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方已锁定嫌疑人身份“蚂蚁短租”表示正在积极配合调查)
今年7月,这对夫妻第一次上短租平台,第一次尝试把自己的婚房租出去,结果,一周下来,伪装游客的“短租客”竟是男女惯偷,差点把他们的家都搬空了。
真真正正的“洗劫”,从卫生间的香水到洗面奶之类所有瓶瓶罐罐和卷筒纸、从卧室的被子枕头到衣橱里所有穿过没穿过的男女服装乃至内裤袜子、以及厨房里的烤箱,电饭煲、多层蒸锅、酸奶机、热水壶——全部拿走。
监控中的雌雄大盗。
警方锁定嫌疑人平台表态正在积极配合查案
“案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从最初的无比震惊、满腔愤怒、到冷静努力维权,不得不接受事实,再到今天能苦笑着说出来,其中的辛酸、失望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当事人毕先生这样概括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好在警方已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
报案的第二天,毕先生接到了杭州西湖区警方的“清退通知”:用民宅进行短租经营活动,目前是违法的,只能依法取缔。在打扫完“现场”之后,毕先生和妻子重新入住了这套他们的婚房,至今没有再出租过。
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松涛认为,短租平台有义务审核出租人和房客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实,这种短租形式属于旅馆业的范畴,平台有义务审核其营业执照、特种行业许可证等资质。从两个方面来看,蚂蚁短租都有管理失职的责任。在浙大夫妇失窃的案件中,陈律师认为,从法理上来说,房东财物被盗,在线短租平台存在把关不严的漏洞,不过具体责任需要由警方来认定。
这客户的姓名看上去有点奇怪:“郝阿胶”。
短租实测:即使输入非本人信息也能成功预订
对于短租平台的异议,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平台对租客身份的验证审核上,这道“安全关”把不把得牢,是很多人对短租房市场持观望态度的主因。
记者下载了各个短租平台的客户端进行了体验,发现不同平台对租客的审核方面,都有“难言之隐”——
蚂蚁短租、小猪、途家等几家平台,在预订阶段,虽然需要添加联系人、投保人、入住人等信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记者并没有收到平台对于信息真实性的查验。在其中一家平台上,非本人信息同样能够预订成功。
不过几家平台客服人员均表示,在实际入住过程中,房东会对个人信息再次审核。
在体验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几家国内的平台已经开始和芝麻信用合作,个人信用达到一定分值,可以免押金入住部分房源。
不过她也坦言,即便如此,经过信息审核的人并不一定是实际入住人。所以房东需要谨慎审核房客信息,确认身份的真实性。
租期1月以内的短租房不合法
短租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确实有着现实的强烈需求,更有适于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经济土壤。
“为了找后备客房和员工宿舍,合租、整租、短租房我们都看啊,找到合适的,‘短租’马上可以变成‘整租’,房东也很乐意,一切都很灵活。”
不管是酒店行业的从业者还是短租房东们,他们大多都很清晰地知道:短租是没有合法身份的。
即便是警方的治安管理资深人士也认为,短租的合法性在将来有可能获得解决方案,但是至少到今天为止,在杭州,在浙江省,短租房依然是不合法的。
“从警方来说,整月整年的租房和短租房根本都不是一个部门管的,是两个不同的部门。”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告诉记者。
目前居民住宅作为房源的出租房和火爆的“短租房”在法律上并不能算是同一种房源,“租期以1天起步,在一个月以内的短租房实际上是按照旅馆这类特种经营场所进行经营活动、收取费用的,那么就应该按照旅馆的标准获得准入资格,做好标准化的管理,尤其是登记身份证、卫生消毒、消防安全等等。”
“在风景区兴起的民宿(农家乐)是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仅限于风景区内,也要办理专门的准入手续,有规范的管理。”但是,据警方治安管理人士猜测,短租的未来,可能依然归类在居民住宅出租房这一类,会在这方面进行规则的进化和细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