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如今,民宿已成为不少都市人归园田居的理想处所。在民宿接待游客,帮客人办理入住,与客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以及提供客人想获得的服务……是民宿管家的日常。暑期来到,民宿更成为成都市民和外地游客出游的一大选择。人社部数据显示,民宿行业蓬勃发展,短短几年“民宿管家”从业者就实现由“0”到“百万”级规模的跨越。去年,民宿管家成为人社部公示的18个新职业之一,对众多旅游从业者来说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新职业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被正式纳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点亮“田园梦想”,民宿管家正在为乡村旅游和产业振兴带来新活力。
民宿管家不只是服务员
“掸”去旧宅院的尘土,村落老屋“变身”民宿,一座座历史悠久的乡村焕发生机,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古迹,让乡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今年43岁的赖小林是金堂五凤镇谨庐精品客栈的民宿管家。她在这里工作了7年。从对民宿工作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技能;从可以做一份好吃的早餐,到与全国各地游客谈笑风生。经过7年的锻炼,她调侃自己已经变成“全才”,学了不少民宿技能。如今,她已经成为了民宿里不可或缺的民宿管家。
“民宿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人发展的一个平台。”在她看来,民宿管家远远不只是服务员这么简单,民宿管家也是民宿的“主人”。“客人来家里了,怎样去招待他,让他吃好、喝好、玩得开心尽兴,这是民宿管家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客人有家的感觉。”她说。
从开始在线上和客人沟通,介绍民宿、确认行程,到客人抵达后帮忙拿行李、安排用餐、规划出游路线,有时还会亲自带路。赖小林说,面对客人,她更多的是倾听,然后给予反馈,满足客人的需求。在民宿里,曾经入住了一位连住三个月的客人,让她印象深刻。每天早上,她会询问他的日常安排,为客人订餐,一起聊天。有时候客人不舒服,他们不仅帮忙买药,烹饪适合他的餐饮,甚至会陪他到医院看病。“就像家人一样。”
一份有温度的职业
夏日的午后,为客人泡上一杯清茶和他们聊一下天是李丹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这真是一份幸福感很强的职业。”大学刚毕业的李丹便来到青城后山青境民宿做民宿管家。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每天与不同客人相处让活泼开朗的她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多依赖感。在工作中,为客人提供事无巨细的服务,也让她找到了成就感。
成都IT从业者林女士告诉记者,端午节时,她与丈夫带着孩子来青境民宿,与李丹成为了朋友。李丹的热情好客让她和家人感到十分温馨。这不,趁着周末,她又推荐父母前来民宿居住。李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照顾,让林女士的父母赞不绝口。林女士笑着夸赞说,李丹照顾父母,比她自己照顾得都细致,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李丹认为,人们之所以把民宿当成休憩之所,理由或许有很多,但内心的愉悦一定是他们一来再来的原因。这就需要管家把形形色色的客人都当成家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如果不能在突发状况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优先考虑客人的感受,如果不能在与客人建立情感连接的过程中,找到方法、获得成就感,那么很难把这份工作坚持下来。”她坦言。
通过工作传递家乡文化
为一间房,赴一个村,民宿不再只是旅途中的歇息之地,还成为游客踏上旅程的最初因由。相较普通酒店,民宿更具风俗气息,风格多样,无论是美食打卡、生态观光、文化研学还是康养度假,都可以暂别城市的喧嚣,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慢节奏生活。
优秀的民宿管家能够带领客人找到更好的旅游体验,云端温泉酒店的民宿管家邹坤豫便是这样的管家。邹坤豫是成都本地人,对青城山及周边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了如指掌。这也让他成为客人心目当中的“真人版小红书”。每日下午通常是民宿管家“上才艺”的时候,邹坤豫也亲力亲为。“小朋友们,快来集合啦。”他化身“孩子王”,带孩子们参与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邹坤豫告诉记者,民宿管家必须要有才情,唯有这样才能让客人觉得在民宿的生活妙趣横生。
虽然每一种新职业从公示、发布到市场应用都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经过长期的打磨与考验,但最终,一套人才的选拔、培养、认证的职业教育体系将建立并完善起来。“民宿管家的职业化将点亮指引行业前行的灯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彬相信,“民宿管家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个,很多人终其一生依旧平凡,但那又如何?只要有一颗不惧平凡的心,一样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