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三大孤儿猛将:都姓李,张献忠朱元璋养子,第一除项羽无人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爷爷讲的过去的事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史上有三大孤儿猛将,都姓李,一位是张献忠养子,阵斩清帅尼堪,一位是朱元璋养子,明朝开国第三将,最后一位是李克用养子,除了项羽无人敌。
图绘张献忠在谷城起义,口述檄文的场景
1646年11月,张献忠命陨西充凤凰山后,大西政权宣告结束,由他聚敛的金银财宝成为无主之物,不知去向。关于他的稀世宝藏,后世有很多种说法,至今在成都仍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据说,与歌谣配对的,还有一张“藏宝图”,图上标有张献忠金银宝藏的具体位置,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民国曾有人根据这张藏宝图在流经成都的锦江中打捞挖掘,捞上的只有一些小铜钱,不见金银踪影。
第二种说法认为张献忠将宝藏藏于青城山上。原因为孙可望曾奉张献忠之命率领数百名石匠在青峰山(青城山支脉)采石,却鲜见有人运石出山或在山中修路以及建筑物。这种行为不免让人心生联想,张献忠可能以采石为掩护,在青城山上秘密修建藏宝工事。
还有一种说法,在四川彭山县的江口古镇江道中。这个位于武阳江、锦江与岷江交汇处的古镇,水路运输十分便利,曾为商旅云集之地,船桅林立。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四月,明参将杨展占领嘉定(今乐山市中区)后,沿江而上攻占彭山。秋,张献忠部与杨展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败回成都。”许多满载金银的木船由此沉没于岷江。
传说多种多样,究竟张献忠的宝藏藏在哪儿?
2015年6月25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检察院官网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彭山检察院主动介入张献忠稀世宝藏被盗掘案》。消息显示,2015年5月5日,彭山区人民检察院侦监科主动提前介入彭山区公安局侦办的盗掘“江口沉银——张献忠沉宝遗址”重大案件,该案系多个团伙作案,涉案人员众多,涉案文物据专家初步估计,一级以上珍贵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狮、金印、金册子等,其价值估计过亿。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附近发现的银锭
9月,涉案的部分文物鉴定结果显示,有部分银锭为国家二、三级文物,应该都和张献忠有关。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表示,如果涉案文物都是真的,可以和史书上记录有关张献忠在江口作战、稀世珍宝沉落岷江等相互印证,也就是说,能证明张献忠的宝藏就沉落在彭山的岷江中。
其实早在1999年,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纲就已宣称,《明史》《蜀鉴》《荒书》《彭山县志》等正史、野史,都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江口沉银”,近年来不断打捞出的实物更是有力的证据,因此,“整整1000船金银财宝,至今仍沉睡江底!”而此次“张献忠稀世宝藏案”的侦破更加可以坐实张献忠“江口沉银”一说,或许不远的将来,萦绕了300多年的张献忠宝藏之谜即将大白于天下。
远离他人卧榻避而入川
终其一生,张献忠给四川留下了两个传说,一个是关于宝藏的传说,一个是关于杀人的传说。
作为明末农民军的起义领袖,张献忠少年时代受过一些教育,粗通文字,青年时当过延安府的捕役,常受同事欺侮。走上农民起义这条路除乱世所趋外,很大程度上与他生活常受压抑,不堪久居人下有关。明崇祯三年(1630)四月,张献忠在延安府米脂县率十八寨之众投奔王嘉胤,同官军作战中,他“临战辄先登,于是众服其勇”,很快成为一支队伍的领导人,号称“西营八大王”。
在同明廷的对抗中,张献忠屡次使出诈降—反叛的招数,一步步扩大势力范围,于崇祯十六年(1643)占领武昌,改武昌为都城,正式建立大西政权。是年冬,张献忠几乎占据了整个湖南进而向江西发展。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张献忠决定率领大西军主力西进四川,自行放弃湖广、江西,临走之际,还不忘带上从湘赣搜刮的金银财宝和数十万被强征入伍的湖广百姓。
关于张献忠避而入川的决定,《明末农民战争史》作者顾诚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同李自成部义军的关系不好。他决策向四川转移正是李自成歼灭了孙传庭部官军席卷西北地区之时。这时明王朝覆灭的前景已经洞若观火,大顺军眼看就要着手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了。张献忠非常清楚,他既然不打算并入李自成的大顺军,自己又不甘心向李自成俯首称臣,那就只有另寻出路。”鉴于张献忠过去曾一再进军四川,对其各方面条件有全面的了解,加上蜀中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大顺政权行将统一全国的时候,张献忠放弃长江中游地方,远离他人的卧榻,就是不难理解的事了。”
1644年春,大西军逆江而上,水陆并进,由于四川官军防御力量相当薄弱,大西军“越下牢,渡三峡,古称天险,如蹈无人之境”。6月,大西军破涪州取重庆,攻城之前,张献忠派人劝说重庆守城官员投降,守城官员问张献忠大军此次入川意图何在?使者回答道:“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明官员拒绝投降,张献忠命大西军用火药炸开城墙,一举攻下重庆,抗拒军官被张献忠下令砍掉一只手,断手者经过之处,军民震骇,纷纷瓦解。
原标题:沉银与屠杀:揭开“大西王”张献忠的稀世宝藏之谜!
