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一家酒店怎值360万谁拍板了首旅收购
日前,因一位女性旅客在如家旗下和颐酒店被袭,如家酒店深陷舆论漩涡。从消费体验到品牌价值,正忙于私有化的如家酒店,遭遇全面的质疑。
去年12月6日,首旅酒店、首旅酒店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首旅酒店集团(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及如家酒店集团共同签署合并协议,拟通过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实现如家酒店集团的私有化。粗略估算,完成本次收购如家的成本已超110亿元。
首旅酒店控股股东为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旅集团旗下业务几乎覆盖了一整条产业链,从酒店、旅行社、汽车租赁到购物、餐饮、会展、娱乐、景区一应俱全。首旅集团董事长段强曾对媒体表示,首旅酒店收购如家,是为了与集团旗下同档次酒店品牌形成合力,对酒店板块现有模式进行调整,包括养老公寓、青年公寓、职工公寓等。
如此不菲的价格,首旅酒店的收购是否物有所值呢?
除直营方式外,如家酒店集团向特许加盟商授予如家酒店集团品牌的特许经营许可权,特许加盟商可以按照如家酒店集团所建立的业务模式和运营规范,自行开设相应品牌系列下的酒店,由如家酒店集团协助特许加盟商打造标准化的酒店,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以及成本节约的管理建议。截至2015年9月30日,如家酒店集团拥有1870家特许加盟酒店,占拥有酒店总数的67.10%。
也就是说,如家直营酒店的经营场多为租赁所得,如家并不享有所有权。至于特许加盟的酒店,则只是如家对加盟商授予品牌的经营许可权,其酒店的资产所属更与如家无关。那么除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如家剩下更多是品牌与管理经验。实际上,因为酒店经营场所多为租赁,一二线城市日益上涨的租金压力也已成为如家发展扩张的一大包袱。
除此之外,如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型酒店发展模式也已到了强弩之末。
中国经济网曾报道称,2002年6月,如家正式成立。如家的定位很明晰,它直接借鉴了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成熟模式,仅保留酒店住宿为核心的功能。而其价格也处在每晚200元的价格空档中。
此后,如家开始疯狂扩张。到2011年9月30日,如家成为一个管理多个连锁品牌的“酒店集团”,旗下酒店总数超过了1400家,创造了经济型酒店的神话。
但好景不长,过快的增长速度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彻底将如家拖入了业绩下滑的泥潭。从2011财年起,如家的净利润开始出现下滑;2012年第一季度,如家的运营总收入达到了12.64亿元,但整体亏损高达1.03亿元。在2015年的前三季度中,如家的经营状况也难言乐观,营收、净利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下滑。而作为经济型酒店关键盈利能力指标的RevPAR(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在2015年一季度同比了下降5.5%。
在这种情况下,如家不是没想过突围,向中端市场寻路。但是,如家并没成功,甚至被后来者超越。
此次发生女性被袭案件的酒店所属品牌“和颐”,便是如家在七年前推出的新型连锁酒店品牌。如家当时将其定位中端酒店市场品牌。之后,竞争对手华住在2012年推出了全季酒店,它照搬了和颐的价格,却通过简化装修材料和设施降低了造价,选用的洗漱用品、床品、地毯也更便宜。
据悉,全季出现之后的几年间,如家酒店CEO孙坚一直强调和颐与全季在产品上的不同:全季是经济型的升级版,不是真正的中端,和颐才是。但市场并不会顾及孙坚的说法,如家的和颐酒店并没有在消费者观念里树立起中端酒店的口碑。
编辑:王明月
关键词:如家酒店;首旅;酒店集团;酒店品牌
北京市律师协会人大政协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王集金律师指出,根据警方最终认定结果的不同,视频中的涉事男子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