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十年前,“魔音穿脑”的神曲还没有这么多,在我印象里,《江南Style》是第一首对我耳朵和心灵进行了严重摧残的神曲。然而,随着网络歌曲、抖音神曲逐渐侵入乐坛,越来越多的旋律在我们耳边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地响个不停。
魔性歌词+旋律,让品牌logo伴你入梦。
有趣的是,“魔音穿脑”却不能只怪音乐自身,其实,我们大脑里的“耳虫”(Earworm),也是加剧我们被洗脑的罪魁祸首。
研究表明,99%的人都会遭遇耳虫的侵袭,甚至有92%的人,每周就要被耳虫拜访一次。
动画片里,海绵宝宝就曾被一条绿色的“耳虫”支配,所以整个人像疯了一般,反复唱着同一段旋律,根本停不下来。
但现实中,耳虫并不是一条真的虫子,而是一个文学性的比喻,它的学名为“不自主的音乐联想”。耳虫的长度通常为15~30秒,这也正是短视频平台的播放时长。
海绵宝宝就曾被一条绿色的“耳虫”支配。/动画片截图
一个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一首伤心的情歌就会成为他的耳虫;一个有强迫症且神经质的人,也比不那么敏感的人更容易被耳虫骚扰。研究显示,大部分的音乐从业者都会长期经历“耳虫”的困扰,正是这种对旋律无法抑制的“复读机制”,才会对音乐产生更强的记忆力。
据说,莫扎特就是因为常年被各种“耳虫”缠身,于是在暴躁中将脑海里中的旋律记录下来。
耳虫,是一种听觉层面的感觉后像。
另外一项报告指出,不断被耳虫骚扰的人群,他们在睡眠时,大脑里的前额叶与左颞叶区域会有更多的慢波振荡,而慢波振荡就是帮助我们在夜晚“巩固记忆”的大脑神经活动。
所以说,“耳虫侵扰”就是大脑要把一段记忆放进皮层网络中,并试图把它“封印”到长期记忆里。麻烦的是,耳虫“多”的人,也意味着睡眠质量更加不好。
有什么方法式能帮我们对抗讨厌的耳虫吗?
海绵宝宝里提出了一种方案:用一段新的旋律,“碾压”之前把你逼疯的那个声音。但这个方法的代价是,如果消除得不彻底,两种音乐可能会不断在你脑袋里反复横跳,最终你还是要大喊救命。
海绵宝宝里提出了一种方案:用一段新的旋律去“碾压”之前把你逼疯的那个声音。/动画截图
更靠谱的方式法其实是嚼口香糖。
通俗来说,耳虫和我们的嘴巴是相“连通”的——当我们被魔音洗脑的时候,我们的发声器官嘴巴往往处在一种闲暇状态。
如果让我们的嘴巴“有事可做”,大脑就无暇循环播放脑海里的神曲了。所以说,下次要被魔音洗脑,赶紧把口香糖咀嚼起来!
参考资料:
KnowYourself|一闭上眼就响起洗脑神曲?“魔音绕脑”原来是“耳虫”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