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小目标,就是把我们医院打造成一个更专业的专科医院,把异宠的专科工作在行业当中再深化普及,为日益增大的异宠市场培养更多兽医人才,我想这不仅是我的理想,也会是让我非常快乐的一件事——张拥军
VETERINAIR
遇见引领者第二十五期
本期嘉宾
张拥军
北京祥云关忠动物医院异宠专家门诊
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异宠分会会长
(点击头像查看医师学术贡献)
兽医临床硕士,北京祥云关忠动物医院-专家门诊,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异宠分会会长,新疆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临床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瑞派宠物连锁机构医学技术部、医学顾问/首席培训师。
张拥军于199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深圳野生动物园兽医院工作三年后,回到北京,服务于北京多家动物医院工作。2004年中国农大动物临床在职硕士班结业,2017年北京大学宠物医院院长高级研修班结业。
2010年参加“澳洲兽医无国界”组织,并担任中国区兽医团队首任组长,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了十余次“与世界同步”中国兽医师伴侣动物福利与技术研讨会,参加学习兽医多达500多人。2017年至2018年,组织三次,并参与“青海省果洛州百名藏族兽医”绝育手术培训,参加受训藏族兽医50多人,同时深入藏区与藏族兽医一起为流浪藏獒进行绝育手术,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
荣获北京宠物医师大会第十届“杰出青年兽医奖”,北京宠物医师大会第十五届“兽医行业特殊贡献奖”,第六届中国兽医师大会“百佳宠物医师”,中国兽医协会2022年“了不起的宠物医师-异宠科临床杰出医生”获得者。
“越优秀的人,往往越谦和有礼”在和张医生视频通话的过程中让笔者更深刻的认识了这个道理,张医生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小动物临床医师,28年的工作经验没有让他高高在上,反而让他更显随和稳重,整个通话过程,张医生都笑容可掬,对笔者问出的每个问题都耐心回答。
01
年少志远
革命根据地走出一位兽医师
福建省龙岩市山清水秀,是闽西革命根据地,也是红军长征的一个出发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龙岩市大力推进养殖业发展,1986年第一位万元户诞生了,他是一个养猪人,这给正在读高中的张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父母都是老师,父亲的月收入也就不到四十元,一万元是什么概念,要父亲勤恳工作二十多年才能攒够,那时的张拥军也是年少,同时受到邻居大哥的影响,一门心思想要学兽医,将来当个万元户。
(右一为高中时期的张拥军医生)
高中时期,张拥军医生的邻居大哥是一位广东来的下乡知青,在当地一家农场上班,虽然在农场养猪,但他一直在不停的学习提高自己,每天都可以听到他在学习英语,通过自学,他得到了公派出国的机会,当时整个福建省只有三个名额,一年多后他从美国回国,在农场做起了种猪的繁殖,也因此上了当时的报纸。当时的张拥军很敬佩这位邻居大哥,也很想像他一样不管什么条件都不停止学习。
因为父母都是老师,高考填志愿时他们建议张拥军报考师范学院,但张拥军坚决的想学兽医,所有的志愿除了兽医没有其他。1988年,张拥军顺利被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录取。上大学后他也会跟学长沟通以后回老家养猪的事,那时很多学长会跟他说农大学兽医的以后养猪的很少了,大部分人会选择出国、读研、去外企或者政府部门。慢慢地,回老家养猪这个初衷就逐渐在张拥军的脑海里淡化了。
02
敢闯敢拼
野生动物园内学本领
1994年,张拥军医生在毕业的前四个月,很多用人单位都来农大招人。当时大学毕业人才稀少,每个毕业生都有很多选择,留在北京发展也容易得多。当时有三分之一同学都留在了北京工作,剩下的多数都回到了老家的省会。
当时学校教学动物医院专职的兽医主要是董悦农、潘庆山、谢建蒙三位老师,他们都是小动物临床医学界的前辈。1992年谢建蒙老师从学校离职去了深圳野生动物园,1993年深圳野生动物园基础建设完成开始对外营业,所以需要招聘兽医毕业的学生。
(大学时期的张拥军医生)
九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很多年轻人都想去南方闯一闯,张拥军医生因为是南方人,正赶上深圳野生动物园来农大招人,就很想去试一试。当时他的班主任林德贵老师,很正式地用钢笔给谢建蒙老师写了一封推荐信。不久深圳野生动物园的老总和谢建蒙老师来农大面试,很快张拥军医生的工作就定了下来,当时同去的还有一位名叫沈志武的同学,两人毕业后顺利地进入深圳野生动物园就职。
“非常感谢当年我的班主任林德贵老师,以及工作后的启蒙老师谢建蒙。尤记得,大学三年级生病住院,林德贵老师带我去医院,还安排同学照顾我。亦记得,刚参加工作,谢老师像兄长一样,不仅教了我很多医学技能,还教会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深圳野生动物园的工作是张拥军医生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当时动物园里有各种动物,比如马、骡子、狮子、豹子、老虎、猴子、海狮、鱼、海豹、鳄鱼等等,这份工作让张医生学到了很多不曾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增加了很多实战经验。
