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盘点国内340家独角兽创始人的教育背景,汇总得出培养最多创始人的50家高校名单,其校友合计创立了231家独角兽。此外,还有57所院校也孵化出了至少一家独角兽。
众多高校力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高起跳点,而草根创业者也不乏突围机遇,其主要来自游戏、消费、物流和零售领域。
作者:刘鲜花
新质生产力奔涌,离不开独角兽领跑。独角兽的孵化,又离不开高校对其创始团队的培育。那么,中国哪些高校的独角兽孵化能力更胜一筹?
《新财富》杂志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全面盘点了其中340家中国独角兽掌门人及联合创始人的简历数据,并按照各高校校友创立的独角兽数量及总估值,制作了独角兽孵化能力Top50高校名单(表1)。
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估值大于10亿美元的独角兽,要穿越千险万阻,因此,其为数并不多。
从中国340家独角兽的创始人和掌门人来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校友分别创立了33家、20家、15家,排名前三。这三校合计打造出中国20%的独角兽,站在科创兴国的第一线。
理工领域科研实力强的高校,优势明显:中国科学院校友创立的独角兽达到10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校友各创立了8家;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综合院校,以及华中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理工强校,孵化能力也居前列。
01
清华大学:
33家独角兽,硬科技实力突出
清华大学堪称硬科技时代最为耀眼的创业母星。国内340家独角兽中,有33家为清华学子创立,占比近1/10,其估值合共达到5330亿元(表2)。
此外,2015年成立于新加坡的领创智信,联合创始人兼CEO寿栋为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硕士。若将其统计在内,清华大学孵化的独角兽将增加到34家。
AI作为各国逐鹿之高地,创投正频繁加码,明星项目估值暴涨。美国的OpenAI一年估值增长近5700亿元,达到7100亿元。清华学子则成为中国AI领域向前突围的创业主力军。
小马智行为清华校友联合创办,其创始人楼天城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即由姚期智院士创办的“姚班”。楼天城今年38岁,已五度入围新财富500创富榜,2024年首次跻身前200名,持股估值达到188.9亿元。联合创始人彭军拥有清华大学学士及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AI大模型创业领域,同样是清华学子占据C位。
成立仅一年、总部位于北京的月之暗面,因国产大模型Kimi惊艳的问答能力走红,迅速晋升为独角兽。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出生于广东汕头,今年32岁。2023年初,杨植麟联合两位清华校友周昕宇和吴育昕,共同创办了月之暗面,并获得红杉资本、真格基金3亿美元天使轮投资。2024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新一轮超10亿美元的融资。这是国内AI大模型公司迄今获得的单轮最高金额融资,月之暗面的估值也上升至25亿美元。
在半导体领域,清华大学也擒获了4家独角兽,包括歌尔微电子、荣芯半导体、沐曦集成、云英谷。歌尔微电子的估值达到280亿元,居全球第242位。得益于微电子专业的学科实力,芯片圈清华系企业的实力早已名声在外。
清华校友的创业实力突出,有多重因素加持。
其一,是清华学科实力领先。硬科技时代创业,专业科班出身者往往占得先机。清华AI及半导体独角兽迭出,与其计算机、微电子等学科实力强大交相辉映。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姚期智、张钹、李三立、孙家广和吴建平等知名学者,在学科设置上也与时俱进,2005年,“姚班”成立,2020年,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完成备案。2024年4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旨在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
其三,是校友圈子紧密合作。上市公司及知名创投机构里,清华校友众多,示范作用突出,也能充分发挥人脉的力量。
02
上海交大:
20家独角兽,撑起万亿估值
昔日的“工程师摇篮”上海交通大学,亦是中国硬科技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高校之一。在340家独角兽中,由上海交大校友创办或掌管的达20家,其估值之和更达到10876亿元(表3)。虽然其数量不足清华系,但估值是清华系的2倍,更是北大系的8倍。
从行业来看,上海交大系独角兽也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半导体领域,分别有4家、4家和3家。
小红书掌门人毛文超,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电子专业。小红书目前的估值达到了1000亿元,居全球独角兽榜第26位。毛文超在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上居第220位,资产达到151.2亿元。
此外,兆芯集成、依图科技、树根互联、高仙机器人、深兰科技、瀚博半导体、星纪魅族、芯擎等一批独角兽军团,创始人均来自上海交大。
而在投资领域,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软银中国管理合伙人华平、君联资本董事长朱立南、海纳亚洲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龚挺、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等上海交大人活跃在创投一线。
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如今则作为母基金出资多家头部机构,并构建上海交通大学C计划(Connection链接、Communication沟通、Cooperation合作、Creativity创新、Consummation成就),频频出手支持和构建交大系创业生态。沈南鹏则担任了上海交大母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
