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是属于猬科(Erinaceidae)、猬亚科(Erinaceinae)的一类哺乳动物的统称,共有5个属。其中猬属(Erinaceus)的刺猬分布最普遍,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中国最常见的有黑龙江刺猬等。刺猬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时刺软眼盲。
-形态特征-
刺猬是一种体长不过25厘米的小型哺乳动物,成年刺猬体重可达2.5公斤。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长、耳小、四肢短、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蹠行,少数种类前足四趾;蜷缩成团时头和四足均不可见;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除肚子外全身长有硬刺,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受惊时,它的头朝腹面弯曲,身体蜷缩成一团,卷成如刺球状,包住头和四肢,浑身竖起棘刺,以保护自身。和豪猪不同,刺猬的刺不能脱落。刺猬有非常长的鼻子,且它的触觉和嗅觉十分发达,它最喜爱的食物是蚂蚁与白蚁。
-分布范围-
刺猬家族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并被人为引进新西兰。在新西兰,身为一种引进动物的刺猬没有天敌,于是过度的繁衍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灾害。因为主要食物“虫子”不足,它们开始搜寻蜗牛、蚯蚓和鸟蛋等作为食物。
-生殖发育特点-
刺猬每年4月开始交配生育,每年产仔1~2胎,每胎3~6仔。在每年冬眠结束后的春季,刺猬会寻找配偶。在母刺猬接受求偶前,公刺猬要在其周围耗上几小时之久,之后它就完成了使命。母刺猬开始寻找安全清静的地方作为自己和30天后即将出生的小刺猬的巢穴。初生幼仔背上的毛稀疏柔软,但几天后就能逐渐硬化变为棘刺,出生后前两周内无视力,由母乳喂养4~8周后,母刺猬教授幼崽觅食。出生两个月后,母刺猬停止照顾幼刺猬,留下幼刺猬独自生活,大约90%的小刺猬寿命不到一年。
-代表物种-
*北非刺猬:
(Atelerixalgirus)
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长,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蹠行,少数种类前足4趾;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带。
*西欧刺猬:
(Erinaceuseuropaeus)
西欧刺猬体型肥满,头宽,吻尖,自头顶向后至尾基部覆棘刺,四肢和尾短,爪较发达,全身棘刺纯白色或暗棕色带有色环。
西欧刺猬常单独傍晚活动,行动迟缓,有冬眠习性,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每年繁殖1胎或2胎,每胎3~6仔,栖息于山地森林、草原、开垦地或荒地、灌木林或草丛等各种环境,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
*达乌尔猬:
(Mesechinusdauuricus)
达乌尔猬为林猬属(Mesechinus)的动物。达乌尔猬体型较小,耳长,尾较短,背部浅褐色,棘刺呈黑褐色,胸部、腹部的毛色为灰白色或橘黄色。
达乌尔猬是典型的半荒漠动物,适应能力强,昼伏夜出、胆小怕光、多疑孤僻,视觉和听觉都较弱,但嗅觉非常灵敏,有冬眠习性,繁殖期在5~6月,每年繁殖1次,每胎5~7仔,主要栖息于干旱地区或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分布于中国、蒙古国、俄罗斯联邦。
*大耳猬:
(Hemiechinusauritus)
为大耳猬属(Hemiechinus)的动物。大耳猬体型较小,耳大、尖、钝圆,尾短,耳后至尾基部的体背覆以坚硬的棘刺,棘刺自基部至刺尖依次为暗褐色、白色、暗褐色、白色的节环,少数棘刺全为白色。
大耳猬昼伏夜出、胆小怕光、多疑孤僻,冬眠,以家族群落为单位栖息和繁殖,杂食性,主要以昆虫为主,年产1胎,每胎3~6仔,常栖息于农田、庄园、乱石荒漠等处,分布于亚洲、非洲等地。
*四趾刺猬:
(Atelerixalbiventris)
是最小的刺猬之一,刺猬头体长10~15厘米,重量300~500克,广泛分布在非洲北部,栖息于沙漠和干旱草原。四趾刺猬独居,昼伏夜出,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吃鸟卵和雏鸟。在每年气温较低的时候,会休眠1个月。
-普法小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海关提醒-
为防止动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传入和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物(犬、猫除外)。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动物遗传物质。违反规定的,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