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层建筑及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建筑给排水技术也因而得到了长足发展。下面将分9个方面论述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动态。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技术
1开展用水定额和计算公式研究
(1)建筑给水中如何根据住宅类别、建筑标准、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确定合理的生活用水定额,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资源利用问题。近年来住宅设计标准有大幅度调整,增加卫生器具、卫生间设洗衣机位置、局部和集中热水供应增多、一厨两卫,三卫高标准住宅增多、设分户水表计量或一户多表计量,洗浴业、洗车业发展迅速等等均影响住宅用水定额,现研究成果已纳入2001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
(2)多年来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一直沿袭平方根法,计算某些建筑物时计算数值偏大,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如我们按照目前美、俄等国在计算给水设计秒流量时采用的概率法计算,又因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同,其计算结果也不合理、不科学。因此,目前国内科研工作者对现行的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提出了多种修改、修正式,以弥补原计算公式的欠缺和不足。这些新的修正式,结合实践试算,其结果比原计算公式接近用水的实际工况,宏观上步入了概率的计算方法,但现尚缺乏概率法涉及的计算参数,如高峰期用水定额、高峰期时段历时、用水保证率、传统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诸多影响计算式结果的因素,所以采用符合国情的概率法计算给水设计秒流量的工作尚需作大量的调查、统计和科研工作。
2开展建筑给水水质保障技术研究
摘要:当代社会,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只表现在面积的扩大,更主要表现在功能的转变。要实现这种功能的转变,厨房、卫生间的给水排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关键。现结合国家规范要求,根据工程设计实践,谈谈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关键词:室内建筑;给排水;敷设
一、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
二、室内排水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实践中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包括生饮水系统,屋顶水箱的设计要求,建筑物空气加湿系统的节水,排水立管系统的等级划分以及地漏应用。
关键词:生饮水屋顶水箱结露加湿节水通气立管地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器具设备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是作者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几个问题所做的分析并提出的解决方法。谨供同仁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生饮水系统
为适应国际标准和与国际接轨,国内一些高级宾馆先后上了生饮水系统。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生饮水水质标准,与之相接近的是《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87)瓶装水水质标准。这个标准除微量元素外,其物理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相同。因生活饮用水为流动水而瓶装水为静止水,显然我国的瓶装水水质标准太低(GB17323和GB17324瓶装饮用纯净水及卫生标准已公布,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编者注)。比较而言国内的纯水瓶装水的企业标准都很高,一般物理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都为零,基本与国际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接轨。
建筑物内的生饮水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不考虑毒理学、有机物、致突物质等的处理,一般可仅考虑物理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水中的悬浮物是细菌和病毒的载体,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标准浊度为零,而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为3度。1度指1L蒸馏水中含1mgSiO2。在实验室用电镜检测,0.2mg/L的水中含有几十万个颗粒,最大颗粒直径为1~5μm。细菌的直径为0.3~10μm,病毒的直径为0.001~0.050μm,可见3度的自来水中仍含有不少的杂质及细菌和病毒。
摘要: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现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谈谈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水表;管道敷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单表现在面积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功能的转变。要实现这种功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厨房、卫生间的给水排水设计。现根据工程设计实践,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谈谈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1水表的设置方式
现代住宅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三表出户”的目的是便于计量、减少打扰。为此,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1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设计要点
1.1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
1.2充分利用管网压力,合理选择贮水及加压设备
在城市中,居民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市政管网压力一般是在0.2~0.4MPa的范围内的,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压力,较低楼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一般民用建筑用水水压按卫生器具最低工作压力+5米左右的富裕水头进行设计。通常民用建筑用水水压较高的为大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其最低工作压力为0.10~0.15MPa,因此给水分区最高楼层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15~0.20MPa即可。现代建筑一般是高层建筑较多,市政管网的压力难以满足所有楼层的供水需求,超过市政管网供水压力服务范围的楼层需要二次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在市政水压的基础上进行增压,也是充分利用管网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该种方式仅适用于供水水量充足、水压稳定的低区,而且需要得到当地自来水公司的同意。对于大部分不适宜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的低区,一般均采用贮水箱+增压设备的方式进行供水,设计时应注意把握四个方面:一、合理选择贮水箱的大小,避免水量不足和水质污染;二、合理分区,确保用户用水水压稳定,又减少能耗;三、供水水泵根据用户用水特点合理搭配,降低水泵能耗;四、按业态划分供水范围,便于管理。
1.3水源的开发利用
1建筑给水排水常见的浪费形式
从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方面看,水浪费的主要隐患有下面几个方面:
1.1超压出流造成巨大浪费
给水配件超压出流,不仅会使给水系统的配水量造成非正常分配,也给用水工况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这些超压出水量并未产生使用价值,也就是无效用水量,这部分的浪费常常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很难被人们所察觉和认识,这也就使得超压出流造成的水浪费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然而这种浪费在各种建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浪费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1.2热水供应系统造成水浪费
当前我国热水供应系统方面也存着较为严重的水浪费现象,主要表现为当配水装置开启后,不能及时满足所需要的水温,常常是放掉一部分冷水后,才能让热水设备开始正常运转,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水浪费使用。
摘要:现在的建筑设计排水给水还有很多缺点和问题,节能程度低、节水性能差等,一定要客观全面地总结目前建筑排水给水设计系统中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随后找到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选择优化给排水的节能设计、节能技术,从而达到环保绿色的目的。排水给水建筑设计是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环保绿色的理念支持。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节能材料;绿色环保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各类资源的快速消耗。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房地产也在不断开发,再加上城市因发展而需要建设的工厂等,这一切都给城市用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自来水公司必须要提高其工作效率,并及时对水资源的供水和处理技术进行掌握,将节能环保理念运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之中,同时优化设计给排水的系统,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无故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最终保证建筑在用水方面的安全。但是现阶段的建筑给排水系统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1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目前,建筑物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除了人为因素之外,也存在着给排水系统方面的缘故,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①人们节能环保意识较差,不注重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②节能环保理念未运用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之中;③系统有些零部件质量不高且年久失修。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给排水系统发生渗漏、滴漏等问题。
关键词: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建筑规模庞大,集酒店、公寓、写字楼、购物中心、娱乐、餐饮、会议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物在许多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并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如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其建筑面积逾15万m2,一至四层为裙楼,上部各有一幢22层五星级酒店,一幢9层会议中心大楼,三幢21层高级公寓楼,是该城市迄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建筑。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所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系统最复杂、设施标准最高,因而对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简称国会中心)工程为例简要的分析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发生停水将严重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因此从工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给水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其措施是从市政给水管网的两个不同位置(其间有阀门分隔)分别引入一根进水管,并设置足够容量的贮水池。
其次,必须选择合理的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为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服务水压只能满足底部几层的用水需求。而大部分楼层的用水必须考虑系统内部自行增压来解决;同时由于楼层较多,给水系统中上、下层管道中的静水压力差必然很大,为了避免下层管道的静水压力过大,引起泄漏增加甚至管道、附件破裂以及产生水击形成噪音、振动,因此给水系统必须实行竖向分区。
一、施工准备工作
二、施工过程管理技术
施工时,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对给水排水工作的进度、施工的质量、投资的情况等做好跟踪协调和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