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引发的教育追问:今天,我们如何爱孩子?—江苏教育新闻网

“虎妈猫爸”引发的教育追问:今天,我们如何爱孩子?

【1、媒体聚焦:今天,为何家长难当?】

《新华日报》:当下家长们对幼儿有哪些“不适宜的爱”?

资料图片:劳动中拉近亲子关系

李经纬/摄

2015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22日在南京宣告启动,主题是“给孩子适宜的爱”,旨在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

在宣传月启动活动现场,南京市32位幼儿园园长、老师及在宁高校的11位学前教育专家等,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据了解,目前江苏在园幼儿达234万名,当下家长们对幼儿有哪些“不适宜的爱”?

错爱之一:

幼儿教育“小学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到两三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背诗、背《三字经》就欣喜不已,眉开眼笑地把“真聪明”的赞美一次一次送给孩子,得到鼓励的孩子也因此背得更加起劲。

新华网:失爱的孩子更易“失足”

新华网南昌5月24日电(记者李美娟)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法院有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少年法庭”。法院审理的诸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表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失爱的孩子更易“失足”。

在“少年法庭”工作了7年的赵长权说,7年里,他打交道的对象几乎大都是犯罪少年及其家长,一了解案情,基本上是“孩子家里管得少甚至不管,有的是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有的是家长早出晚归或者夫妻关系不睦无暇管孩子,有的是孩子几天不回家,家人也不找”。“家庭温暖和关爱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家庭破裂已经成为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不利因素。“一年四五十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绝大部分未成年人都来自离异家庭。”陈长权说,为了孩子的未来,希望父母们给他们更多的爱。

《人民日报》:三问家庭教育:今天,为何家长难当?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

有人将英文单词“family”(家)拆解为fatherandmother,Iloveyou(爸爸和妈妈,我爱您)。这种拆解让人感到温馨之余,也不禁会思考其中蕴涵的多层寓意。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课题。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民族的未来。本期我们共同探讨当下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以及开展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式。

一问: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教育就完整吗?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亲爱的孩子,如果将来你长大了问我家庭教育是什么,我想我只能慎重地把我已经做过的说给你听。

家庭教育是智慧与等待。我不拔苗助长,因为我知道你是一粒有着自己生命节奏的种子。

我只对你充满希望,为你锄草为你施肥,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担心你,却不会为你盖一座温室,因为我知道没有人不经历风雨。

我会和你一起玩,为你的发现而惊呼;为你的“实验”准备道具;我会和你玩枕头大战,给你讲我小时候的糗事,只为告诉你,我也曾经是个小孩;我会听你说N个把字写歪的理由,然后告诉你写字如做人的道理,等你自己写出端正的字;我会听你说的奇闻逸事,虽然我知道他们大部分都是些“传奇”;我会和你一起兴起,用锯齿锯断一根树枝;我会和你跑步,我会等你,我知道将来你也会等我。

我还知道你盼着有你的自由,也渴望家庭的安全感,所以我和爸爸会牵着手等你,等你长成一棵大树。

家庭教育是宽容与理解。我也会生气,当你明知故犯的时候,当你顶撞我的权威的时候。而且我会非常非常生气,有多爱你就有多生气。你知道你不过想试试自己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想用这样的方式说明你长大了。

好吧,我选择妥协,我承认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但是有些事我也不妥协,因为你不可以丢了做人做事的原则。

于是你在我们彼此的宽容里知道,我们最容易伤害的是最爱我们的人。也在一次次的理解中知道,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都要温情得多。

家庭教育是平等与尊重。我一直把你当成一个“大”人,一个完整的有尊严的人。所以我进你的房间会问可以吗,用你的字典会说谢谢,做错了会向你说对不起;你难过了我会说我知道你心里难过,你高兴了我会说讲给我听听吧;你遇到难题了我会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你生气地甩开我的手时,我对自己说,他只是需要自己冷静冷静……

亲爱的宝贝,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你和我们是平等的,没有因为你是上天赠予的礼物就宠溺过度,也不会因为你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嫌弃。平等是我们共有的权利,而尊重是我们能教给你的一项本领,就像鸟妈妈要教会孩子飞翔一样。

家庭教育是寻找与成长。你还在我的肚子里时,我就经常寻找你,于是还是胎儿的你会和我捉迷藏。等你出生了,我开始学着做一个真正的妈妈,我开始更爱我的妈妈,更爱我们的家;我开始捧着书本使劲地学,就怕错过你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我开始在你蹒跚学步的时候学会怎样给你一个安全的距离……

