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把白蚁和蚂蚁混淆在一起,以为会飞的蚂蚁就是白蚁,甚至直呼白蚂蚁或飞蚂蚁,这其实是错误的。白蚁属于蜚蠊目(等翅目),从分类上看反倒和蟑螂是近亲,而蚂蚁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白蚁和蚂蚁外形上最大的区别有三点:1.触角不同。白蚁的触角为念珠状,蚂蚁的触角为膝装。2.翅膀不同。白蚁的四个翅膀大小均等,而有翅蚂蚁前后翅大小不同。3.腰部不同。白蚁胸腹间交接部分宽度变化不大,而蚂蚁胸腹间有明显细腰节。
白蚁喜温湿,我国南方地区多降水,春夏温度渐高,白蚁容易滋生。此外,白蚁食性广,以植物性纤维素及其制品为主食,家中的木质结构或家具是它们的理想藏身处和食源。家中比较潮湿,或有漏水现象,则更容易成为白蚁的入侵对象。白蚁主要通过修筑蚁道和婚飞侵入家中。每年3~6月是白蚁的婚飞季,大量的白蚁倾巢而出进行婚配,此时它们很容易被室内灯光吸引飞入家中并新建“王朝”。
毋庸置疑,楼层较矮的住房受白蚁入侵风险更大,尤其是散白蚁。但高楼也不能掉以轻心。每年3-6月是白蚁的分飞(婚飞)季,以台湾乳白蚁为代表的婚飞蚁可以飞上30多层高楼新建巢穴。此外,家中的一些木制家具,若没经过严格的源头材质把控,也可能携带白蚁。
白蚁是社会性昆虫,尤其是乳白蚁,往往种族庞大,而且有多个隐匿藏身处,处理难度较大。有些消费者见到白蚁可能会采取一些想当然的自救措施,如用喷雾罐喷,这种手法其实是错误的。多数家用喷雾罐有效成分为拟除虫菊酯,这对白蚁治理来说并非好的选择。一方面拟除虫菊酯滞留性较差,只能处理到局部或表面,无法根治。另一方面它有趋避性,容易惊吓到白蚁使其逃散,反而影响治理效果。市面上的白蚁药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国外已禁用的高毒性药剂仍在国内流通。与此同时,好的药剂需搭配专业的设备和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建议消费者选择专业团队进行治理。
家白蚁、台湾家白蚁、飞蚂蚁、白蚂蚁
Coptotermesformosanus
蜚蠊目(等翅目)鼻白蚁科
台湾乳白蚁有翅成虫(婚飞蚁)长约半英寸,呈黄棕色。兵蚁头成椭圆形,囟孔上窄下宽,卵圆形,大而显著。兵蚁受惊时,头部前段的囟会流出大量乳白色的酸性液体,用以抵御外敌,故有乳白蚁之称。台湾乳白蚁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白蚁,容易入侵高层建筑。家白蚁种群庞大,往往有主巢、副巢(分级巢)之分,扩散面积广。每年5-7月份是台湾乳白蚁的分飞(婚飞)季,多发生于大雨前后闷热的傍晚,容易被室内灯光吸引。
飞蚂蚁、白蚂蚁
Reticulitermessperatus
黄胸散白蚁最典型的特征是分飞蚁的前胸背板(头部往下一小节)呈黄色。头部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且两侧的边缘相互近似平行;前胸背板前缘比后缘宽;腹部毛浓密,呈淡黄色。每年2-4月份是其分飞季,如果气压骤然下降,气温达18-20℃,黄胸散白蚁分飞蚁便会大量分飞,喜欢在中午前后闷热的天气分飞1-2次。黄胸散白蚁栖居分散,不筑大巢,防治比较困难。危害部位集中在低层区域。
白蚂蚁、飞蚂蚁
Reticulitermeschinensis
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的头、前胸背板呈深栗褐色,因此而得名。头部正面长而扁,形状近似长方形,两侧边缘相互近似平行。黑胸散白蚁的分飞期为4-5月,中午前后分飞1-2次。其分飞孔多呈长条形,长2-5cm,宽0.2-0.3cm,建筑物内的分飞孔多在木柱、门框、窗框上。黑胸对生活环境的水湿要求较高,通常将巢筑在离水槽、厨房、卫生间、或其他水源较近的地方;黑胸破坏主要集中在低层区域(但也可危害到较高部位),其巢外的木材表面有用泥做成的蚁路,通向四周,被发现时往往已造成较大的危害,需要及时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