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养宠数量不断攀升,犬只伤人事件多发频发,宠物随处大小便也影响公共环境卫生,因宠物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从某种意义讲,基于公共安全、社会和谐、环境卫生和权利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对宠物的活动区域进行限制,确有必要。除了出台禁养品种、出行限制和违规处罚外,一些地方明确规定宠物不能进入公共场所甚至公园。虽然宠物的活动空间处处受限,但是宠物出门放风的需求则不降反升,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畅通“出口”,则会滋生出更多问题,比如养宠者偷偷把宠物带进公园,或者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让宠物活动,反倒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更易引发矛盾与冲突。
珠海修建“宠物公园”就是变堵为疏的思路转变,通过划定特定的区域并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给宠物提供一个集中活动区,就能大大满足市民带宠物活动的需求,解决了无处可去的现实困境。同时,专门化的宠物活动区域,因为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于宠物在公共区域的放养行为也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放养行为更加文明。再加上,“宠物公园”具有集散地功能,可供众多养宠人士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彼此之间在遛犬牵绳、清理粪便、主动避让行人等行为方面,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互相监督和彼此促进的目的。
从更宽泛的意义讲,修建“宠物公园”,提供宠物活动区域,是公共管理精细化的生动体现。大量事实证明,公共文明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环境保障和氛围营造。换言之,要提高公共文明素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软硬件等基础保障。因此,其他地方也可以通过规划和建设相应的宠物活动场所,将不文明的养宠行为限制在集中而专业的区域,避免不文明行为扩大化,比如宠物的随地大小便问题,一些宠物主人放纵宠物的行为,都能在“宠物公园”得到较好的规避和解决。这是文明创建的应有之举。
以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和基层治理的专业化去倡导和提升文明,让文明要求有可以实现的外部条件,才能不断提高公众的文明意识和素养,最终实现整个城市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提升。(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