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B2B,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归根结底是满足人的需求;2)B2B春天的来临归因于商人年龄的变化和经济形式的变化;3)B2B行业的10个核心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4)春天短暂,行业竞争将更加剧烈。
B2B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在这里首先要说一下这个问题。在进入阿里之前,我其实做的2C更多,对2B业务理解并没有后来深刻。进入阿里之后,马云有一次就问我:“B2B英语怎么说?”,我说这个不就是BusinessToBusiness吗?但是马云却说不对,B2B其实是“BusinessPeopleToBusinessPeople”。B2B不是企业对企业,而是商人对商人。我为什么在开头要说这个,因为这个问题会贯穿我今天讲的所有内容。我非常赞成马云的这个观点,因为我们做B2B,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首先要想到去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企业的需求,无论产品或者服务,落到根上,肯定还是商人的需求。
2、为什么说B2B的春天已经到来
我们说B2B的春天已经到来,有如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因素是商人的年龄发生了变化。
我在阿里的五年,一直坚持见客户(做2B业务一定要坚持见客户)。在05、06年时,我们面对的商人大多是以70后为主,他们当时大概在35-36岁,或者是大公司的部门总监,或者是小公司副总,还有一些更小公司的老板。除此之外,我们的客户中还有一部分60后以及少量50后。这批人的特点是对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的使用没有概念,教育成本、转换成本非常高。
今天的商人群体已经变成以80-85后为主,尤其是85后,他们是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代推手。这一代人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互联网,成为了真正的中国互联网一代。
2012年85后27-28岁,如今他们都三十而立了,并且逐渐成为企业中的权力掌握者,逐渐可以决定企业的决策了。而这就是B2B进入春天的一个天然的推动因素,因为这批人更容易接受2B企业服务。
马云也说,虽然阿里以2B起家,但2B真正的爆发,肯定要靠85后,只有企业85后掌权,B2B才会迎来成熟时机。
说B2B的春天已经到来的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当中国经济的冬天到来时,恰恰是B2B春天到来的时刻。
所以,B2B是切蛋糕的过程,谁先用B2B这把刀,谁就可能在一个具体市场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或者使得自己的内部效率提升。
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切蛋糕在今天变得更加重要。在经济形势好时,当人人都可以通过做大蛋糕赚钱时,没人会去理会切蛋糕。但中国经济出现增速下行的时候,反而B2B迎来了机会。
3、B2B的十大核心问题
问题一:多人决策性质&多账户设置
第一个问题是B2B的最重要问题。
2B与2C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多人决策,多人使用。即便是最小单位的B,夫妻老婆店,也是两人决策,两个人也有不同分工。C不一样,使用、决策、买单是同一人。
正是因为企业的多人决策特点,所以做B2B产品,就要首先考虑有没有设立“多账户体系”。
子母账户一开始或许只是阿里为了提高续费率的一个方法,但老板后来的确发现它很好用,因此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比如希望这个账户能够防止业务员带走客户或者公司信息。于是阿里就增加了账户功能,使得母账号可以把所有子账号信息归集,业务员走了客户不走;再后来,母账号有了产品报价审批功能。
子母账户以外,我们又发现企业还需要平行账号。比如采购部门的动作要连接财务部门,因此他们都需要有账号。
设置什么账户,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你的服务具体确定。如今阿里钉钉也是多账户体系。交易型B2B如此,服务型也是如此。