(在深圳野生动物园工作的张拥军医生)
张拥军医生回忆道,第一次危险事件是给一头大象打针。当时给大象打针会把一个很粗的注射器,嵌入一根长竹竿前端的凹槽里。打针时要先后退几步,用助跑的方式才能把针头扎到大象的皮肤里,当时张拥军医生个子小力气也小,针也没有完全扎透,大象一转身就把他挤到了笼子外面,笼子的柱子比胳膊还粗,间距30公分左右,张医生深呼一口气笑着道:“现在想想,幸好当时比较瘦小,否则可能会被大象挤扁。”
第二次是给梅花鹿锯鹿角,每年春天兽医师们都要给梅花鹿锯鹿角,因为不锯掉鹿角,它们经常会因为发情打架受伤,锯鹿角之前要用麻醉枪把梅花鹿麻醉。有一次作业期间,张拥军医生因为失手没打准,梅花鹿顶着两个犄角转身就冲着他撞了过来,幸好当时的张拥军医生年轻,身手灵敏又比较机灵,千钧一发之际用装西药的筐挡住了梅花鹿,梅花鹿撞了筐跑到了一边,他迅速跑到了栏杆外边。
03
因公受伤
养精蓄锐只为再发出
因为身体的原因,加上家属在北京,张拥军医生选择留在北京,他入职了北京东郊农场的畜牧兽医站,农场的工作简单也轻松,刚好可以休养一下身体。每周张拥军医生都会跟着老兽医,去牛场,猪场,鸭场各个养殖场转转。在农场工作期间,虽然工作清闲,但是能学到的技能也有限,所以每到周末,张医生都会到朋友的动物医院帮忙外加学习,三年后,张医生主动提出了离职。
2000年,当时宠物行业刚刚起步,张拥军医生辗转几家北京的动物医院做了四年的宠物医生。因为行业刚起步,所以当时的宠物医院条件都非常简陋,很多医院就三四间房子,有个听诊器,显微镜,好的也就一台血球仪,一台工频机-X光机,洗片还需要人工洗……那个时候张拥军医生产生了一些挫折感,因为自己还年轻,他想多学习一些东西。
04
不甘平庸
年轻就要多学多闯多实践
2004年,经同学介绍,张拥军医生顺利加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他成为了基金会唯一的一名中国兽医师。IFAW总部在美国波士顿,在北京设置了一个办公室。在中国有三个项目,北京的猛禽救助中心,广州番禺的黑熊养护中心,以及支持国内的几家伴侣动物救助机构,比如,北京的人与环境教育基地,海南的流浪动物避难所等等。张拥军医生经常去北京的猛禽救助中心,与那里的康护师给猛禽进行救治。每个月都要去广州番禺的黑熊养护中心,配合香港的兽医师给基地的黑熊做基础检查,还会每年给黑熊进行一次全方面大体检。
(在IFAW工作的张拥军医生)
05
专心临床
深耕异宠为人亲和美名扬
2004年——2009年张拥军医生在IFAW工作期间,一直没有脱离宠物临床,每到周末其他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张拥军医生都会到当时的怡和动物医院上班。从IFAW离职以后,张拥军医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全身心回到宠物临床,即便后来又有一些野生动物机构邀请他,他还是果断拒绝了。当谈到为什么在别人追求安逸稳定的时候,他却一直在不断前进学习,张拥军医生表示,一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每次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动物的疾病得到改善和治愈,都会发自内心的开心。二是在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工作了几年后,他更加认识到中国跟欧美等国家在兽医临床上的差距,所以想深耕临床,为中国的宠物临床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在北京荣安动物医院工作期间,张拥军医生因为之前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诊疗工作的经历,加上农大最早开展异宠诊疗研究的施振声教授的指导,他开始了多种异宠的诊疗工作,同行也会越来越多的介绍一些异宠病例过来,兔子、龙猫、貂、乌龟、鹦鹉是他常诊疗的异宠种类,偶尔还会有羊,鸵鸟,喜鹊,蛇,青蛙等等。
他不仅是一位临床医生,二十多年救治无数患病动物;是一位优秀讲师,得到学员衷心的感谢称赞;是异宠分会的会长,为中国的异宠专科贡献力量。他还是一名志愿者,曾多次无偿救助流浪和患难动物;是伴侣动物福利的倡导者,为动物的真实需求发声;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从不曾停止探索与学习的脚步。“莫问前程事但做干事人”,愿我们像张拥军医生一样,踏实低调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爱沃克情报局
很多宠主说宠物耳螨问题反反复复,您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耳螨对于宠物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寄生虫,治疗难度大的原因在于其易传染、易反复。不止是耳螨,像体外常见的跳蚤、疥螨、蠕形螨,以及部分体内的寄生虫,也是具有传染性的,并且有些寄生虫还能传染给人类。因为宠物寄生虫太过常见但又能有效预防,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定期驱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