稿源:中国青年网
张献忠一个跟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书写七杀碑,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与天。横批是:杀杀杀杀杀杀杀。曾经下令屠川,致使原始的川人消耗殆尽,最后不得不在清朝进行湖广填四川,所以至少现在的四川人,已经基本没有太多原始土著,早已经进行了大换血。无论是正史和野史包括四川的民间都流传张献忠杀川人如麻的故事。那么张献忠为什么要屠杀四川人,那么狠呢?我先来给大家讲讲四川流传的两个版本。
版本一:张献忠年少时跟他老爹在绵阳的魏城赶马过街时,马把马屎拉到街道上了,街上的人叫他把马屎用口含出街去,不然要遭毒打,他很是怨恨,因为年幼,对方人又多,没有办法跟自己老爹只有照做,为此他认为所有四川人都很恶毒,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杀光所以四川人,这个版本倒跟希特勒要杀犹太人,当年小时候受到犹太人的欺负情节真的很类似。
版本二:张献忠打到四川安营扎寨,有天晚上突然肚子很痛,于是半夜起来拉屎,那个年代人还不会用纸,在野外行军经常就地取材,用树叶和木棍擦屁股。那晓得这个张献忠也半夜看不清,有点背时(倒霉)扯把草叶擦屁股,结果把玄麻扯到了,这种四川的玄麻草,是有倒刺的,你想,如果用来擦屁股,还不把屁股扎得很难受,本来打四川就让他很劳神了,于是他觉得不仅四川的人恶,连草都毒辣,终有一日得势时,必屠四川不可,最后就成真了。
以上两个版本第二个传说的最多,四川各个地方都有流传,差异也不大。如果两者有一个或者两个都是真的,那么这真是够老四川人受的了。这个张献忠也确实算是个有点变态的魔头了。当年四川人杀来只剩下两万余人,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但是穷凶极恶的张献忠在四川征战并非一帆风顺,也吃了些败仗,其中最惨道的就是泸州之战,这也算是张献忠恨川人的另一个佐证,但同时也对泸州产生了畏惧。
下面就说说张献忠的泸州之战。
提到泸州之战,先说这个叫温玉洁的人,这人是张的谋士,身材短小,一脸的麻子,长相丑陋,外号“温麻子”。这个“温麻子”原是明朝山西固镇的一个幕僚,虽然有才,但长相丑陋,总是得不到重用。后来投奔了李自成。跟随李自成作战时,他出谋划策,助李自成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因屡屡建功,他的官级节节攀升,一下成了李自成军中红得发紫的人。之后因交友不慎,遭到李自成追杀,于是,他连夜逃跑到张献忠的军队求汪兆龄收留。汪兆龄知道温玉洁是个鬼才,将他收为门下,让他为自己效力。因助张献忠不到一个月就夺下成都,因此受到重用。张献忠也觉得这个人就有凤雏之才,倒是不在乎他的尊容。
于是,张献忠为温玉洁授帅旗,叫它统领3万人马去攻打泸州。而一向能征善战的刘进忠只捞到个副帅,心头就相当不高兴。而这个温麻子也是自信心爆棚,满口答应张献忠说:保证一举拿下泸州。
看到温麻子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刘进忠感到好笑:这个“温麻子”只会纸上谈兵,成都打下来献个计策,没有我们,他可能吗?老子这次倒要看这个穷酸秀才能做个什么名堂。
崇祯十七年七月初(1644年8月初),温玉洁率领水陆大军浩浩荡荡向泸州进发。
一路上,还是有几位明白轻重的战将好心提醒他:“大人,泸州是座坚城,俗话说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当年元朝军队那么厉害,都吃了亏哦,泸州人血性刚毅,作战勇猛,不是吹的,而且听说知州苏琼、明军守将罗于莘一文一武,都是很有本事的人,不好对付,咱们一定要谨慎,不可贸然进攻。”
温玉洁冷笑一声:“重庆人那么凶,都打下来了,难道几万人马还拿不下一个小小泸州?你们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这时,探子来报说,成都方向没有派出援兵,泸州处于孤立无援之中。
