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旅文发布的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营业额达106.5亿元,同比增长11%;集团收入达人民币94.2亿元,同比增长6%;归属于股东之盈利为人民币3.2亿元,剔除一次性处置度假村收益的归属于本公司股东之盈利较2023年同期增长20%。
作为复星旅文的核心产业线,ClubMed今年上半年业绩再创新高,营业额达人民币88.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0%。美洲、欧非中东及亚太三个地区均实现盈利性增长,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0%、6%以及32%。
三亚亚特兰蒂斯同样表现亮眼,营业额达人民币8.7亿元,平均客房入住率创历史新高,达89.6%,到访客户较2023年同期的340万人次增加至344万人次,破历史记录,客房平均每日房价达2044元。
这个业绩表现在如今的酒店市场可以算得上可圈可点了。
如此来看,复星旅文在酒店板块突破不小。事实上,早在复星旅文公布2023年业绩的时候,其联席首席执行官、ClubMed全球总裁HenriGiscardd’Estaing就曾表示:“2024年标志着我们度假村组合全面完成向高端的转型。随着2024年上半年预订量再创新高,ClubMed正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生活方式品牌。”
可以说,复星旅文业绩的增长,主要是高端度假酒店拉动的。
为何如此吸金?
一方面,度假酒店正在成为旅行目的地。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旅游度假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出游次数增多,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逐渐产生了“一地深度游”、“无景点出游”和“慢生活”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我国度假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
创业者B君则在网上发帖求问网友,有哪些度假酒店或民宿推荐。她表示:“周末想去山里住几天,主要希望酒店的环境好、安静。”
“之前旅游的时候会去很多景点打卡,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就像特种兵一样,但是这几年更喜欢慢下来的旅行方式。”有朋友向笔者坦言:“出去旅游哪里都是看人头,还不如找家舒适的度假酒店放松身心。”
无论是远离城市喧嚣、还是大隐隐于市,人们偏爱的度假酒店类型或许大不相同,但核心都是为了放松身心和享受生活。背后是消费者对旅行需求的改变,追逐更加深层次、体验式的旅游,这为度假酒店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在此基础上,高端度假酒店则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尽管大家都在说消费降级,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消费趋向理性化了。消费者并不是不花钱,而是希望钱花得更值得。
在“冰火两重天”的酒店市场,被普遍诟病服务质量与价格不匹配的高价民宿“陨落”了,但诸如三亚亚特兰蒂斯和ClubMed系列的区域标杆性产品,已经靠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知名度和市场口碑,通常会成为谨慎消费时代的保险选择,能够在市场动荡中屹立不倒。
另一方面,高端度假酒店自身的不断探索与更新,也推动了市场发展。
在今年的市场开拓中,君澜再拓了10处各具特色的休闲度假之所;花间堂则联手国内高端集成度假屋领域的领军品牌iMBox,合作打造了野奢度假品牌花间营;2023年,复星旅文也推出了南京仙林度假村,开启了新的产品线――“地中海白日方舟”(ClubMedUrbanOasis)。
至此,复星旅文ClubMed地中海俱乐部四条产品线形成,其中包括了提供精致的一价全包地中海俱乐部、提供国内短途游度假体验的地中海邻境、提供奢华私密体验的ClubMedExclusiveCollection、提供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日常生活半径内的城市精致度假的地中海白日方舟。
可以说,这几乎涵盖了市面上对于度假场景的所有需求,这或许也正是复星旅文拿捏当下度假爱好者们的关键。
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钱的问题。
有投资人直言:“从投资成本上来看,高端度假酒店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从选址、设计到装修、设施配备,每一个环节都很烧钱,并且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很多酒店撑不到回本的那一天。”
近期多家高端度假酒店被拍卖的消息也让人望而却步。
受地产困境、市场变动、运营压力等因素影响,高端酒店闭店潮来袭,高端度假酒店也不例外。
近日,重庆北碚悦榕庄7亿元拍卖的消息引发业内哗然。高端度假酒店多次流拍的现象也已很常见:深圳佳兆业金沙湾大酒店起拍价从16.71亿元一路降至10.35亿元,无人出价;三亚南海方舟旅游度假酒店以4.2亿元二次拍卖后,也没了下文。
尽管存在不确定因素,但高端度假酒店市场未来仍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细分化、个性化是重要方向。
还比如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银发群体在休闲度假上也有了更多需求。这部分群体有钱有闲,更喜欢慢节奏、康养型的度假酒店。甚至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在规划:退休后和闺蜜一起住酒店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