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虫病是新疆地区人畜间流行的重要疫病之一。2005年以来,国家以及新疆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包虫病的防控力度,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成效。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新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主要为G1、G3和G6,多房棘球绦虫有16个单倍型。囊型包虫病在儿童、1岁以内绵羊的感染率分别由控制前的6.7%和4.5%下降到2.2%和1.3%;家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由11.6%下降至1.6%。对终末宿主犬主要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策略;对中间宿主绵羊实行强制免疫的防控措施;对患病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大宣传、科学防范、加强联防联控等措施。泡型包虫病在野生动物为主的病原循环链间传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用于泡型包虫病的防控。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hydatiddisease),是带科棘球属绦虫(Echinococcusspp.)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羊、牛、猪及多种野生动物(中间宿主)所致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人畜共患绦虫病。包虫病主要有两种类型,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和由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引起的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echinococcosis,AE)[1]。包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家畜健康,是导致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疫病之一,给我国西部地区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新疆是我国包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流行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等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2]。
2005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与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2010年、2016年国家多部委联合下发了《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和《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全面推进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全疆范围内开展了终末宿主犬“犬犬投药,月月驱虫”、捕杀流浪狗、家畜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健康教育宣传、羔羊强制性免疫接种等多种防控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新疆包虫病流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再加上感染的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3]。本文对新疆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广泛流行提供参考。
1、新疆地区细粒棘球绦虫与多房棘球绦虫的基因分型
根据2012-2016年全国人棘球蚴病调查的数据,在中国368个棘球蚴病流行县中,人群感染率为0.5%,其中,CE占感染总数的78.3%[4]。中国已发现所有已知基因型的细粒棘球绦虫,除G4基因型外,人类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主要有G1、G3、G5、G6、G7和G10;动物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主要有G1、G3、G6、G7、G8和G10。在新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有G1(96.1%)、G3(1.3%)和G6(2.6%),因此细粒棘球绦虫中最重要的基因型是G1[5]。基于cox1基因的单倍型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51种单倍型中,Hap_1、Hap_2为国内最常见的单倍型,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和黑龙江)和宿主范围(羊、牦牛、人和狗)[5]。
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称为泡型棘球蚴,简称泡球蚴。GuoBP等[8]利用PCR扩增伊犁地区的43株泡球蚴线粒体cox1基因,可将其分成16个单倍型,分别是XH1、XH2、XH3、XH4、XH5、XH6、XH7、XH8、XH9、XH10、XH11、XH12、XH13、XH14、XH15和XH16,其中XH1最常见(21/43),其次是XH9(6/43)。
综上,截至目前新疆地区分布的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有3个,分别是G1、G3和G6型,其中G1是优势基因型;多房棘球绦虫有16个单倍型,以XH1、XH9两个单倍型为主。
2、新疆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
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市、县、城镇终末宿主犬的棘球绦虫感染率,进而降低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和中间宿主羊的患病率[11,12]。然而,新疆地域广袤辽阔,在比较偏远的乡村、牧场,包虫病防控措施常常不及时到位,人和动物包虫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齐新伟[3]、FreyaVK等[13]在新疆和布克赛尔县5个偏远乡村/牧场,运用B超和血清学抗体ELISA方法随机调查532人、剖检38只犬和采用粪抗原ELISA方法检测126份犬粪。结果是人群棘球蚴病B超检出率为4.70%;血清阳性率为25.46%;剖检的38只犬中,有16只感染棘球绦虫,感染率为42.11%(16/38);犬粪抗原阳性率为41.30%(52/126);问卷调查显示,126只犬总体平均驱虫率只有49.20%(62/126)。从上述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和血清阳性率较高;发病人群主要为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从事农业或养殖业的青壮年。由于包虫病流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疫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包虫病仍保持较高的流行度。
3、新疆绵羊棘球蚴病流行情况
为了评估实施包虫病控制措施后对绵羊的效果,YangS等[16]对2007年至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屠宰场屠宰的绵羊棘球蚴感染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开始实施控制措施时,绵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6.6%;2008年至2013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9%、2.0%、1.8%、1.9%、1.7%和2.0%,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前3年后(2010年后),感染率显著下降了72%;但2010年至2013年变化不显著,维持在1.7%~2.0%之间。在屠宰的绵羊中,随着羊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增加。在调查中没有进行控制措施前的2007年,1岁以下羔羊的感染率为4.5%,2~3岁绵羊的感染率为6.7%,超过4岁绵羊的感染率为17.9%。