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切幻·空中旋转餐厅(长沙春天店)内,顾客正在用餐。
记者叶竹摄
许多消费者选择傍晚时分来餐厅,欣赏长沙落日和岳麓山。
受访者供图
长沙“土著”说,“中老年人来这里吃的是回忆,年轻人来这里吃的是情调。”
■文/视频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叶竹
“春天”依旧在
消费者:晚上6时后旋转餐厅要等位
从长沙地铁五一广场站3A口出来,就是长沙春天。
2001年之前,这里叫中山大酒店。1991年建成时,这栋高126米、带裙楼的建筑就以顶层“中南地区最大的一家旋转餐厅”著称,餐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人均消费40—60元,在当时属于中高档餐厅。
30多年过去,“坐拥”长沙最繁华的地段,这栋有些年岁的大楼人气仍如其名,“春天”依旧在——白日里,门前熙攘,傍晚开始,顶层排队的年轻人向旋转餐厅内张望着,期待等到一个“靓位”,俯瞰湘江,眺望高楼,将长沙美妙的日落和夜景尽收眼底。
“上世纪90年代时,我还在读小学,那时候长沙还没多少高楼,这栋楼可以说是当时第一高楼。长辈们带我来旋转餐厅吃饭,俯瞰整个长沙的那种感觉很震撼。”2023年12月28日,切幻·空中旋转餐厅(长沙春天店)试营业,今年1月开始正式营业,36岁的长沙伢子彭天宇是餐厅主理人。“我在餐饮行业做了10多年,2021年又来了一次旋转餐厅,当时就有想法做旋转餐厅,2023年初开始盘算这个事。”
彭天宇说,30年前,这儿是屈指可数的高楼,30年后,城市亮化工程做得特别好,“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作为一个可以旋转360°的餐厅,这里都是赏景的绝佳位置”。
“下午6时前到店都是有窗边空位的,一开始以为只是氛围感景观餐厅,但是里面的菜品真的不错,惊艳到了。”在第三方消费点评APP上,一位顾客在用餐后如是评价道。
转一周用时90分钟
老员工:曾因转速快而一度调慢
在“切幻”出现前,这里曾是友谊宾馆旋转餐厅,经营过自助餐、湘菜、中西餐。
“8年前,外地朋友来了长沙,我就喜欢带他们去友谊宾馆29楼的旋转餐厅用餐,有道‘香酥黄鱼’,挺好吃的。”长沙市民朱女士记得,那是个工作日的中午,带两位广州朋友前往,旋转餐厅虽然能转,但是当时没有转。“西餐厅老式沙发卡座,比较有特色,而且用餐价格也不贵。我们吃湘菜,3个人花了200多元。”朱女士回忆,“当时餐厅人不是很多”“几桌子”,“现在人均消费涨到了一百多元”。
“上世纪90年代刚开业时,友谊宾馆旋转餐厅属于中高档餐厅,人均消费40—60元。它在全长沙虽然不是唯一的旋转餐厅,但它是最大的,而且是整个中南地区最大的。”一名从大学毕业时就在友谊宾馆就职的老员工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2001年入职后,他的月工资为300多元,“可想而知,在30年前,人均消费50元左右的餐厅,在当时的稀有程度。这栋楼和旋转餐厅当时火爆,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地标身份。长沙发展太快了,往后面走,类似建筑的高度、地标名头更新比较快。”
有意思的是,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这间旋转餐厅曾因转速快而一度调慢。这位老员工介绍,“最快的时候大概70—80分钟/周,有顾客觉得有些头晕,就调慢了些,保持在90分钟/周。”
吸引明星打卡
40年前,被称为“消费高达90美元一晚”的南京金陵璇宫餐厅以“旋转”闻名全国,上海、重庆、长沙等地的商业高楼也兴起旋转餐厅。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高楼不再具备独特性,周围景色也逐渐被大楼遮挡,旋转餐厅发展的“转速”放缓,甚至一度消失在街头巷尾的谈论中。不过,近年来,它们又焕新出发,成为市民、游客的“心头好”。
在老长沙人眼里,和如今城内众多数百米的新高楼比起来,长沙春天这栋30多岁的老楼还能吸引消费者来打卡,是因为它从上世纪90年代就矗立于此,见证了长沙数十年来的飞速发展。
“近几年我去了上海、杭州等地的旋转餐厅,以及湖南省内的吉首等城市的旋转餐厅,从地理位置来看,长沙春天的29楼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彭天宇坦言,做好这家旋转餐厅,对他而言,除了经营目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旋转餐厅和老长沙人一起经历了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