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育相互配合
高校教学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实践教学不是理论知识教学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教学体系。有些高校因为实践教学无需考试,所以根本不重视。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只在实训室上过一两次实际操作,多数学生根本不会铺床,甚至连中西铺床方法都分不清。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和修订时,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实训操作课程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二)能力培育坚持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互配合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仅是知识传授,更应是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酒店行业国外客人比较多,所以要求一线岗位员工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在酒店实践教学中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品质、上下级沟通协调能力、同客人交往能力、同事之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基础上,形成较强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力和全面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选用教材要相互配合
一、充分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打造师资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师团队,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建立课程改革实施的实训保障体系
一、“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解释
二、课程体系
(一)渐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开发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课程
摘要:酒店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可采用:课堂教学→实训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制定了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考试评价手段;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圆满实施,必须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酒店英语;实践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使得既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酒店管理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具有较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成为星级酒店对新一代酒店员工选择的重要条件甚至是首选条件,酒店英语服务技能也因此成为酒店行业对新一代酒店人员的必备要求。
笔者曾在一家西餐厅用餐,一位外宾用英语向服务员要一根吸管,几个服务员面面相觑,听不懂其意。又有一次,一位印度人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向服务员说:“Pleasegivemeacupoftea.”他把“t”音发成“d”,服务员大惑不解,不知所措。这不是个案,而是目前整个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专业严重滞后模式下的必然,这种现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质疑。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按照酒店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酒店英语只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才能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是改变专业英语教学滞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
酒店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可采用:课堂教学→实训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摘要:对于中职学校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提高其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准,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同时对于加快中职学校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改革步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今后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教师在开展中职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工作中,既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思路,明确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又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多选择一些贴合职业需要的专业内容来进行授课。
关键词:中职学校;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有效性
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中职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颇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早已习惯了固有的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落后,难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导致部分中职院校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对于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虽然在专业课堂上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却难以将其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1]。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道德情操。然而,目前一些中职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显然未达到专业教学需要的水平。为了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6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改变教学思路,明确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的目标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致和动力
一、旅游英语模块的划分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旅游英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模块:①旅游预订和入境(TourReservationandArrival);②宾馆住宿(Accommodation);③饮食文化(FoodCulture);④观光(TouristAttractions);⑤购物(Shopping);⑥中国文化瑰宝(PearlsofChineseCulture);⑦离境(Departure)。
二、根据不同的模块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摘要:的召开后,职业教育更显任重而道远。将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实行养成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中等职业学生旅游专业为例,总结了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养成商业化、社团化、生活化和多元化等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技能;养成教育
旅游业是带动性和影响性相当强的一个产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旅游行业特点和旅游企业工作性质对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将专业技能实行养成化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途径。
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对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意义
1.1养成教育的含义。养成教育是一种播种习惯的教育方式,它通过渐渗入微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专业技能养成教育即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将一切专业技能变成一种习惯,使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规范化的教育过程。1.2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一般来讲,旅游企业最看重的是旅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高度的敬业精神。从岗位类别需求来看,技术性岗位缺口最大,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向于专业型技术人才和具备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由此可知,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特殊性,传统技能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培养“就业型”人才,而非“专业技能型”人才。中职旅游专业技能教育滞后.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求;要立足行业需求,必须开拓旅游专业的技能培养方式,将养成教育渗透到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中,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能力的实用型人才。[1]如何将养成教育渗透到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主要有以下四个路径:
2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养成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基础教学模式
目前,学习学者和专家研究出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模拟训练模式、体验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项目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些部分相近或相同,选择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没有一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对象,也就是说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与否。
二、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要求
三、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又称CBE课程模式,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被称之为模块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我们要培养他成为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还应该是其能够胜任职业的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的评估体系由“知识”“态度”“经验”“反馈”等要素构成。
二、职业学校《酒店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传统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能力与教学目标脱离
一、情景教学法理论
二、酒店英语教学情景分类
(一)实物演示情境
为了学生了解和熟悉某些酒店英语表达,教师可以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即意识上创造实物印象,唤起其丰富联想,构建认知图式,完成之时积累。酒店英语很多菜谱需要学生记忆,这些对学生来说也许很枯燥,有些学生甚至没听过这些菜的名字,更不用说理解。在教学中发现这些菜的名字和特定实物关联。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先请烹饪教师烹饪一些“夫妻肺片”、“糖醋排骨”、“潮州烧鹅”等菜,然后带入课堂,让学生辨别和品尝,带着英语问题激发学生构建这一特定场景,同时抓住机会让学生理解酒店英语词汇,便于回答问题,结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