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服务对国人还是新事物,也有很多人觉得只是高净值人群的特权,其实大众化的基金投顾服务在美国非常成熟,也非常有利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去年,证监会发布了基金投顾试点的通知,一些基金公司、券商、银行和基金代销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的试点资格,今年也开始逐步推出自己的业务。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基金投顾服务不是免费的,投资者的认可和接受、业务的具体形式和收费模式等也是需要逐步探索的,但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就不怕路远。
一、“帮你投”
帮你投,来自“蚂蚁金服X先锋领航”的强强联合,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巨头,有着巨大的流量和年轻用户群基础;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美国有着成熟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
根据先锋领航集团(Vanguard)全球资本市场模型(VCMM)对市场的分析,给出了以上的资产配比策略:股票型基金50%(权益指数型25%,增强与主动型25%),债券型基金48%(利率债36%,信用债12%),货币型基金(2%)。
可以看到,这就是个自动化的资产配置,也算是个定制版的FOF,但你并不知道背后具体是什么产品,也不需要知道会如何调整。
3)点击投资策略说明书,是先锋领航多年的投资理念:建立投资目标、构建资产配置、降低投资成本、秉持长远眼光。
4)之后就可以转账了,帮你投的门槛极低,最低800元就可以起购。
在收费方式上,按照每日总资产的0.0014%计算(年化总资产的0.5%),采取按季度收取的方式。
投资之所以复杂,不只是投资者缺乏投资常识,更是每个投资者有不同的诉求,千人千面的需求不容易满足,而小客户又无法做到准确的“一对一”定制服务。
因此,“帮你投”能否真正准确挖掘出了你的需求,设定的策略和目标能否被接受,投资的周期和资产的波动能否被认可,适合美国市场的“洋投顾”能否满足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口味,都值得后续观察。
其实,这只是互联网基金投顾的最简单试水,其他的公司也都在逐步推出针对不同客户群的投顾方案。
二、基金投顾业务
《通知》中明确了,“试点机构可以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协议约定向其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并且根据协议的约定,“试点机构可以代客户作出具体基金投资品种、数量和买卖时机的决策,并代客户执行基金产品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开展管理型基金投资顾问服务。”
《通知》对具体的业务形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试点机构都在逐渐推出适合自己客户群的产品,例如上面介绍的“帮你投”。
投顾的好处
基金投顾服务,是买方付费的模式,理论上投顾服务机构和基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越是能帮客户达成投资目标,客户就越愿意付费,而且资产越增值,机构就容易赚更多的服务费。
理性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投资本来就是件非常个性化、反人性的事情,要想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基金投顾还是要迈出几个门槛。
投顾的难处
1)额外的成本:高成本是投资的大敌,会严重侵蚀长期收益,普通的基金产品,投资者要面临“管理费+托管费+申购费+服务费”,在此之上的投顾服务费,如果没有取得更好的效果,反而会侵蚀掉部分收益。
3)卖服务or卖产品:试点的机构目前大都以卖基金为主,事实上对于渠道能力强的机构来说,卖基金是好挣的快钱,而卖服务刚开始肯定是难挣的慢钱。在快钱和慢钱面前如何平衡?会不会表面是卖服务,背后还是挑佣金高的卖产品?
三、PK现有基金组合模式
蚂蚁金服的“帮你投”,是互联网基金服务的强强联合,目标是逐步培养年轻的客户群;
相比于基金投顾,这种模式并非千人千面,算是个大众化、透明化的FOF组合,并不会考虑个人的特殊需求。另外,虽然基金组合是免费跟投,但一般会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来获得补偿,比如付费的圈子、知识星球会员费、收费提问等。
风险提示:此文只是本人的投资笔记,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