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姓氏地名委员会会长孙晓锋说,狗地名之所以不多,这跟传统文化有关。
在常州,跟狗有关的地名,只找到了4个
常州有带狗的地名吗?一番查找,只找到了4个,其中2个,还属于以讹传讹,其本名中并不带有狗字。
“狗咬弄”:既是条路名,还是个村名
狗咬弄8号
狗咬弄位于武进区嘉泽镇朝东村委。狗咬弄既是一条路名,也是一个村名。
作为村名的狗咬弄是一个自然村,目前有60多户人家,村名姓杨、姓蔡者居多。狗咬弄村里的房屋沿着狗咬弄两边展开.。
关于狗咬弄村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据村里老辈讲,这个村之前位于厚余煤矿附近,村子起先只有一条百余米的小弄堂。因弄堂狭窄,而村里养狗者居多,几乎每家门前都有狗,如果外村人要从弄堂经过,家家户户狗在门前起哄,犬吠声此起彼伏,行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遭狗咬。因此,有外村人传说,凡是经过此地这,就要遭狗咬,狗咬弄由此得名。
因狗咬弄村所在地厚余煤矿采矿导致地基塌陷,上世纪70年代末,狗咬弄村整体向南搬迁至嘉泽,也就是现在所在地,至今已有40年光景。村民也从最初的20多户,增长到60余户。
捉狗墩:当地的门牌上明明就是“捉鸠村”
捉狗墩位于天宁街道朝阳村委,用高德地图导航,从常州市中心出发,沿中吴大道向东到东南陶瓷城,右拐进常遥路后约两公里处,有一个小弄堂,导航提示已到达,但两边都是厂房,没有村子。
记者一路打听,连续问了3个人都不知道有捉狗墩。后来问到一个在一所工厂门卫工作的本地老人,他说有这个地方,要再向南走一段路。
这里是一个小型工业园区,工厂和民房交错在一起,又过了两个路口,依然找不到。记者又向路口一家杂货店老板打听。“捉狗墩,有这个地方,不过不是叫捉狗墩,而是捉鸠村,斑鸠的鸠,鸟字旁。”这位老板虽不是本地人,却对这里异常熟悉。经了解得知,他已在此生活十多年了。
按老板指的路线,果然,向南没走多远就找到了捉狗墩。看到村民门牌上“捉鸠村”3个字,才不得不信,这个村子跟狗还真不搭边。
这个村落很小,位于常遥路的最南端,村子南面就是新凿的大运河。
捉鸠村17号,大门开着,门口坐着一位老大爷。记者上前攀谈。老人姓金,是本村人。金师傅正在忙着杀鸡准备过年,“这个村子确实是叫捉狗墩,也叫捉狗村。”金师傅说。
聊起村子为何叫捉鸠村,金师傅也说不上来,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说不上来。“可能是发音的问题吧。”金师傅说,他小时候,村子只有9户人家,现在有30多户。村里的人大部分姓金,此外还有姓蔡。
送狗墩:用了导航也没有找到
送狗墩位于武进区遥观宋剑湖,是宋剑湖中众多岛屿中的一个。
据常州市姓氏地名委员会会长孙晓锋介绍,宋剑湖中曾经岛屿众多,如野鸭墩、磨盘墩、董郎墩等72个大小岛屿。送狗墩是宋剑湖中东白洋与西白洋之间的一个小土墩,面积约10余亩大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送狗墩周边是一片原始水面,约有两千余亩,是一个水路交通枢纽。
孙晓锋介绍,之前宋剑湖周边或有养狗养猫者,将无人领养的猫狗送到岛上。久而久之,这里被人称为送狗墩。
记者赶到宋剑湖寻访送狗墩。在宋剑湖德园附近,询问了几个本地人,都说有这个地方,但都不知道具体位置。
宋剑湖范围内湖泊众多,纵横交错,记者一路寻访,道路不是被人为阻隔,就是被水路阻挡。无奈,只能用上了导航。不过,导航上显示没有送狗墩。后经当地一位居民提示,应该是“宋沟墩”,不是送狗墩。果然,导航显示,在德园东北约2公里处,有一个地方叫宋沟墩。
在当地村民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宋沟墩村。村子被湖环绕,仅有一条沿着宋剑湖小学西侧的小路进出。村子不大,约有50户人家,隶属于剑湖村委。
据村里老人讲,宋沟墩这个地方,存在已经有几百年了,但形成村落,还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事情。1950年前后,这个墩四周被湖水包围,往来进出要靠船只,因此土墩上只有两三户常住居民。沿湖四周,有很多船民。后来,这里湖面不断被开垦围填,土墩面积也随之扩大,周边的渔民迁入墩上做了村民。