问题二:B2B地推的三把枪、四个率
B2B要地推,交易、服务型都是如此,这是由B2B的多人决策特点所决定的。
2C经常通过用户画像来掌握用户特征,2B则很难。用户画像怎么能知道一个企业的关键决策人是老板的小三这种问题呢?所以地推是必须的。
地推有两个重要任务。
第一是找关键人。只有地推才能找到企业的关键人,因为企业的关键人不是网络上能找到的,各个企业的部门设置都不一样。
第二是找第二关键人。因为很多企业都是需要多人共同决定要不要使用服务。这种情况下,除了靠人肉地推,别无他法。
地推不可缺少,也不是只是中国特色,Salesforce也要做地推。
因为地推重要,所以打造一支地推团队,对于B2B企业非常重要。做B2B你可以大量使用皇军、也可以使用伪军,也可以皇伪结合——简单点说就是用直销还是用代理和加盟。但无论是代理加盟还是直销,都需要地推,都需要建设地推队伍,管理地推质量。地推是B2B企业成功的关键。
但是也不能盲目迷信地推,不能只靠地推。
这里要说一个“三把枪理论”。我们把地推叫手动步枪,打一枪拉一次栓,它的优点是准确、但缺点是慢、不能规模化。所以地推一定要进一步向前走,从手动走向半自动,再到全自动。半自动就是在有限人力辅助的情况下,逐渐向全自动过渡。全自动就是自主操作、自动续费,不再需要我们人肉介入。我建议每个公司要设置这样一个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的客户比例指标,并且观察它的变化。
地推怎么考核?很简单,在不同的阶段抓四个率:覆盖率、转换率、复购率、渗透率。
到一个新市场,先做覆盖率。最初的时候,你可以以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季度,只做覆盖率这一件事,覆盖全部客户,让他们开户。
第二个阶段抓转换率。有账户了,使用了没有?付费了没有?只有使用才是转换。
第三,抓复购率,看是否重复使用。
第四,抓渗透率。一个公司月采购100万,在你这里花了10万,为什么那90万不在你这里?一个产品,该有20人用,还有10个人没用,还有50%没渗透。
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强粘性,难以替代,关键取决于渗透率高低,一旦形成高渗透率,这个客户就很难切换了。
以上四个率做到了,营业收入和交易额是自然的结果。如何做到四个率的提升?那就要找到反对这四个率的理由,覆盖率有了,为什么不转换,转换率有了为什么没有复购?复购率有了为什么渗透率不高?反对理由都消灭光,剩下的就是使用你的理由了。
问题三:B2B交易条件独特,价格难透明
B2B交易的独特性决定了交易价格透明是难以实现的,B2B价格本身就不该透明。
首先是采购交易量不同价格就不会一样,买100双鞋子和买10000双的价格不可能一样;其次是付款方式不一样价格也会不一样,现款现货和预付款和账期付款都有区别;提货地点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提货方式不一样,价格也不会一样。
虽然如此,也不能没有网上价格,否则无法实现自动交易,B2B就回到了简单的信息服务,交易双方得在网上聊天、见面,效率很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考虑两个报价方法:第一,把交易条件的种种独特性包含到你的报价体系里面去。第二种方法,“白手套体系”,就是分层报价,和沃尔玛谈与和个体户谈,价格不能一样。要从骨子里放弃对于2B交易价格透明的追求。
问题四:B2B撮合交易的有意义和没意义
本来线下有交易,搬到上线去,有意义吗?撮合交易的关键是搓完了第一把之后做什么。为了撮合而撮合不但没有意义,通常还会付出额外代价。撮合还分真撮合假撮合,严格的真撮合,是款、票从平台上走一遍。但现在很多商业计划书给我们看的都是假撮合,统计口径而已。
真撮合,走钱走票,能够带来真实客户(银行账户和发票抬头),获取真实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这样的撮合才有意义。
问题五:B2B重要的交易形态:拍卖、团购、中远期,核心是“聚”
问题六:B2B体验在于:多、快、好、省
2B、2C用户的用户体验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要围着多快好省这四个字展开。
但要把四个字同时做到,无论对于2C还是2B都不可能,都要取舍。
互联网电商,淘宝的特点是多、省,京东则追求快和好。由此可见,即便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的多快好省追求也没改变,且需要取舍。
问题七:B2B的平台和自营
