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报团出游香港,却遭遇野马旅行社假扮为国旅(深圳)旅行社被骗。余女士(化名)和40余名团友在2月7日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精品团变为强制购物团,酒店餐饮全部降级,还面临被扔香港没地住的风险。目前,国旅(深圳)已确认该机构为冒牌国旅,将与受害消费者一起报警,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及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目前业已介入调查,认定该旅行社为假冒,同时也呼吁消费者报团旅游擦亮眼睛。
电子合同上的行程细节
通过网上搜索找到旅行社
抵港后发现酒店餐食全部降级
负责接待余女士的贺珊提供的工作证
余女士告诉记者,到达香港后,发现一切都变了样。原本说好为25~30人的精品团,却变成了46人的强制购物团,旅行的安排只有一天,次日全部安排购物。酒店餐饮的标准也被降低,合约明确约定入住香港君逸酒店,实际到港后却被安排入住了三星青逸酒店,并且被当地导游告知只承担一天酒店安排,之后的酒店要自行解决。余女士再三与贺珊沟通,但对方只提退当日房费差价,丝毫没有提及接下来的酒店安排。此外,原本沟通的三星升级餐饮,也变成了一桌子的榨菜、白菜等廉价食物。
深圳国旅:
已确认为假冒国旅将与受骗游客联合报警
成杨表示,目前已经和受骗游客取得联系,待其完成行程后,会联合前往公安部门报案。但他也告诉记者,此前类似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按以往经验,公安受理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是证据不够,光有一个假的合同,公安部门难以立案。我们已经建议客人保存好合同、收据、导游联系方式等,回程后一起报警”。成杨称,在此类事件里,国旅也是受害者,作为国旅负责人,其既同情消费者的遭遇,又为公司品牌名誉受到侵害而不忿。
文体旅游局、消费者委员会介入
走访实体店发现无人上班
市人大代表:
此类现象涉及危害深圳城市形象
必须严厉打击
观察
“野马”当道黄金旅游高峰,已成常态。春节作为旅游出行高峰,历来是野马这种黑灰产业眼中的“香饽饽”。案例背后,到底藏了哪些旅游行业的潜规则?野马缘何屡禁不止?消费者又该如何识别“连环套”?
常规骗术一:冒牌正轨旅行社,流动低价线上揽客
防骗对策:核实营业地址,亲临线下签合同
在余女士的案例里,野马旅行社的工作证、合同、盖章全部为假。实际上,野马旅行社假冒正轨军,技法纯熟,合同、条款、项目线路文书,一应具备。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这个“香港囧”的旅途中,游客并非没有签署合同。详细订明的合同条款、清晰可见的公章、有工作证的“员工”贺珊,这些细节全部可以以假乱真,游客很难从这些文件和日常线上的沟通里找出什么疏漏。
而可以让这个套路早日现形的,实则是线下营业地址。只要通过网上查询、或者到深圳旅游局开发的扫码查询系统,就可以知道该门店并不存在。其实,消费者自行确认地址无误后,再上门约见业务员,签署合同便可以杜绝很多麻烦事情。
而现实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情景是,很多游客图方便、省事,根本没有去过线下门店,只是简单看过对方发来的信息便敲定行程,合同的签署也不在门店,而是酒店、咖啡厅或者直接在旅行巴士上签署完成。而前述案例合同的签署便是在酒店里,实际上野马旅行社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图方便、不核实的心理,钻了空子。
深圳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由于野马旅行社多是流动作案,运营建设实体经营场所无疑增加经济成本,“即便有真有伪造线下运营点的,在网络上或者政府开发的系统上稍加查询,就可以识别真伪,线下签署合同更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常规骗术二:熟人做托,朋友圈揽客
防骗对策:越是旅行一族,越要有合同意识
关系越熟,越不可以掉以轻心。许多经常出行的游客,为了方便省事,或者想着拿到更优惠的“私人价”,有的时候并不会及时签署合同。如果后期一旦发生纠纷事件,那么没有合同则意味着难以维权。
野鸡旅行社难杜绝在于三个原因
在业内,野鸡旅行社有以下特点。旅游产品超低价吸引你参加;购物成低价团的必然选项,不购物就给脸色看,等到旅游回来想投诉却发现找不到人。这才知道是无营业执照、无办公地点以及查无此单位的“三无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