实施控制措施后,所有年龄组的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008年,1岁以内羔羊的感染率显著下降至1.4%;2010年,2~3岁绵羊的感染率显著下降至3.2%;2012年,超过4岁绵羊的感染率显著下降至4.8%,这与杨诗杰[9]和MengQ[15]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4、新疆犬棘球绦虫流行病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细粒棘球蚴病(CE)和多房棘球蚴病(AE)的高发地区。犬作为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家犬是人类感染囊型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17]。细粒棘球绦虫主要在家犬和家养有蹄动物(主要是绵羊)之间传播,人类和绵羊在摄入了通过犬粪便传播的虫卵后可能会感染。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在狐、狼、犬等犬科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之间传播。犬是人间AE的主要传播者,人感染AE如果不进行治疗,对患者可能是致命的[13]。加强对犬的管理和流行区犬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的动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是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2007年以来,新疆实施了棘球蚴病控制规划,对犬执行“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措施。然而,定期给犬服用吡喹酮,有些地区执行比较到位,犬体棘球绦虫阳性率较之前大大下降[17,18],但也有一些地区的执行力度明显不够,使得当地犬体棘球绦虫阳性率变化不大甚至有所上升。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公共服务能力差异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实犬驱虫工作存在很大困难,因此犬棘球绦虫感染率在新疆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13]。偏远地区和半游牧区,给犬定期服用吡喹酮非常困难,应考虑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犬棘球绦虫的感染。犬感染棘球绦虫在牧区、农区也有较大差别,赵江山等[19]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新疆94个县(市)进行分层调查不同生产方式条件下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对采集的犬粪采用粪抗原ELISA方法检测。结果共采集犬粪样29874份,粪抗原阳性719份,总阳性率为2.41%;其中,牧区犬阳性率最高,为3.75%,高于城镇的2.46%、半农半牧区的2.24%、农区的1.98%。牧区犬主要为散养、接触病变脏器的机会较多,这可能是其感染率高的原因。
5、新疆泡型棘球蚴病流行病学
泡型棘球蚴病(AE,又称泡型包虫病)是由中绦期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该病主要在北半球的啮齿类动物和狐、狼等犬科动物之间传播,红狐、田鼠、鼠兔和旱獭是重要的宿主[20,21]。ZhouHX等[20]为了调查新疆人群AE的流行情况,对新疆4家医院的157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在阿尔泰山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天山山脉较为常见,而在塔里木盆地流行程度较低。游牧民族特别是哈萨克族、蒙古族,比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感染风险[8,20]。
不同牧区啮齿类动物AE感染率不同,山地牧区的啮齿类动物中,普通田鼠占优势,其AE感染率为15.01%,低海拔地区的优势种为小家鼠和小林姬鼠,AE感染率只有0.40%[8,22,23]。罗毅等[24]对阿勒泰地区啮齿类动物多房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662只,其中8只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1.21%。买买提江等[25]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巴州等地的啮齿动物感染多房棘球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采集并剖检啮齿类动物25400只,从374只啮齿动物中检出棘球蚴,患病率为1.47%;其中伊犁州检出率3.97%(322/8120)、巴州0.55%(18/3260)、塔城地区0.40%(28/7078)、阿勒泰地区0.09%(6/6942)。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包虫病防控的重视,人、犬、羊等的感染率和患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野生啮齿类动物感染率受到人类防控措施的影响较小,变化不明显。
6、新疆包虫病的防控策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治,按照《全国包虫病防治规划》和《新疆自治区包虫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全区连续多年开展了包虫病的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加大宣传、科学防范、加强联防联控的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切断病原循环链的防控策略[26],即对终末宿主犬,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措施;对中间宿主羔羊,实行强制免疫措施;对患病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
首先,加强组织宣传,培训专业人员。充分利用“科技之冬”、乡镇集贸日、每周升国旗等平台,采取集中宣传、展板展示、设点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农牧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包虫病防治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切实增强农牧民的防控意识,包虫病知晓率达到68.8%[27,28]。培训各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及村级防疫员,提高专业防控知识水平,打造一支州、县、乡、村四级联合的包虫病专业防控队伍。其次,抓重点环节,做好犬驱虫、羊免疫工作。对羔羊实行包虫疫苗[29]强制免疫政策。免疫程序是羔羊断奶前实施首免,免疫1个月后实施二次强化免疫,此后对免疫羊每年进行一次强化免疫。对犬加强登记管理,按照“月月驱虫,犬犬投药”的原则[18,30],对所有犬(家犬及流浪犬)每月1次,全年共12次定期用吡喹酮进行药物驱虫。督促户主将驱虫5d内的犬粪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防止棘球绦虫卵污染环境。同时,加强屠宰场屠宰家畜的包虫病检测。实行牲畜定点屠宰,加强对屠宰场(点)屠宰家畜的检验检疫,做好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分散宰杀牲畜内脏的管理,不随意丢弃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牲畜内脏。
7、展望
随着防控措施的持续实施,新疆地区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该病的防控实践中,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农牧民接受包虫病筛查工作的意愿不强,犬驱虫工作量大,工作经费不足,再加上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的提高等均需要漫长的过程[3,13],这些都决定了控制包虫病是一项长期、艰巨和连续性的任务。只有持续推进防控项目,解决防控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才能巩固当前包虫病的防控成果。然而,泡型棘球蚴是以野生动物为主的病原循环链,使得泡型包虫病的控制要比囊型包虫病困难得多。泡型包虫病不仅诊断上易与肝癌混淆,手术也很困难,药物治疗则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防治难度极大[31]。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策略和措施用于泡型包虫病的控制。
棘球绦虫循环于犬和家畜及啮齿类动物之间,切断病原循环链是控制包虫病的有效措施。“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策略是在成虫期前切断病原循环链;对羔羊强制免疫是在幼虫段切断病原循环链;从而形成了对病原循环链的双切策略,这将大大加快包虫病的控制进程。
参考文献:
[2]李晓军,王文明,赵莉,等.新疆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J].草食家畜,2012,4:47-52.