但与决定做平台还是自营更重要的是,是要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你要自问,是平台服务还是自营服务能对客户的多快好省利益最大化?如果你的客户痛点是快,为了客户利益,你就可能要做自营,当然同样的客户痛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例如淘宝是通过商家PK来获得低价,但2B可以靠自营,通过对卖家统一交易条件来实现低价。
服务型2B同样如此。SaaS是我自己的最适合?还是平台加盟商更适合?这些都要看怎么样让客户利益最大化。
所以不要纠结自营还是平台,客户利益第一。
问题八:B2B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单点突破,不求三点都赚钱
互联网可以对此进行这样的颠覆:在烟台包下一个冷库,然后对商品企业说,你商品入仓,放在这里多少天我也不收费,但出仓交易成功再收交易费。交易费怎么收?苹果从入仓到出仓的行业平均天数是在冷库放60天,那我们规定,交易成功,我只收你相当于30天仓储费的钱。不但如此,只要你货在仓库,我还可以给你垫资,先借给你相当于商品价值50%的资金。此外,因为你的货出仓在我这里,我对你的货的质量数量等非常了解,所以我还可以优先在互联网上推销你的产品。老板们对此当然很高兴。这么一弄,整个烟台的苹果,都愿意放在我的冷库里面来。来的数量多了,我就可以从货品中优中选优,仓储货品的整体质量就有了提升,而整体质量提升了,货也变得好卖了,整个仓储的周转速度就提高了。这样,原来需要60天才能卖掉的货物,如今两周就可以卖掉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赚到了什么钱?我放弃了物流(仓储费用不要了),赚取的是交易费和可能存在的供应链金融的钱。
服务类B2B也是如此,传统软件企业在销售软件的时候,其实把包括售后服务等在内的所有成本都打包给了买家,整个过程不透明。但我们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的成本和价格对应关系,如此就可以在别人收费的地方提供免费,突破壁垒,同时获得新的盈利方式。
问题九:B2B供应链金融核心是基于“链”和“贷”,“判得准”、“看得住”、“卖得掉“
一定要做金融,怎么做?只有两种做法。
举糖厂的例子。每年糖厂收甘蔗的季节都特别缺钱,但你不能把钱借给他,因为直接给他,他不去买甘蔗,而是去买房子股票怎么办。所以你要做的是在保证拥有甘蔗货权的前提下,参考甘蔗在榨糖中的成本占比给他贷款,如此一来,你既给他贷了款,但实际上也是替他收了甘蔗,这样就是参与了糖厂和它上游这两个环。这就是供应链金融的一个例子。供应链金融非常难做。
第二种是做“货金融”。刚才我们讲的苹果、桉板的例子,并不是供应链金融,但是我把货控住了,我做的是货金融。做货金融关键在于三个词,“判得准”“看得住”“卖得掉”,这三个词缺一不可,顺序不能错。“判得准”是什么?知道苹果、糖多少钱一吨,依靠SaaS、了解抵押物的价值;“看得住”,就是保证货权得在你的手里面。要么守卫用大棒子守着,要么海上漂着;“卖得掉”就是要确保最后货不会砸在手里,我们能够迅速卖得掉。
归根结底,做B2B一定要考虑金融问题。要么做链条,要么做货物。
问题十:B2B必须分类分级管理——“分类分级、特权特价、出力出钱、可进可退”
2C是有分级的,淘宝的买家卖家都有分级,皇冠买家、三钻买家、五颗心卖家……等等。2B也如此,因为B2B归根到底是商人对商人。但与2C相比,B的分类分级大不一样。因为企业比个人要复杂很多。
分级不是内部的事儿,是要像淘宝一样,要做显性分级,让客户知道,打明显标签。
分类分级出于特权特价。特权可以让一些客户具有相对的优先权,比如高尔夫的会员,某些百货商店的会员,拥有会员意味着可以享受到普通客户无法享受到的服务。特价比较好理解,就是价格更优惠。不过传统企业对特权理解不够,过于喜欢谈钱。
会员等级里,谈特权不费钱,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特权就是商机分配。阿里巴巴的排名,就是商机分配、就是特权。高级会员,对应更多的特权,对应更好的价格。
出钱和出力都很重要,这就像打游戏,你没钱买道具,所以每天打十小时,但也允许别人花1000块买把刀,一下子增强实力,这都挺公平。但平台要鼓励出力的人,不能说平台都是土豪。
总结一下:2C都要分类分级,2B更是如此。交易类服务类都要这样。这不是内部管理问题,是必须要让客户知道的,而且教育客户知道。如何让客户去升级打怪,那就要告诉客户出力比出钱重要。实在出不了力,出钱也行。机制上要可进可退。
十个问题讲完,最后再总结一下:
这是个问题,对于交易型B2B是完全适用的,1、2、6、7、10适用于服务型B2B。
和2C不同,2B的特点是多账户,多决策;2B业务一定要做好分类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