我也有困惑,当你病的时候,我害怕;当你大哭的时候,我害怕;当你断奶的时候,我害怕;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害怕……为什么我变成了一个胆小的人?所以我学着去寻找如何与你一起成长,保护你的时候不丢了自己。所以我和你一起读书,所以我记下你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然后忽然有一天我的文字竟然也变成了铅字,给了别人力量。

于是我更愿意学习,你也更愿意学习。我们学习怎样让自己有好的习惯,学习怎样让自己更加乐观积极,学习怎样变得勇敢坚强,学习怎样提高效率……学习知道我是谁,我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亲爱的小多,自己做出竖琴的小多同学,今年忽然不参加运动会的小多同学,我永远都爱着的宝贝小多,你说家庭教育是什么呢?大约是我们一起驾驶一艘船,航行在充满惊喜与幸福的海上吧!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8日第6版王静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幼儿园)[nextpage]

【2、专家观点:真正的爱什么样】

凌宗伟:别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看到类似的报道,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了。但如果我们读过阿德勒的《超越自卑》和阿曼娜的《走出恐惧》,或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不愿意父母生二胎,其实是孩子普遍的心理。对独生子女来说,长期以来的“4+1”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地使他(她)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他(她)可以毫无顾忌地按“唯我独尊”的方式表现自我。他(她)希望能成为整个家庭注意的中心,成为大人们唯一呵护的对象,成为整个家庭的“主宰”。

阿德勒认为,孩子作为一个幼体来到这个世界,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他(她)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他的母亲(或者扮演母亲角色的个体),并在随后扩展到他(她)的父亲。然后,在成长过程中,在父母和环境影响下,这种安全感的范围逐渐扩展到这个世界,最终使他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生活,积极面对世界的人。

因为人性固有的自卑的一面,又会使得他们在遇到某些不可抵御的困难时为自己寻找合适的理由,把责任往别处推,这种自卑往往会使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周围家庭的情况也会对他(她)产生影响,他(她)会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弟弟妹妹,我即将会有呢?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阿曼娜认为,“恐惧感是情绪化孩子的另一个特质”,为了保住过往的地位,因为心智不成熟的缘故,有的孩子于是选择了自杀的方式。阿德勒认为,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是在自杀中争取优越感。在每个自杀案件中,我们总会发现——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之于某一个人。自杀者仿佛在说:“我是所有人类中最温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

当明白了这些心理学知识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原本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为什么会以各种方式抵触父母生二胎了。

准备生二胎的父母们有义务告知孩子,他(她)不久的将来还会有一个可爱的弟弟或者妹妹。要让他们明白,即使弟弟妹妹出生,父母也不会减少对他们的爱。长期研究幼儿、低龄儿童教育的专家傅小平博士也生了二胎,他告诉我,当他第一个孩子刚刚开始懂事的时候,他们夫妇就告知他将来会有个弟弟或者妹妹。同时,他们在给孩子吃的用的时,也总是会提醒孩子分一份给未来的弟弟或妹妹。因此,他们家生二胎,第一个孩子不仅没有出现抵触情绪,相反还十分期待。

(摘自《江苏教育报·家长周刊》,作者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研究者,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家庭教育读本《成长的烦恼》主编,现在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任职)

于丹:幼儿教育的三个主题词

第一个主题词是习惯。幼儿镌刻在身体中的记忆,有可能会带一辈子。比如人的秩序感,幼儿园教孩子先后领水果、排队洗手、见人要有礼貌,所有这一切,我们长大以后,是怎样粗暴而凌乱地被丢弃了。

为什么人们之间有戾气、互相吵架攻击呢?是因为已经失去了人和人之间的礼貌。我们看一看,当成人挤在一个去高层的电梯里,人和人之间是多么紧张啊!每个人都拼命地缩在角落里,彼此冷漠不打招呼,空气尴尬得有一个火星儿就能炸起来。但是,只要这里进来一个孩子,一切都缓解了。孩子愿意跟所有大人说话,大人也愿意跟孩子说话。其实,这种秩序感,这种人际的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造就的。

作为一个家长,我想跟大朋友们呼吁,无论是做父母的,还是做爷爷、奶奶的,千万要让家成为一个巩固和延续习惯的地方,而不是颠覆习惯的地方。

第二个主题词是相信。这么小的孩子,如果说信念、价值观,都太远了。但我想说,相信是一种力量。幼儿园是一个给人相信的地方,就像小孩儿都相信有圣诞老人给他礼物,都相信童话里的小花、小草有生命,都相信小猫、小狗是他的朋友,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相信。

我们现在的成人世界里,都在讨论朋友可信吗,我们的这种私人关系真的都是交情吗?其实,孩子长大能不能成为一个有信誉的人,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养成的。

