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想想都瘆人的动物,摇身一变依偎在怀,甚至成为网红。原因何在?乐趣在哪?是否存在风险?日前,记者辗转联系上台州一批异宠玩家,聊聊他们的故事。
「1」台州第一批异宠玩家,玩的是心跳
异宠,百度百科解释为另类宠物,相对于猫、狗等传统宠物而言。海葵、海马等水族生物,垂耳兔、香猪等小型哺乳动物,蛇、蜥蜴、龟等爬行动物及其他昆虫等,都可包含在内,范围较广。
走进位于椒江腾达中心的异宠工作室,形态各样的异宠琳琅满目。金黄相间的蛇,时而扭曲身体,时而吐吐蛇信子,尝试第一次蜕皮;披着一身豹纹的蜥蜴四肢撑地,两只透亮的眼睛眨巴着,像在对外界表示好奇;一旁的垂耳兔到处蹦跶,高兴了拿起爪子“啃”两口……
“这边爬宠居多,豚鼠、蜜袋鼯、白化刺猬也有,大部分能养的,我们一般都有。”萌宠·风云创业者联盟老板李泉一边做“铲屎官”,一边介绍着自家“宝贝”。
李泉,今年40多岁,异宠圈外号“园长”。算上十来岁那会儿,热衷找鸟、养蛇的经历,圈龄近30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弄这些,玩的都是心跳。”李泉解释道,当时家附近树林子多,到处都是麻雀、喜鹊、红嘴蓝鹊等常见鸟类,体型娇小、色彩丰富,相当有趣。其次,因为能分辨蛇类有毒无毒,有时候,他会将误入家中的无毒蛇留下,养上几天,新奇又刺激。
2007年,李泉开始从事塑料用品生产,随后逐渐接触到异宠用箱这一领域。“当时,国内其他地方已经兴起异宠这个圈子,台州还是少部分人‘自娱自乐’。”没有参考,他便买来一批养殖宠物蛇,一边照习性喂养,一边改进箱内细节,更好地满足异宠生存需求。
短短几年,从最初的玉米蛇,到后来的蜥蜴、蝎子、龟等,眼看着爬宠越来越多,李泉有了更多想法:台州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异宠圈?
建立孵化繁育基地、线上直播异宠日常、线下集市摆摊推广……就这样,异宠在台州的许多地方正式“露了脸”。
「2」冷血动物不“冷血”,相比猫狗省时省力
为什么爱上它们?李泉说,原因有很多。但首先要明确一点——养殖对象是人工繁育的异宠。
“野生物种,天敌多,爆发力、攻击力很强;人工繁育的,经历了多代驯化,一般很温顺,攻击力不强,容易把玩。”至于寿命,养个十几年是没问题的。
对于养蛇、养龟十多年的老李来说,“方便”是重要原因。由于家住高楼,以前养狗的他,每天至少遛狗一趟,平时狗叫还容易打扰隔壁邻居,有些苦恼。“像蛇、龟这些不用遛,只需要一个笼盒,吃的食物不多,一周一次清理就好。”
今年24岁的樊如学,家里目前养了4条蛇、2条蜥蜴。四五年前从贴吧论坛开始入“爬”坑,饲养了1只雨林蝎,养过最久的是捕鸟蛛,后来逐渐入手了其他。
“有些人觉得这些是‘冷血’动物,养了会被咬,实际上长嘴的物种都有应激反应。”樊如学说,从物种上讲,比如蛇,是属于变温动物,大部分人是接触少,对此存在刻板印象和偏见,“养久了,观察它们的生存状态,其实很有意思的。”
「3」蛇和蜥蜴目前最受欢迎年轻人和小朋友是主力
夜色渐暗,月上梢头。随着盏盏纸灯笼的亮起,椒江腾达中心广场中秋夜集市开启,非遗文创、古风轻食、点茶打香,琳琅满目。其中最受欢迎的,“奇宠乐园”称得上之一。
桌子上摆放着装有异宠的养殖盒,身着一袭汉服的陈微在驻足的观众面前,耐心把玩盒里的异宠。有时是缠绕身侧的玉米蛇,有时是全身橙色的鬃狮蜥,引来一群又一群好奇心满满的观众。
陈微告诉记者,今年李泉开启异宠直播间,应聘上岗后,她就爱上了这群新宠物,工作室的其他小姐姐也一样。“比如蜥蜴体型小、行动慢,眨眼、吐舌都带着萌态。虽然开始可能会害怕,但只要尝试上手触摸一次,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几次摆摊后,陈微发现,年轻人和小朋友胆子大、上手快,对这些异宠更易接受,而蛇和蜥蜴最受欢迎。
“小动物这么可爱,怎么会害怕呢”集市当天是5岁儿子生日,看着他对玉米蛇爱不释手,小西便买了一条当作礼物,不久后又买了一只鬃狮蜥,现在还订了2只蜜袋鼯。如今家里鸡、鸭、狗、兔都有,俨然一个小型动物园。
蛇,3天换一次垫,一星期喂食一次,蜥蜴要勤快一点。“每次儿子都抢着清理,作为家长也乐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背后隐患不容忽视请在法律范畴内饲养
小众圈“蛰伏”多年,如今“冒头”,实际上背后还有蛮多值得探讨。
“有人觉得刺激,就跑去野外现抓,危险性大,容易碰上毒蛇。”李泉说,再者,不知道是不是保护动物,就带回家,很可能面临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我们目前孵化繁育的,都是法律允许可以饲养的品种,持证上岗,也希望其他饲养者都能守法饲养。”
至于异宠的价格,李泉表示物以稀为贵。以蛇类为例,要看品种和花色,价格百来元到几千元不等。最温顺的是玉米蛇,幼蛇蜷缩起来体积相当于成年人的手掌三分之一,价格是220元一条,成体价格就高了。
另外,如果确定要养,最好提前了解物种的生活习性。“给它提供一个容身场所,尤其是爬宠,控制好温、湿度,虽然只是一个爱好,但也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樊如学提醒。
“现下,异宠赛道还是一个冷门赛道。我们希望大家不要拿有色眼镜看待,而是尝试着去接受,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陈微说。
另外,如果市民家中已有异宠,不想再继续饲养,也不要随意放生,应主动与救助机构联系,将动物妥善处置,以防破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