03
浙江大学:
15家独角兽,估值达3889亿元
OPPO是浙大系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估值达1430亿元,居全球第15位。OPPO掌门人陈明永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物理技术专业,此后投奔校友段永平,负责步步高旗下三大业务之一的视听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打造OPPO品牌。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73亿部,OPPO以4390万台、16%的市场份额稳居前三。
04
北航、华科大、上海理工等表现优秀
半导体领域的昂瑞微,估值达到85亿元,其掌门人钱永学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
思朗科技由前国家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王东琳于2016年创立,是一家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芯片研发商,拥有MaPU系列产品,应用于移动通信、视频处理等领域,估值为85亿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独角兽孵化能力居第五名,有8家独角兽,与北大平分秋色,但其总估值达到1440亿元,略高于北大的1438亿元,因此总排名胜出。北航系独角兽主要分布在航天、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这也是其优势学科所在。
其校友创立的星河动力、星际荣耀均是航天独角兽,估值分别达到92亿元和85亿元。
星河动力被称作“中国版SpaceX”,掌门人刘百奇为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03级博士。在国内民营火箭公司中,星河动力是目前成功发射火箭次数最多的,也是首家实现高密度发射、海上发射、将商业组网卫星送入800KM倾斜轨道等成就的企业。
国内独角兽中,来自北京大学的有8家,总估值为1438亿元。其中,明略科技的估值达到210亿元,居全球第320位。其董事长吴明辉毕业于北大数学系,创始人兼CTO冯是聪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
华中科技大学有7家独角兽,居榜单第7位,总估值达1949亿元,主要分布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
vivo是华科大系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其创始人沈炜华是华科大电信学院1989级校友。此外,达闼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黄晓庆,1982年毕业于华科大,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获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机器人独角兽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2002年就读于华科大,本科主修电机工程自动化专业。
南京大学也孵化了7家独角兽,总估值达1565亿元,排名第八。游戏公司莉莉丝的掌门人王信文,1987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莉莉丝目前估值达到220亿元,居全球独角兽第314位。天合富家的高纪凡、蓬勃生物的章方良、镁信健康的张小栋等也均为南大校友。
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均有6家独角兽,总估值分别达到16455亿元、1046亿元、733亿元。
若以孵化独角兽总估值排名,南开大学为各大高校之首,其拥有全球独角兽估值第一名的字节跳动。张一鸣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2年创办字节跳动。12年后,字节跳动估值已然达到1.56万亿元,占中国全部独角兽8.5万亿元总估值的18%。
此外,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有5家独角兽。
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分别有5家、4家独角兽,总估值分别达503亿元和5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大学有3家独角兽来自AI领域,包括立景创新、元象和小冰。立景创新董事长王来喜毕业于东南大学微波技术专业;元象创始人姚星,1998年在东南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位;小冰联合创始人沈向洋,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
05
港中大、港科大、港理工成粤港澳科创策源地
香港中文大学居独角兽孵化榜第21名,其校友掌握3家独角兽,包括微众银行、货拉拉和思谋科技,其总估值达3071亿元。其中,2350亿元估值的微众银行掌门人顾敏,1974年出生,获得港中大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货拉拉估值达到650亿元,其创始人周胜馥曾是香港新界史上第一个十优状元,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港中大。
有意思的是,这几家独角兽总部均位于深圳。
其中,大疆创始人汪滔毕业于港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目前,大疆的估值达到800亿元。海柔创新创始人陈宇奇则本科毕业于港理工电子系,后取得苏黎世联邦理工机器人专业硕士学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氛围正在加速成型,如今,大湾区拥有70家独角兽,其中,深圳坐拥34家,占全国的1/10,而广州有24家,香港则有5家,广深莞等地工业优势与香港科研优势碰撞融合,成就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
06
广外、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亦表现不错