在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可以回家,也可以住校。我的孩子三四岁时,我就曾经有没法把她接回家的情况。我去接她,她说:“妈妈,我们班现在不是第一名,我们四个同学说好了,今天要住校,你回去吧。”

小孩子是懂得一诺千金的,他会知道集体的责任比自己的利益重要,会知道和别人说好的事情不能破坏,这就是相信。所以,小孩子对人性的那种信和对自己的那种信,让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太阳。

但是,小太阳终归要来到这个充满雾霾的世界,太阳能够透过雾霾仍然发光吗?那要看看我们能不能让每一个太阳仍然是太阳,而不是在雾霾世界中变成陨石。所以,幼儿园是培养相信的地方,这种相信会渐渐变成一种公民的信念。

第三个主题词是想象力与自由。叠飞机的小孩子可能都相信他们的飞机能飞入蓝天白云,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无垠的。我女儿两岁多和我坐飞机时就说:“妈妈,我要到飞机外面去,用云彩堆雪人。”我说,云彩怎么堆雪人啊。她说:“嘿,你不知道,云彩掉在地上变成了雪,咱们就能用雪堆雪人了,但是它在天上是可以直接堆雪人的。”

女儿现在十岁了,跟我说的很多话常常是:“妈妈,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已经是一个有逻辑的学生了。有时候,我看见她的进步也会惆怅,因为她现在更多地相信知识,想象力已经在逻辑结构之中了。

但我仍然很感激幼儿园给她的那种超乎逻辑的想象力。所以,我也想对家长们说,幼儿园是给孩子非标准答案的地方,是让他们用想象力知道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越成长越会被逻辑和规则绑架,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幼儿园的孩子会告诉我们,人有天真,有相信。人一旦能够遇到一个最好的自己,那就是最大的可能性。从幼儿园带走的这一切,是一个百年老园给孩子们的承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19日第3版,此文据于丹在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百年庆典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赵忠心:怪孩子还是怪家长?

我们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责怪孩子:“小时候,越是不能干的事你越是争着抢着干,不让干还不行,又哭又闹;现在长大了,能干事了,反倒什么也不干了。你是越大越退步!”这究竟是该怪孩子呢,还是怪家长呢?

孩子小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见到别人干什么就想学什么。比如,刚学会吃饭的时候,孩子要自己端着碗吃,家长怕撒孩子一身、撒一地,便夺过孩子手里的碗,一口一口地喂;孩子会走了,看到家长擦地板,也要学着家长样子,像模像样地擦地板,结果是像涂鸦似的,越擦越脏,家长立刻从孩子手里夺过墩布,边擦边数落孩子“添乱”。

孩子争着抢着干力不能及的事,这并不是说孩子天生就热爱劳动,具有生活自理的意识。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把劳动看成是“劳动”,而是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看大人干了这个又干那个,心想:这些事大人们都在不停地做,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事,出于喜欢亲身体验、好模仿的天性,才争着抢着要自己做。

孩子这“想干又不大会干”的时候,正是家长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家长如果抓住这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因势利导,及时进行培养训练,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由于不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观地认为孩子争着抢着干事是“逞能”,是给家长“添乱”,结果,错过了稍纵即逝的大好“教育时机”,这是很可惜的。

家长不让孩子干,自己“包办代替”,当时是省事了,可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你说,孩子到了该自己做事的时候却不做,能怪谁呢?

有的家长虽不想包办代替,但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要学着干一点儿事时,却是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说孩子“这做得不对”“那做得不好”。要不就是用“动作太慢”“你真笨”“瞎掺和”“帮倒忙”等话语数落个没完。孩子学做事、干活,想一下子就做得圆满,干得漂亮,不出什么差错,不付出点什么代价,那是不可能的。

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绘画、书法、钢琴等,家长要操心,要交学费;同样,孩子学习做事、干活儿,同样也需要操心,交“学费”,家长不能在这方面舍不得付出。

家长不要操之过急,求全责备。总是挑毛病,吹毛求疵,孩子还会有兴趣干吗?因此,孩子能干活儿时反倒不干了,这不能怪孩子,应该怪家长,是家长剥夺了孩子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孩子小时候“想干”,是一种欲望、一种兴趣。不管他干得好还是不好,只要没有危险,干就比不干好,哪怕让孩子当成一种游戏玩,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也是有益处的。家长应当对孩子这种积极性,通过肯定、鼓励、表扬予以强化。孩子从中获得满足,得到激励,就会越来越爱干。孩子“不大会干”,干的时候有困难,正好需要给他实践的机会和具体的帮助指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和亲身实践中,学会了做事情,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越干越熟练,形成了习惯,就会欲罢不能。

