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息显示,蚂蚁小微小贷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册资本120亿元,由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蚂蚁集团”)全资持股。蚂蚁小微小贷也是为支付宝用户提供借呗、花呗服务的主体之一。
随着监管政策持续缩紧,小贷公司正在“清退进行时”。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为5604家,分别较2022年年末、2021年末减少了354家、849家。
后续业务由蚂蚁消金承接
蚂蚁小微小贷公司退出后,后续借呗、花呗的业务将由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承接。
蚂蚁消金成立于2021年6月,彼时注册资金为80亿元。今年,蚂蚁消金进行第二次增资。10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关于同意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同意其将注册资本由185亿元增加至230亿元。此前2022年12月,蚂蚁消金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加至185亿元。
国泰君安此前一份研报指出,根据蚂蚁集团之前招股书披露,蚂蚁集团的信贷总余额达到2.1万亿元,消费信贷余额1.7万亿元,如此大的体量,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远远不够,因此公司做了二次增资。
根据国泰君安测算,蚂蚁消金注册资本增至230亿元后,考虑消费金融牌照10倍杠杆及联合贷不低于30%的出资比例,其自有资金参与的最大可放贷余额可达到7666亿元。
目前,蚂蚁消金的第一大股东仍为持股50%的蚂蚁集团。截至2023年6月末,蚂蚁消金资产总额达1971.04亿元,在消金行业居首,负债总额达1783.83亿元。2023年上半年,蚂蚁消金实现营收38.16亿元,净利润4.45亿元。
小贷公司数量前三季度减少超300家
在小贷行业监管收紧的背景下,蚂蚁小微小贷清退贷款业务,只是一道缩影。放眼整个小贷行业,小贷公司的机构数量和贷款余额规模都在急剧减少。
除蚂蚁小微小贷外,其他3家分别为重庆市两江新区典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瓜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两江新区明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小贷公司退出并非个例。
据央行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04家。时代周报记者对比发现,这一数量较2022年年末减少354家、较2021年年末减少849家。
此外,从贷款余额来看,今年以来小贷公司规模压降明显。
据央行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5604家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为7856.40亿元,规模较2022年年末减少1229.45亿元。对比来看,2022年全年的贷款余额仅较上年末减少328.85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前三季度贷款余额规模出现骤降。
多地监管对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也作出限制。
今年11月16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在北京增设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相较原试点办法,该注册资本门槛提高了5000万元。
今年9月,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天津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同样对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实行不低于1亿元的限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