业务不同,PC业务想和Mate60一样“王者归来”,难度“有亿点点”大。
鸿蒙PC的困境
硬件方面,英特尔、AMD主导的X86架构依然是PC领域绝对的“垄断者”。
华为的芯片战略很少涉足X86的研究,所以它十年八年内都不可能造出媲美酷睿、锐龙等CPU的产品。
这是鸿蒙PC面临的“第一座大山”。
好在如今移动PC领域的垄断有了一丝丝松动,它就是高通主导的ARM架构的笔记本电脑;
并且微软已经和高通达成协议,为其适配专属的ARMWindows系统。记住这个信息,后面鸿蒙PC还有大用处。
对ARM架构的运用,华为的麒麟芯片早已轻车熟路了,新麒麟9000S就是最好的证明。
并且,华为还有一款很小众的PC产品:华为擎云笔记本电脑。
它搭载的就是麒麟9000系列芯片,主打政企采购市场。
此外,第三方品牌有国产自研架构的龙芯CPU,这也是华为可能选择的底牌。
鸿蒙PC虽然性能孱弱一些,但好歹是有办法挺过去。
到了GPU方面就有点难绷了,鸿蒙PC目前是真没办法找到可替代的独立显卡。
虽然华为有深厚的计算显卡研发经验,但消费级显卡要考虑的问题更复杂。比如最基本的低功耗需求,华为都难以解决。
如果换成国产第三方品牌,目前做得比较有名气的就是摩尔线程,这品牌也是被“白宫严选”了。
所以摩尔线程现在主要做计算显卡和桌面显卡,短期内也解决不了华为的需求。
哎!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两个公司的“联合研发”呢?咳咳...这些都只是果子的美好幻想罢了。
不过,WIKO品牌的显卡扩展坞倒是个可能实现的方案。
就是不知道这个方法会不会触发“白宫严选”,有待日后考证。
总之,硬件方面对鸿蒙PC来说考验非常大,但没到“造不出来”的地步。
毕竟有擎云笔记本电脑这个成品摆在这,“能造”就等于未来可期!
鸿蒙PC的优势
能造机器,不等于有市场。想要打开个人消费市场,就得看鸿蒙PC有什么优势了。
电脑最基本的体验是系统,而鸿蒙PC无疑会优先选择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
不过,果子猜测它可能会附赠一个系统U盘,里面装的是ARM版的Windows系统;
我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因为华为当年用过类似的手段。电脑出厂是Linux系统,送了一个Windows系统U盘。
正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华为PC转战ARM后,高通和微软联合制作的ARMWindows也可能成华为的“隐藏方案”。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华为最终的目标肯定是打造完整的鸿蒙PC。
这个系统还没上线,所以果子从现有的鸿蒙生态简单预测几个应用场景。
首先,鸿蒙操作系统的宗旨是“一次开发,多端部署”。也就是说:等到鸿蒙PC上市后,它能运行现在所有的鸿蒙软件。
10月23日,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鸿蒙生态已上线超过1.5万个软件。
未来这些软件都安装到鸿蒙PC上,它们也会展现出一定的特性和优势。
例如:我们平时用手机刷微博、点外卖、订酒店等,以后鸿蒙PC也可以完成了。
这里可能有小伙伴疑惑了:Windows电脑不行吗?
哎,还真不太行!因为美团、抖音、淘宝等软件在电脑上的体验简直一塌糊涂,有的甚至没有PC端。
详细原因大家可以看看果子曾经发布的《电脑上网体验为什么变差了?》一文。
这时鸿蒙PC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手机端和PC端是互通的,华为只要引导软件开发商做相应的操作适配;
用户就可以在鸿蒙PC上无缝衔接刷微博、购物、点外卖等活动。
相当于鸿蒙PC是一个“带了键盘的超大号手机”。
不过,仅靠日常娱乐和生活,无法支撑市场需求。鸿蒙PC破圈的关键依然在“生产力”上。
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工业设计、影视特效、游戏开发等软件市场基本把持在外企手里。
并且,因为CPU是ARM架构,高功耗下的性能发挥也会影响到高强度的生产力场景。
华为在该领域几乎没有优势,这可能是鸿蒙PC未来几十年都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
目前成功案例是苹果的Mac电脑,它主要是完成了影视、绘画和编程三个方面的突围,占领了一席之地。
其中,编程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鸿蒙生态和iOS是类似的,用自家的设备搞编程更高效。
华为也可以效仿苹果,利用鸿蒙系统的先天优势,也能在编程领域有立锥之地。
其次是游戏方面,鸿蒙PC几乎是死局,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还记得鸿蒙系统“多端互通”的特性吗?它在游戏方面依然适用!这意味着鸿蒙PC可以吸纳部分手游市场!
比如手游直播行业,很多主播会选择用电脑的模拟器玩手游,因为后台挂着直播软件更方便。
华为只要略微引导游戏厂商,对鸿蒙PC做简单的操作适配,就能无缝对接,在电脑上直接运行手游。
但是,到了纯正的PC端大型3A游戏,鸿蒙PC就力不从心了。
虽然unity、UE(虚幻引擎)等大型游戏引擎陆续接入鸿蒙系统,但即使未来有厂商做出游戏,也不代表能玩......又绕回显卡问题上了。
退一万步讲:华为用上了摩尔线程的显卡呢?能不能玩?
果子的回答是:不行!因为显卡还有DX11、DX12等软件标准限制,这些又被微软垄断了。
摩尔线程的显卡最近拿到了DX12的适配,玩游戏也没法看,性能损耗太多了。
最后是生产力软件,又分为工业设计和影视特效两大类,这个“骨头”最难啃。不仅硬件需求苛刻,对软件标准卡得也特别死;
如果华为想突破,就要效仿苹果建立自己的图像技术标准。不过这目标还是太过遥远了。
乔布斯曾经创办的Next公司,是世界第一部电脑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几十年前就解决了这种世界级难题。
后来Next并入了苹果公司,有了极其深厚的图像技术沉淀,才造就iOS现在的影视和设计体系。
并且,苹果没有硬件限制,它想怎么提升硬件能力都可以。华为说是“模仿”,实际条件更加艰难......
总之,鸿蒙PC在专业且高强度的工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果子觉得华为比较合理的发展战略是:
先利用鸿蒙兼容多设备的特性,占据部分日常办公和手游市场;
接下来重点发展编程、影视和绘画领域,解决大部分生产力问题;
最后把“3A游戏”这个最终目标打下来,完成全方位突围!
一些想说的话
果子第一次清晰感受到科技的壁垒,始于2019年的荣耀MagicBookPro。我买到它时,出厂系统是Linux;
机器附赠一个Windows系统U盘,客服提醒我自行刷机。
这一刻,屈辱、愤恨和无奈的情绪交织,使我至今难忘.......
如今,鸿蒙PC终于要来了!果子竟然真的等到了国产PC的一丝希望,我的心情是万分激动!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这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是科研人员。
这句话没错。但是普通人也有信仰啊,我们总会不自觉去期待一些模糊的“集体荣誉”。
支持国产,本来就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理由。虽然鸿蒙PC的未来依然是漫长的黑夜,但我相信它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