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实践出真知,独立的意识和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家长不让他们去做,不让他们去亲身实践,即使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形成独立意识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的条件和可能性,那么,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变成现实。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在日常生活之中,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随时随地地进行。平时不培养,不训练,要孩子一做就做好,一干就干成,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具体指导。

(摘自《江苏教育报·家长周刊》,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家庭教育理论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委。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主要著作有《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中国家庭教育观察》《给年轻父母的一百个建议》等,其中《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

石井:真正的母爱需要“退出”

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极度关心,他们会事无巨细地关心这关心那,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曾有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向我咨询,她的困惑是感觉和已上初中的儿子越来越陌生。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房间门关上,她想多了解儿子,但她进儿子房间不敲门,事实上是为了查岗而搞突然袭击。儿子对此表示很不高兴,抗议过几次,妈妈不听,儿子就在自己房间的门上贴了一张“闲人莫入”。

当妈的感觉很受伤,她觉得自己努力去爱孩子,却成了儿子眼中的“闲人”,心里备感失落。她说,我现在会按他的要求敲门后再进入,可是心里还是担心,这样万一孩子做点什么事真的就一点也不知道了,那我以后还怎么帮助他,怎么教育他?

持有这样思维方式的父母,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功能扩大化,不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上幼儿园的孩子独自在某个房间时,确实需要父母不时地过来关照一下,而一个初中生需要这样的关照吗?从这位母亲的话中可以看到,她的担心不过是孩子“万一”做的那个事情,这个“万一之事”可能是什么呢?玩游戏?和女同学聊天?上黄色网站?不管什么事,哪一种是需要突然推门进来解决的呢?

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他们会事无巨细地关心这关心那,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尽管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的却是令人厌烦的气息,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只能体会到被侵犯。

有自尊的父母不会刻意去抓孩子的把柄,也会羞于面对孩子的窘迫。他要呵护孩子的面子,也不肯降低自己的修养,这样的心境在父母和孩子间自然营造出合理的距离,开始得体地分离。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没有哪个母亲会明确地知道应该从哪年哪月哪天哪件事上开始和孩子“分离”,就像她不会发现孩子哪年哪月哪天比她长得还高一样。成长变化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脱离:脱离母乳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赚钱,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成长和分离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主次描述,成长说的是孩子的变化,分离说的是围绕这种变化父母所做的角色的调整。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在健全的母子关系中,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调整。

例如,在女儿幼小时,几乎所有的爸爸怀抱着可爱的女儿时,都会泛起醋意,想着将来哪个毛头小子敢来抢走我的女儿,打断他的腿!可当女儿20年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和一个小伙子牵手亲密时,被冷落一旁的当爹的却会满是欣慰,欣慰于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人代替自己去爱女儿,自己可以少操心了。

哲学家弗洛姆是对母子关系解析得最好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与自己分离。这里体现了母爱与夫妻之爱的根本区别。在夫妻之爱中,本是分离的两个人成为一体;在母爱中,本是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为二。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与她分离。”

正是在这一阶段时,母爱成为一个至为困难的任务,它要求无私,要求能够给予一切,而且除了所爱者的幸福以外一无所求。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时,许多母亲未能完成母爱的任务。自恋、盛气凌人、占有欲使妇女只有在孩子尚小时才能成为一个爱孩子的母亲,爱幼小的孩子其实再容易不过了。而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江苏教育报·家长周刊》摘自新浪博客,有删改)

何磊:“我应该介入吗”

提问:

皮影游戏深受大班幼儿喜欢。打洞、连接等精细的制作工序,对孩子们的要求比较高。小肌肉力量与手眼协调能力过关了,也还需要进行多次的探索与试误才能成功。50分钟过去了,天天反复尝试了大锥子、小锥子、打孔器、毛茛、毛线、铁丝等,可依旧没有打好洞、连接好。活动已经拖得太久,我应该介入吗?介入的话,是不是打扰了孩子的探索?不介入的话,孩子坚持的自信会不会马上就被击垮?而且,这么多小朋友,我又如何兼顾每个人的需要呢?(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张喆颖)

回复:

我想如果简单地回答“该介入”或“不该介入”,恐怕还解决不了问题。

首先,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打洞”所需要的经验和能力。张老师把这个定位于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小肌肉发展水平,孩子在反复试误的情况下才成功。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老师设计的这个活动是不是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是大多数孩子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少数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找到方法,个别孩子是怎么引导也不能达到。如果是大多数孩子都不能达到,就说明这样的操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水平。如果大多数可以达到,少数需要教师引导,这个引导就是“介入”,前提是孩子确实需要。