温玉洁一听更是一阵狂喜:看来泸州已是囊中之物了。为了创造兵不血刃拿下泸州的神话,狂妄自大的温玉洁派出一名信使,拿着他亲笔写的劝降书到泸州城劝降。他估计,守城的那些家伙看到劝降书,一定会吓破胆,乖乖地举白旗出城投降。
可第二天,信使便捂着血淋淋的耳朵回来报告:泸州知州苏琼、明军守将罗于莘接过劝降书,连看都没看一眼就撕碎了,还命人割掉了他一只耳朵。苏琼、罗于莘还让信使给温玉洁带话:“温麻子,你本是明朝叛官,委身事贼,还有脸来劝我们投降,简直是做白日梦。你尽管放开来打,我们定让你有来无回。”温玉洁一听,气得麻脸发绿,他不征求刘进忠意见,立即下令向泸州城火速发兵。温玉洁分兵五千,让刘进忠带队从陆路进发。他自己率2.5万人马,顺江而下,相约会师于泸州城对面的江北小镇。一场恶战即将打响。
江北小镇,隔江与泸州城遥遥相望。街道狭长,约有两三里,可容纳3万人。因为大战即临,镇上大部分人都跑到城里去了,只留下几千老人妇孺。温玉洁把指挥所设在镇中的东岳庙。
到达小镇当天,温玉洁连下两道命令:各营连夜准备攻城的云梯、铁钩等,做好一切战斗准备;明天一早刘进忠率队攻城,由他留守小镇坐镇指挥。第二天,江上的晨雾刚刚散去,攻城战斗便打响了。刘进忠一声号令,几百艘战船扬起篷帆,像离弦之箭驶向江对岸。船一靠岸,大西军将士呐喊着,潮水一般扑向城墙。此时,泸州城头除飘扬的旗帜,没有任何动静。然而,当扑城的大西军将士把一架架云梯搭在城墙上,手持刀矛喊叫着往城头攀爬时,守军出现了。他们中既有官军,也是城中居民组成的民军。战鼓一响,他们拼命向敌人射箭、扔石头、洒石灰、泼开水……攻城者连人带梯被掀翻,即使攻上城也被砍死,城墙下很快尸积如山。
看到城墙久攻不下,坐镇指挥的温玉洁沉不住气了,他不断将留守小镇的部队派过江去增援,并传令给刘进忠:到天黑之前一定要拿下泸州。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泸州城依然没有拿下。这时,被强征去割马草的镇上老百姓陆陆续续回来了。收马草时,大西军一名小将发现送草的人越来越多,感到不对劲,准备去向温玉洁报告。刚转身,一名彪形大汉从草垛中拔出刀来,当即砍掉他的脑袋。
原来,送草的人群中混入了不少官军,且都是精兵良将,为首的就是泸州守军将领王万春。他们早已潜伏在小镇周围,只待时机成熟,向温玉洁的大本营发起奇袭。留守小镇的大西军只有5000人,毫无防备。奇袭小镇的官军冲入温玉洁大本营,拼命砍杀,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已人头落地。身高力大的王万春带一路人马,直奔温玉洁指挥部——东岳庙,将温玉洁当场活捉。
接着,王万春命令手下火烧大西军粮草和温玉洁指挥部,江北小镇转眼变成了一片火海。见隔江小镇浓烟四起,东岳庙燃起大火,攻城的大西军顿时心智大乱,无心恋战。刘进忠想竭力稳住阵脚,但根本没用。这时,城上一声炮响,四门大开,罗于莘率城中守军呐喊着杀了出来。攻城的将卒丢盔弃甲,纷纷往江中的战船上逃跑。城门上的大炮一齐向战船开火,不少战船被击中燃起大火,船上的士兵死伤不少。
看到败局已定,刘进忠喊了一声“完了”,便痛苦地闭上眼睛。侍卫见他愣着不动,不由分说将他拖上战船,顺江而下逃命。
泸州此战,是四川军民打的第一个胜仗。消息传开,泸州城万人空巷,聚首欢腾。泸州知州苏琼、守将罗于莘给立下大功的王万春等1000多人披红挂彩,打马游街。同时,将温玉洁五花大绑,缚于马后,跟在王万春后面鸣锣示众。老百姓潮水般涌上街头围观,不少人朝温玉洁扔石子,吐口水,骂他是狗官、奸人,并齐声呐喊:“杀了他,杀了他。”午时三刻,温玉洁被押到南门外江边问斩,同时被斩的还有其部下不愿投降的将卒。可怜的温玉洁,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落败、四川人为那么如此恨他。
张献忠是否真的屠川,还是清朝满人写书诬陷,目前历史还有争议,但是四川被他搞的民不聊生,死走逃亡却是真实的,也造成了大量的后期外来人口迁徙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泸州首战,长了川人志气,同时也让张献忠领教了泸州人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