[9]杨诗杰,李敏,田添,等.新疆哈巴河县2008-2013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3):377-380,395.
[10]王蒴,翟啸虎,张海亭,等.2005-2020年新疆伊犁州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2,40(2):256-260.
[11]买买提江·吾买尔,阿斯亚·阿西木,王端明,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地区6~12岁儿童棘球蚴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35(3):246-249.
[12]杨诗杰,王钦琰,王静,等.2007-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包虫病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5,30(2):130-133.
[14]买买提江·吾买尔,伊斯拉音·乌斯曼,阿迪力·司马义,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棘球绦虫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35(2):145-149.
[17]马增光,张壮志,张旭,等.新疆察布查尔县家畜和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6):16-17,28.
[18]张壮志,石保新,王进成,等.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在新疆两县的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4):253-257.
[19]赵江山,侯岩岩,茹孜古丽,等.不同生产方式条件下新疆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29(6):40-41.
[21]尹小平,田延河,骄娃,等.中哈边境口岸地区野生动物感染多房棘球蚴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4):366,369.
[22]郭宝平,郭刚,张莉,等.新疆察布查尔县小型啮齿类动物多房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39(3):327-332.
[23]将卫,郑强,伊斯拉音·乌斯曼,等.新疆尼勒克县首次发现伊犁田鼠感染多房棘球蚴[J].地方病通报,2000,1:36-37,96.
基金资助: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CK07-11);兵团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6AH006);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是对养殖业最具威胁的霉菌毒素之一,存在于谷物、油籽、坚果和香料等多种农作物中。AFB1污染属于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肠道是AFB1进入机体后首先接触的生物屏障。被AFB1污染的食物或饲粮进入机体后可使肠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调,进而导致肠道结构损伤。
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促进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影响生殖和免疫等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肌肉和骨骼等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面[4]。GH基因在组织和细胞中发挥作用,首先与靶细胞表面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结合,由GHR基因介导将信号转入细胞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
由于ADV具有宿主范围广、感染效率高、易于培养和纯化、基因结构稳定等优点,通过修饰ADV衣壳蛋白构建的ADV载体已被用于基因治疗及疫苗开发[2-3]。重组ADV载体也被应用于对抗人类或动物病毒性疾病[4]。关于CAdV、PAdV及FAdV-4研究较多,主要倾向于Fiber、Penton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5],对其余ADV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在多羔母羊妊娠后期,由于日粮结构改变及胎儿增重,母羊激素水平、代谢状态及免疫机能都会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增加酮症、炎症性疾病及产前瘫痪等风险[2]。代谢组学是一门探究疾病成因、反映生物标志物、描述疾病及监测和预测复杂疾病的学科,其中包括对机体整体水平上代谢物变化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3]。
作为一种典型的原核表达系统,改造后的大肠杆菌因生长速度快、连续发酵能力强和成本相对较低,被广泛作为外源蛋白表达的细胞宿主,而外源蛋白的表达形式主要分为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8]。陈忠广等[9]利用稀释复性法探讨了不同条件对重组犬IFN-γ(rCaIFN-γ)蛋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猪流行性腹泻(PED)在我国传播并流行[1]。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猪肠道疾病。该病毒可影响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并使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仔猪感染的死亡率高达100%,临床症状为急性衰弱性腹泻、呕吐和脱水[2]。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能够引起家猪高热、皮肤发绀、内脏及淋巴结出血、呼吸困难、喜卧嗜睡等症状,最后导致急性死亡,病死率可达到100%。亚急性ASFV感染不会使猪群发生急性死亡,但致死率仍有30%~70%。慢性ASFV可以使少数猪感染,感染后活下来的猪终生带毒的概率为10%[1]。
赤羽病又称阿卡斑病,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正布尼亚病毒属的赤羽病病毒(AKAV)感染牛、绵羊、山羊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反刍动物疫病,主要通过蚊虫和库蠓等媒介昆虫传播,也可通过子宫内感染垂直传播,临床上主要以怀孕母畜繁殖障碍以及新生动物关节弯曲和积水性无脑症为特征,因该病于1949年在日本群马县赤羽村发生而得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