其次,我们来分析这些材料适合“打洞”吗?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可以把活动分为认知、探索和制作三种类型,许多教师会把探索类和制作类活动混淆。探索类活动是让孩子不断地去探索发现某一现象或规律,而制作类活动则是以完成作品为目的,要的是思维、程序和方法。如果是探索用哪种工具和材料“打洞”比较好,这应该是制作的范畴,手艺是可以传授的,方法可以循循善诱,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应该“介入”。按照教师提供的大锥子、小锥子、打孔器等材料,实验前是可以调动前期经验进行猜测的。如果本次活动是让孩子通过探索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那么恐怕得让孩子继续探索,但是实验的变量得控制一下,要么“打洞”的工具相同,要么被“打洞”的材料相同,这样目标更明确。

张老师是善于思考的,但思考的应该不是“该不该介入”,而是“该如何介入”。我想您再仔细推敲一下,会做出正确决定的。

(何磊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幼儿园园长)[nextpage]

想做“农村人”的女孩

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家长谷丽丽

“妈妈,我真想做个农村人啊!这样就可以不停地养马、养狗、养猫,想养什么动物就养什么动物”,一天晚上睡前,我的女儿用很遗憾而又很期盼的语气跟我说。我的女儿叫九九,上大班了,是个十足的动物迷,用她的话说,“只要是动物,我都喜欢”。

从3岁左右起,九九就一直嚷嚷着要养一条狗,并和小区里所有的狗成了好朋友,能叫出每一条狗的名字。每天出来散步,遇到遛狗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必上前去“搭讪”。先问能不能摸,得到允许就开心地和狗玩起来。见人家要走,居然说:能不能把狗送给我?我最喜欢狗了,妈妈不给我买……”。要狗不成,就继续追着问人家狗在哪里买的。曾经在落着小雪的冬天,我在她的纠缠下,带她到处找宠物店(但心里压根没打算买)。终于找到一家,九九眼巴巴地看着店主,没想到店主居然说,冬天大部分宠物店都不卖狗,要到开春才会卖……九九失落地走出宠物店,想哭又没理由,强忍住泪水,哽咽着说:“实在是太可惜了!”听了店主的话,我本来松了口气,但看到孩子如此情景,又着实心疼。

即便如此,3年来,在我和孩子奶奶的一致反对下,九九一直没能养上狗。一天晚饭的时候,九九又提起养狗的事情,奶奶随口说:“要是在农村就好了,地方大,养动物方便。”由此,九九开始期盼着能做个“农村人”了。

正如九九自己所言,只要是动物,她都喜欢。因为迷恋马,常常学马的样子手脚并用地“奔跑”“嘶鸣”;希望能看到蜗牛,就一直期盼着下雨;想得到几尾金鱼,能在游乐场的钓鱼池边静钓四五个小时。九九也特别偏爱看介绍动物的书籍,看完了儿童版的《昆虫记》,意犹未尽地问:“妈妈,有没有‘动物记’呢?”我以最快的速度把《西顿动物小说》《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等系列书籍堆到她的面前。

“摔倒”也是幸福的

建邺区实验幼儿园教师桑林林

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饭以后,我带着班里的孩子们一起出去散步。我面对着孩子们,带着他们往前走。突然,一个不小心,我“啊!”的一声叫了出来。等我反应过来,我已经一屁股重重的坐进了花坛里,疼痛感随之而来。

孩子们看到以后,有的很吃惊的瞪大眼看;有的孩子哈哈大笑着,都笑弯了腰。面对这样的窘态,我也觉得又搞笑,又不知所措。我轻轻的扶着花坛站了起来,问孩子们:“宝贝们,你知道我为什么会不小心坐在花坛里吗?”“因为你不小心。”乐乐说道。“因为你没看路。”朵朵抢着回答。“说的对,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不看路吗?”“因为你是倒着走的”天天大声说道。“天天说得对,是因为老师一直在倒着走,因为呀,老师要看着你们,所以没有办法看路,才会摔倒在花坛里。”我笑着对孩子们说。“那下次你们看到了,你们来提醒我好不好?”孩子们争相说好。

散步又继续开始了,只听畅畅高兴的说道“注意,前方左转。”接着,有几个男生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就这样,接下来的散步中,孩子们在“小心台阶,前方转弯”等等的声音中,为我导航。看着孩子们积极地、热情的为我指路,我不禁眼眶有点儿湿湿的,瞬间被感动到了,觉得心里特别特别的温暖。

从此以后,每次散步的时候,孩子们都争着来做我的“小眼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由一开始只会说“前方左转”、“小心台阶”等。到后来,每次一出教室就要孩子们喊“导航开始!”除了说前方左转以外,孩子们还配上了左转、右转的手势。甚至有的孩子还说,“前方限速30”……一路上都能听到我的“小眼睛”们温暖的声音,回到教室后,每次都以“导航结束”结束我们的散步活动。

