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蚂蚁进行了整改完成之后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次变革?
数字金融板块汇报给韩歆毅,这意味着蚂蚁核心业务形成了明确的“一横多纵”的双层架构。
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的区别是什么?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经营模式,是汇聚流量、分发流量,而金融公司则是依托资本金开展各类牌照业务。
蚂蚁的这一次调整,实际上是让组织逻辑和业务逻辑更匹配了。
其实,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三、核心业务握指成拳,剑指AI时代
核心业务的整合,对蚂蚁的AIFirst战略同样意义重大。人工智能这张新时代的船票,蚂蚁必须要拿到。
数字金融,对蚂蚁来说,从来不只是创造营收的重要板块,也是孕育蚂蚁技术能力的关键场景。金融是对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领域,蚂蚁是在金融场景里,淬炼出了核心的技术能力、数据能力、风控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蚂蚁AI布局的基础。
正如蚂蚁技术高管说的,“蚂蚁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数据资产和产业AI的know-how。”
就是这些“老本”,让蚂蚁在步入大模型时代后,多了一份幸运。
入局大模型的玩家们,有着这样的共识:大模型可以优化金融效率,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但要做成自己的大模型并不容易——足够规模的优质数据库是刚需。
有银行科技部门人士表示,即便对基于通用大模型的微调(1000亿token为例),也需要200亿token的语料,相当于1000万篇专业性万字长文。
这样的数据量,不是单独一家银行或者机构能撑得起的。而让机构之间共享数据,也很难行得通,毕竟各家都将数据视为护城河。
与之相比,“带资进组”的蚂蚁,少了这一块的烦恼。
当然,不止要读懂需求,还要给出准确回应。
在这一环节,平台上有数百个金融服务工具API(行情解读、产品测评、资产配置等),以及18亿个性化资产配置组合,可供调用。
这在数字金融应用上,已经落地。如“支小宝2.0”,金融意图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5%,能直接回答收益分析、要不要加减仓等问题。
事实上,今年春节“集五福”已经上新了四大AI玩法;此外,社保查询、就医、缴费等一些日常场景,也都在AI化过程中。
小结
蚂蚁的三大战略里,有一条叫“支付宝双飞轮”。如何理解“支付宝双飞轮”,亚马逊或许是个合适的参照。
今天的亚马逊,在业务上有两个飞轮:一是电商,二是AWS。
电商是业务底座,而AWS实际上是在电商业务上长出的能力,这个能力对外开放出来,服务了更多的企业。
囿于电商业务流量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亚马逊按照峰值流量配备的服务器资源,在业务淡季时被闲置,资源浪费极大。
基于此,亚马逊推出了AWS服务:在业务淡季,将闲置服务器卖/租出去创收。
这一开始,受到了各方质疑。但事实是,随着AWS的推出和扩大,不仅承接住了电商业务屡次刷新的单量峰值,自身也跑出了“诱人”的增长曲线。
回到蚂蚁集团来说,支付宝是业务底座,而数字互联业务的本质,是如何用支付宝的流量和技术能力,服务更多外部伙伴。
对今天的蚂蚁而言,支付宝仍然是“1”,是需要全力投入、握指成拳的最核心业务。支付宝和它上面生长出来的数字互联、数字金融板块,必须要更紧密地耦合。
而对于更多的“N”业务,蚂蚁的选择是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毕竟,蚂蚁国际、OceanBase数据库和蚂蚁数科,面对的是和支付宝有很大差异的市场和行业环境,只有给它们更大空间,才能让它们更灵活、机动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本文来自:表外表里,作者:赫晋一张冉冉黑银轲,编辑:曹宾玲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