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日早上的7点,数千万人从梦中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或许不是上厕所,而是打开支付宝,飞快地穿梭在蚂蚁森林,紧张地收取还热乎着的绿色能量;紧接着再到隔壁蚂蚁庄园里,看看有没有来蹭饭的鸡,或者找一找自己早已饿到离家出走的小鸡。
一番拼手速的操作,是许多人一天忙碌工作的序曲。
“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是支付宝推出的两款公益小游戏,在完成一定数额的收集任务后,用户就可以以种植真树和捐献爱心鸡蛋给贫困特殊人群的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这些网络公益游戏大都通过简单轻松的游戏方式,激励用户完成游戏关卡,把虚拟游戏成果兑换为实物捐赠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参与到公益活动中。而用户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之余,也能收获亲自参与公益的自我满足与自我成就感。从结果来看,这些公益游戏在公益事业上颇有成效。
微博“熊猫守护者”星光守护榜
现如今,公益游戏正以一种“游戏+公益”的传播方式,创造着互联网公益的多种可能。
互联网促进公益游戏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公益也出现了一定的繁荣。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国际公益学院发布的《2017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公益的发展先后历经了1.0、2.0阶段,并在2017年正式进入3.0阶段。
在1.0与2.0阶段,互联网在公益活动中更多扮演机构与受众之间的中介角色。但进入3.0阶段后,在多个机构、平台、企业的多项公益合作项目以及创新合作方式的带领下,互联网公益更多呈现出一种“全民参与”与“共同参与”的新特征。并出现了一种“公益+商业”的新型公益宣传方式,公益游戏就是中国互联网进入3.0阶段后,这种新型公益宣传方式的代表。
没有生硬的长篇说教、过多的鸡汤灌输以及强加的道德压力感,公益游戏将公益与游戏、社交、娱乐、文化传播以及商业等多重角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公益传播的最大化,取得了不俗的公益效果。
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自2017年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起,到2020年5月底,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超5.5亿,累计种植和养护真树超过2亿棵,种植面积超过274万亩;而蚂蚁庄园自2017年上线至2019年11月底也已经捐出150亿颗爱心蛋,用于包括贫困妇女、儿童救助在内的多项公益项目中。
蚂蚁森林公益林数据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公益游戏开始成为互联网公益的重要方式。
目前市面上的公益游戏,可按其呈现载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由慈善机构、各平台方与专业游戏公司联合开发的公益游戏APP。如2015年脑瘫基金会组织推出的手游《无可阻挡》,2019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以传承历史文化为游戏内容的《绘真妙笔千山》(联合网易)与《故宫:口袋工匠》(联合腾讯),2019年腾讯追梦计划联合天美工作室推出的两款针对视障群体的公益游戏《见》和《长空暗影》。
这17款公益小游戏几乎包括了市面上公益游戏的全部类型:带有人文关怀色彩、关爱特殊弱势人群的《守护者计划》《默》《老人与山》《旧室白白》;科普知识以及非遗历史传承的《妙趣剪纸》《我的博物馆》《急救超人》;环保、动物保护类《绿色森林》《蓝色海洋计划》《垃圾有钱途》等等。
但实际上,很多公益游戏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并非在于其游戏性,而在游戏本身所传递出的情绪感染力及公益意识。以天美工作室出品、关爱视障人群为主题的公益游戏《见》为例,这款游戏的主角为一位视障人士,玩家可以借由他的视角来体验视障人群生活的不易。
公益游戏《见》
在唯美哀伤的游戏背景音乐下,玩家需要在黑暗的屏幕上反复“摸索”感受物品的轮廓,找到物品,进而帮助游戏主角完成一系列动作指令。因代入感较强的悲伤游戏氛围和较高的游戏难度,使得这款游戏具有较强的沉浸感。
在《见》的游戏体验知乎回答中,不少网友也有相似感触:“游戏体验感并不轻松,游戏过程中一直感到愧疚。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生活中)我们对这个群体的不重视。”
小游戏里的大公益
诚然,公益游戏在游戏体验上不如以娱乐为首要目的传统游戏,但把公益意识融入到游戏中的宣传方式,却实实在在地感染到了许多人,进而影响到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以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公众慈善筹款平台“腾讯公益”为例,目前腾讯公益已有超过3.4亿人次通过其平台进行捐款资助,累计筹款总额超86.8亿元。而公开资料显示,公益游戏是腾讯公益近年来在公益宣传上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除此以外,一些并非以游戏定位的软件也在产品中加入“公益”设计。如以自律、效率为产品定位的软件“forest”以专心种植虚拟树种获取金币,然后把一定数额的金币兑换为“种植真树”的形式,来激励用户更多的使用软件“保持自律”,同时激发着用户的公益意识。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forest用户已经种植了超81万棵树苗。
forest“专注种植真树”项目
各平台采取的“公益+游戏”的组合宣传方式为其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其平台的用户日活率以及用户粘性,使其达到商业与公益的共赢。
公益游戏虽小,能量却很大。正如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写道:“我们希望别人不是因为‘我们是什么人’而尊敬我们,而是因为我们做了某件真正重要的事情而尊敬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