在有孩子们导航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摔倒过。我看着他们对我的爱,甚是幸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不断的丰富语言,渐渐地导航的有模有样的。他们不断的学习新的词,并且用动作手势一起来给我指路。看着他们天真、可爱的笑脸,我觉得无比的幸福,甚至无法用语言形容那种心脏跳动着的感觉。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在爱孩子的时候,同时孩子也爱着我们,这便是最大的幸福。有的时候,即使是“摔倒”也是幸福的。

老师,我能拿得动

解放军理工大学第一幼儿园教师陈少艳

宋峘是一个白净可爱,特别容易害羞的小女孩,看上去柔柔弱弱的,感觉一阵风就会将它吹到,对于她我们倍加怜爱。在我们的影响下有一些孩子都会对格外照顾。成为她忠实的“保镖”。由于她的动作出奇地慢,在她拿椅子、脱衣服、下楼梯时,总有一些热心人协助她完成。而每次她似乎都欣然接受了。

一次幼儿园组织幼儿到江心洲春游,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最让人激动的就是到农田里去拔萝卜。每个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带齐了工具准备一展身手。走了很长一段路,终于来到了萝卜园。这萝卜园满眼都是绿色的萝卜缨子,看到这个场景,小朋友们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可是由于人多地少,为了能够让大家都有收获。我们必须有组织地一拨一拨进入园子。终于轮到我们班,孩子们在农民们的指导下,认真的拔了起来。可是,许多地方被别的班级拔过了,结果有几个孩子没有收获。这时,我环视了一圈,发现宋峘拔了好几个萝卜。我想,不如把她的匀给别的孩子。我一边想着,一边走上前同她商量:宋峘,你拔了这么多萝卜,一定拿不动了吧,把这两个给宋依文好吗?”她没有回答行还是不行,只是怯怯的看着我。我没有多想,从她手上“夺走”了两个萝卜放在了宋依文的手上。我长吁了一口气,终于每个人手上都有了两个萝卜,我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每个小朋友都将自己昨天春游的经过和爸爸妈妈一起写了一篇日记带到幼儿园。当我翻阅起宋峘的那一篇时,我不禁被日记中的稚嫩而真实的话语震撼了。日记中写到:“去拔萝卜真开心,萝卜园里的萝卜真多。萝卜一点也不像故事里说的那么难拔,一拔就拔起来了。我拔了四个,可是陈老师说我拿不动,给了别人两个。其实我一点也不累,我的力气可大了,我真想对老师说我能行。”

看到这里我脸上一阵燥热,感到非常惭愧。虽然宋峘看上去很柔弱,但是她的内心却很要强。在她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我却剥夺了她的权利。错失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

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容忍和尊重儿童的差异,这是我事后想到的做多的问题。“热爱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话说的容易,做的难。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老师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所作所为在不经意中给幼儿的幼小心灵造成了伤害。然而,我们自己却毫无察觉,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以及这些行为给幼儿的成长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面对纯洁无私的孩子,并不需要什么天才的老师,也不需要老师具有什么特殊功能。只要我们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会明白孩子需要的只是我们的一颗尊重,真爱、宽容、无私的心。让我们把尊重幼儿放在第一位吧。

小事不小

小行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戎丽莉

吃饭、睡觉、小便、洗手;游戏、故事、跳舞、谈话……老师们每天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看似就做着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正是这些小事,伴随着我们的孩子慢慢地成长。

小事之一:“家长园地”里的小小留言簿

开学不久,小二班的妞妞妈妈抱着妞妞走进教室。唐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妞妞早,让老师抱抱吧”,妞妞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说:“妞妞乖,唐老师最喜欢你,快让老师抱抱”。顺势,老师从妈妈的怀中接过妞妞。妈妈走到“家长园地”,在“家长留言簿”上写着:“唐老师,妞妞每天早晨都会在家里大便,今天早晨还没有大便,请老师注意一下。”唐老师看过后走到妞妞身边说,“妞妞,你想大便吗?”妞妞摇摇头,“妞妞想大便,就跟老师讲,好吗?”妞妞点点头。孩子刚刚入园,考虑到家长会有和老师沟通的需求,于是在“家长园地”里出现了小小的“留言簿”,让家长将自己的需要写在留言簿上,老师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一本小小的留言簿,看出老师对孩子的真心爱护,让家长感到非常的贴心。

小事之二:我有一个“小汗巾”