“狗爬桥”:据说与苏东坡有关
够爬桥(也称狗爬桥)
狗爬桥,位于武进区湟里镇香泉村委塘里村北,原是一座坡度很陡的石桥,始建于唐代,历代有损毁,而后又重建。
狗爬桥在当地还是小有名气,在寻访中,只要问到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狗爬桥。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狗爬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建成时桥长约27米,其中桥面长19米,两边桥堍各为4米,桥面宽2.63米,桥堍宽3.15米。桥两侧的护栏由多个小拱形组成,高约半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存的狗爬桥是一座用青砖砌成的拱桥,两边桥堍的基座使用的是金山条状石块,看上去很有年份。桥面上的青砖大部分有损毁,桥面上杂草丛生。但拱形的桥身完好,远远看去依稀可见当年风采。在东侧桥面上,刻着“东村大桥”四个大字,中间还有一颗五角星,很有时代感。
狗爬桥原是连接前后两村的唯一通道,如今因在桥东段约50米处建有平桥,狗爬桥基本已经弃用。
常州市姓氏地名委员会会长孙晓峰说,关于这个桥名的由来,还与苏东坡有关。
话说苏东坡老年到常州定居后,听说滆湖风光秀丽,就与好友佛印和尚相约,前往滆湖游玩。两人在游玩滆湖之后,借宿当地村民家。第二天,两人听说村南不到二里地,有一所童兴禅院,很值得游玩,于是两人一路小跑赶去。途中,遇到这坐桥又高又陡,两人爬到桥顶已经气喘吁吁。佛印对苏东坡说:“居士,这座桥真够我们爬的。”苏东坡长喘一口气说:“那就叫它够爬桥吧。”当地有人听说后就叫这座桥够爬桥。后来传着传着,就叫成狗爬桥了。这就是狗爬桥的由来。
两人到达童兴禅院后,已经口渴难耐,当即从寺井内吊上一桶水,饮后感觉进水又香又甜,苏东坡连连称奇,挥笔写下“香泉”二字,这就是香泉村的由来。如今,童兴禅院早已不见踪影,而狗爬桥、香泉村却依旧在。
狗地名不多,跟传统文化有关
“不仅仅是常州,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以狗命名的地方都不多。”常州市姓氏地名委员会会长孙晓锋说,狗地名之所以不多,这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
在12生肖中,取地名最多的是龙、虎、马等几个生肖。如我们常州别称就是龙城。此外有龙虎塘、青龙。现在新建小区有龙湖。还有一个游乐场叫龙凤谷。新建的龙江路。溧阳有个虎山、武进有虎头山、虎嘴头等。叫马的有马杭、马过头、天马路等。
“大家都不想取个跟狗有关的地名,在我国,用狗来骂人的地方很多。如果一个村叫狗村,那么这个村里的人不就抬不起头了。”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女婿叫“狗儿”。给孩子起个贱名好养活,是过去不少农村人的“共识”——
100多人的殷家村,有十来个“狗儿”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女婿叫“狗儿”。位于潞城街道光明村委(原属戚墅堰区)的殷家村,也有不少“狗儿”。
殷家村东依横山桥镇,背靠郑陆镇东青村委,殷家村是一个不到30户人家的小村子,人口仅100个出头。但是,这个村子里,50岁以上年纪的,小名被唤作“狗”的有十多个人,如毛狗(大毛狗、小毛狗兄弟)、腊狗、小狗、狗狗、银狗等等。
今年63岁的殷国祥是殷家村土生土长的人,他有个哥哥小名叫毛狗,他自然是小毛狗。
常州市姓氏地名委员会会长孙晓锋告诉记者,过去,因我国医疗水平低,新生儿死亡率高。因此老辈人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小名叫狗,认为阿猫阿狗好养活。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俗。不仅仅在常武地区,在全国范围内都如此。如北方有人小名叫狗蛋、狗娃、狗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