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知己知彼,方能得胜。努力复习,认真刷题,接受每一次考试的检验,这是“知己”的过程,你还需要一个“知彼”的过程!高考过程中的一些套路你需要知道
【命题】过程中的套路
第一,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
也就是说,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甚为重要。
第二,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第三,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了这部分分数。
【答题】过程中的套路
第一,拿到试卷通读一遍
首先拿到试题,要通读一遍,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高考在发卷后五分钟内不能答题,考生应先检查的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一定要听清监考提出的要求及更正错误之处。
接着将试卷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
第二,避免“分秒必争”
第三,实在答不出的问题,干脆放弃
不过要强调的是,放弃并不是不作答,下文阅卷老师的套路中会有介绍:遇到不会的题怎么抢分。
第四,想不出答案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
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写英文时,如果想不出“直抒胸臆”要如何译成英文,就可以将“直抒胸臆”→“说话直接”,就能顺利写出句子了。
无法答出问题时,还可预先列举与问题有关的一切条件,再配合需要来确认问题,将这些条件以各种角度来进行检查,也许能找到解题的“钥匙”。
第五,做不出来继续答下一个题目
第六,突然忘记时千万不要慌张
考试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来某个题目记得很清楚,可是突然什么也记不起来。这时切记不要慌乱,可以放松一下,也可以想想该项内容在书的哪一部分,这部分又有哪些等。
第七,抓住答题要点,不必赘述
第八,答案不是很确定,坚持第一印象
考试中常会遇到一题有几个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个是正确的情况,这时应选择先想到的那个。
接触一道题后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往往是我们因长期练习而产生的本能反应,选择它,正确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
第九,先审题后落笔,先思考后回答
第十,检查试卷时,要变换思路
采取另外的方法论证答案,同时要自信,不要无端怀疑自己,将原来正确的答案改掉,匆匆忙忙另做一套错误的内容。
【阅卷】过程中的套路
比如,据说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的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比如,有些计算题,十来秒就改完,有的老师一天能改2000多份卷子;还有些文科卷子,平均每位老师一天要评3000多份卷子(平均7~8秒改一份卷)。
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
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考生万一答错只需要在错误答案上划条斜线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写上正确答案。
第二,不约而同往平均分上靠
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
那么,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
专业人士的建议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
第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政治、历史的论述题或者物理、化学的大题都是按照得分点给分,建议考生在答题时最好是分点作答,层次清晰地表明各点内容,不要整体一大段地回答一个面。
第四,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解答题给分方式是“采点给分”,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实在不行,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也可能有得分点。
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考试中,很多大题是按照步骤给分,而且大题的前一、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看到不擅长的内容就放弃,这样不合理。
同时建议考生根据分值多回答一个要点,因为阅卷是“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所以三分的题目最好能回答四点,这样避免出现“采分点”不全。
第五、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每天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老师平添一份好感,老师都尽量给分。因此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第六、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
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毫不含糊。
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近于机械的扫描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