晨间活动,宁宁妈妈带着宁宁走到操场边的一个箱子边,拿起一块汗巾给宁宁塞进背后。宁宁在操场上游戏,不一会就出汗了,回到教室,保育员将孩子们的汗巾收走,清洗、晾晒。孩子易出汗,缺乏自我保健的意识,一玩起来也顾不了脱衣服。幼儿园为孩子们每人配备了一块小汗巾,入园家长就帮孩子塞上,这样汗会被汗巾吸收,衣服就不会湿,大大减少了孩子感冒生病的几率。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汗巾,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大大的帮助。

小事之三:卫生间里会说话的小标志

小二班的卫生间,墙上、地上张贴着各种小标志。洗手池边的墙上贴着大班小朋友画的“节约用水”的标志,茶杯箱前的地上贴着排好队的小脚印……诚诚这几天感冒了,总会拖鼻涕。他走进卫生间,站在装着卷筒纸的墙边,拽出一节卷纸,卷纸旁的墙上有一段红线,正好是两节纸的长度,孩子不仅学着自己擦鼻涕,还养成了节约用纸的好习惯。让孩子们在这些常规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消除不安全的因素。不起眼的小标志,蕴涵了大大的教育意义。

这些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本小小的留言簿却牵动家长的心;一块小小的汗巾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保障;会说话的小标志,无时无处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因为老师们在这些小事上倾注了自己对孩子的爱,蕴藏着自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小智慧,才让我们幼儿园里的小事不小。

(摘自《给孩子适宜的爱——科学育儿宣传手册》,南京市教育局编)

蔡志忠:漫画大师的教女秘方

翔宇

漫画大师蔡志忠喜欢狼,“是狼启发了我”,他始终这样认定。蔡志忠相信,狼在大自然极度恶劣的生态圈中一代又一代所形成的顽强竞争力,正是得益于“不加施教”。所以,他决定对独生女儿也“不加施教”。让女儿自己拿主意。

记得那时女儿还不识字,每当带她上餐馆点菜,蔡志忠从不为她擅作主张,而是拿起菜单,一一念给小家伙听,让她自己选择想吃的餐点。后来女儿念书了,一次数学考试竟然考了个零分!妈妈在旁又气又急,好脾气的父亲却并没有怎么骂她。他一边安抚妻子不要太焦虑,一边郑重其事地和女儿讲,要不要做功课,要做什么才好,你自己判断。一家子后来移民加拿大,到了周末,当女儿缠着说要开车郊游时,父亲还是让女儿自己拿主意:“那你自己想去哪里?”女儿于是又得歪着头,自己来找答案。在这“不加施教”中,女儿却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生存能力的教育,明白了“我想要什么”“我该怎么做”。

加拿大的学校选修课特别多,如何让女儿选择一个方向去发展?她不是爱画画吗,于是,蔡志忠画室里多了一张画桌,女儿就跟父亲一起画吧。

又是星期六,女儿要去动物园,路过一个美术馆,蔡志忠就带女儿进去看了,教育的方法还是一样的,“不加施教”中暗地施教,“听之任之”中巧妙引导,艺术甘霖悄然流进了女儿的心田,那里也绽开了一束自由生长的花。

女儿开始有了当一个设计师的梦想。她画的各种画,妙趣横生,而且她人小志气大,经常向编辑讨价:“为什么我爸爸四幅可赚2000块,我的却只有200块?”她也像爸爸小时候一样,经常突发奇想∶“三明治为什么是方的而不是圆的?”“汉堡包为什么没有尖呢?”

看着女儿的礼物,蔡志忠笑了,女儿多像儿时的自己啊,活得那么有条理,那么自由和完整。

(摘自《中华家教》,有删改)[nextpage]

【4、教育案例:把握对孩子爱的“温度”】

扬中油坊中心幼儿园:小鬼当家剥蚕豆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袁金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剥蚕豆活动便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近日,扬中市油坊中心幼儿园结合游戏生活整合化,开展了“小鬼当家剥蚕豆”主题活动。

瞧!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的剥起了蚕豆。剥蚕豆的过程很有趣,孩子们也在自己主动探索剥蚕豆的方法:有的沿着蚕豆自身的纹路来剥;有的干脆一掰两断……一边剥还一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有的说“剥蚕豆真好玩!”有的说“我以前在家也帮奶奶剥蚕豆。”……先剥完的孩子,还仔细地数起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并将自己剥的结果记录下来,劳动的幸福洋溢在他们稚嫩的小脸上。

剥完蚕豆后,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制作起了“水煮蚕豆”,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剥的蚕豆,纷纷说道:“老师,我们剥的蚕豆真好吃!”“老师,我们下次再煮蚕豆好吗?”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扬中三跃幼儿园:小宝宝们进工地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琪)小区里的房子好漂亮啊!它们是用什么造的呢?工人叔叔是怎样造房子的呢?带着一系列疑问,扬中市三跃幼儿园大班组的全体师生一起走出幼儿园,参观了附近的社区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对造新房有了新的认识。