独角兽孵化能力Top50高校中,前20名被双一流大学垄断,而在21到50名中,则有少数非985、211的黑马冲出重围。
此外,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均拥有3家独角兽,排在榜单前30名。
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院校有2家独角兽,北京化工大学的独角兽估值最高,达到了1450亿元,包括滴滴、多宁生物。
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5所学校虽只孵化1家独角兽,由于估值较高,也成功跻身独角兽孵化榜Top50。
青岛科技大学的独角兽希音(Shein)估值达到4600亿元,若以总估值排序,则其名次仅次于南开、上海交大和清华,为全国高校第四名。Shein主营跨境女装生意,其创始人许仰天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已连续三次登陆新财富500创富榜,2023年资产达1120亿元,为广州首富。
07
Top50高校外,这些学校也有独角兽
Top50高校的校友合计创立了231家独角兽,占中国340家独角兽的近70%,名校学历依然是创新创业路上最好的起跳点。
新财富统计发现,除Top50高校外,还有57所院校也成功孵化出独角兽(表6),其中有29所理工类院校、12所综合类大学、8所财经类院校、3所师范类院校、3所农业大学、2所医学院。理工类及综合类高校的学科设置与实业关联度更强,因此在独角兽孵化上表现更加突出。
估值达480亿元的万得,创始人陆风1991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目前为母校上海校友会会长。
此外,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理工类院校,青海大学、福州大学等综合类院校,均成功孵化出了百亿估值以上的独角兽。
如新瑞鹏主营宠物医院,估值达320亿元,其创始人彭永鹤1991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兽医专业。
300亿元估值的智己汽车,创始人刘涛毕业于吉林大学,而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始创于1955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人才的摇篮。
半导体独角兽摩尔线程的估值达255亿元,其创始人张建中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航天独角兽长光卫星,估值达到140亿元,其创始人宣明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精密仪器系。
部分独角兽创始人的创业赛道,则受益于高校所在地的产业优势。
355亿元估值的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于1991年出生,为江西宜春人,毕业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后来并未回到家乡,而是在广东江门开出第一家奶茶店,广东当地一直有饮茶文化。
而硕士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专业的吴祖钰,创立了250亿元估值的海辰储能,他曾在宁德时代有过一段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
相较而言,南京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也成功孵化出独角兽,这些创始人校友多就读于金融、会计专业,很难在本专业创业,其打造的独角兽多分布在新能源、企业服务、物流和半导体领域。如南京财经大学的独角兽星星充电,估值达180亿元,创始人邵丹薇为南财金融2000级校友。
综合来看,107所高校合计孵化出了约280家独角兽,占比达到八成,高校校友依然站在创新创业的前沿。
08
游戏、物流、零售领域,
草根最容易创业
340家独角兽创始人和掌门人中,也不乏草根创业者成功突围。据新财富统计,有12家独角兽的掌门人或联合创始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他们所在公司的估值之和达到2757亿元(表7)。
嘉立创作为半导体领域的独角兽,估值达到了600亿元,居全球第75位。其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印刷电路板(PCB)生产商,实际控制人为丁会、丁会响、袁江涛,三人皆为大专学历。
京东产发的掌门人张奇,是京东001号员工,从16岁就跟随刘强东一起并肩作战。如今,京东产发作为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估值已达530亿元,居全球第94位。
多益网络的创始人徐波,为初中学历,以资深玩家给网易游戏提了详尽优化建议后成功入职,2006年从网易离职创业,出品《梦幻西游》、《神武》等20多款经典游戏。目前,多益网络估值达270亿元,居全球第243位。
另一家游戏独角兽波克,掌门人徐仁彬为大专学历。波克的估值达到140亿元,居全球第537位。
除了游戏,消费、物流、零售等领域也是草根素人最容易切入的创业赛道,从路边摊到巨富的例子并不鲜见。独角兽榜单中,宇泽的闫洪嘉、文和友的文宾、卡游的李奇斌等均没有名校背景,却也闯出一番天地。
尽管如此,硬科技时代,高校依然是创新策源的主阵地,是独角兽孵化的主力军。众多高校力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高起跳点。
中国每年新增市场主体约3000万家,而新增独角兽企业最多的一次,为2021年的120家,这意味着,创业成为独角兽的概率不高于二十五万分之一。2015年至2021年,中国每年约有5000到8000家初创企业拿到风险投资,而每年新晋独角兽不超过120家,也就是说,即使是那些最优秀的初创企业,成为独角兽的概率也在3%以下。
独角兽数量是判断一国未来产业竞争力(技术和商业转化两个维度)的最直观指标。中国独角兽增长的顶峰期是2017—2022年,以胡润独角兽榜为例,这期间中国共产生了502家独角兽,平均每年超过83家,而2023年只增加了44家,2024年增加24家,出现断崖式下跌。中美独角兽数量迅速拉开,中国虽仍排名第二,但总量不及美国的一半,2024年,美国以703家独角兽领跑。
无疑,在中国,科研与创新之间的纽带仍亟待加强。进一步激发活力,助力创新,孵化独角兽,引爆创业链式反应,高校依然是主战场。
-END-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