一路上,孩子们手拉手,一同唱起了“春天真美丽”的歌曲。刚进入社区,一栋栋刚建成的新房,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哇!好漂亮呀!”在孩子们一声声的赞叹声中,他们进入了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小山一样的砂石、砖头,搅拌机的隆隆声,建筑工人的敲击声,汇成了一首建筑工和谐的音符。自由活动时,有的孩子亲自触摸刚用水泥砌好的毛坯屋,有的孩子和建筑工人攀谈起来,还有的孩子和沙石做起了“游戏”。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在区域中学起了建筑工人造起新房来,牙膏盒、小纸盒就是砖头,纸粘土就是沙和石子,各种彩纸就是装潢材料。在孩子们的精心装扮下,一座座“楼房”建起来了。“瞧!我造的新房多漂亮啊!”孩子们的交谈中无不显示着自信、得意和创造的满足。

扬中长幼:“今天我来当妈妈”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方玲)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关心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近日,扬中市长旺中心幼儿园中班组结合主题开展了体验活动“今天我来当妈妈”。

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倾听妈妈照顾宝宝的故事,并让每个幼儿带一个布娃娃来幼儿园当自己的“宝宝”,体验当妈妈的感觉。孩子们兴奋极了,游戏的时候带着“宝宝”一同游戏,教自己的宝宝本领。午睡的时候哄着自己的宝宝睡觉。经过一天的“妈妈”体验活动,大家纷纷感觉到当“妈妈”的辛苦!离园前,孩子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说:“妈妈好辛苦!”“妈妈我爱你!”

通过本次别具新意的换位体验活动,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当妈妈的感觉,体验了做妈妈的不易,触动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更加懂得如何从点滴做起,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无锡震泽实幼:学做智慧家长,培养幸福孩子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浦芸芸)为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并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小三班以“感恩”为主题,在3月6日上午开展了热闹、温馨的庆祝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首先一起欣赏了妈妈们的照片,有的孩子还能详细的向大家介绍自己妈妈的姓名和工作,随后老师引导孩子回忆从小到大妈妈照顾自己的情景,了解了妈妈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同时也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意。最后,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小小巧手制作出一朵朵美丽的玫瑰花,这些都是孩子们精心为妈妈准备的礼物,他们想给自己妈妈送上一个节日的惊喜。此刻,震泽实幼小三班教室里洋溢着融融暖意,孩子们的心里洋溢着阵阵爱意。

暖暖的爱在小小的巧手下传递起来。通过此次活动,孩子和妈妈的感情更近了一步,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妈妈的爱,而且用自己的行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让家长与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节日。

如皋桃园幼儿园:家园联动树立正确育儿观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石太琴)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如皋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近日,如皋桃园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该园园长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该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帮助教师了解了此次宣传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以“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提出了此次宣传活动要面向教师、面向家长、面向社会。指出将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悬挂标条幅、家园联系窗等形式做好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全园家长会、一次亲子游戏活动、一次案例研讨学习活动、一次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一次走进社区咨询活动,一次家长开放日。同时,还要深入学习《指南》,开展主题征文、主题作品征集等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最后该园园长表示,学前教育宣传活动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宣传月活动,并以开展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促进该园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次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能让家长及社会上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学前教育事业,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各项活动一定会顺利开展。

南京晓山机关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感恩人间至爱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梁佳玲)五月的天空,初夏的阳光,是心灵的归宿。花草的芬芳,柳笛的奏响,是母爱的寄托。在亲情浓浓的五月里,为了感念深沉、无私的母爱,为了纪念母亲为我们耗费的花样青春,5月8日,南京市晓山机关幼儿园的孩子们携手母亲,在这温情的日子里,谱写了一曲爱的篇章,传达了一份爱的感动。

妈妈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幼儿园,在孩子们充满爱的歌声走进活动室,此刻,迎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懵懂的眼神,感受到的却是对自己浓浓的依恋。期间,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制作一朵朵花,将各自的心意投注在作品上,这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孩子们做得都很用心。在“跟妈妈说句悄悄话”、“大声说出我爱你”等环节,妈妈们都忍不住眼嚼泪花,深情拥抱自己的孩子。

活动是短暂的,但在一张张合影里,在泪眼和笑脸的交织里,是感恩之心的萌发。传承中华文明,从感恩做起,感恩,从生命之源开始,母爱,是一切美好的初始,引领着我们感念人间的真善美。

THE END
1.孩子想养宠物家长不想养怎么办孩子想养宠物家长不想养怎么办 孩子们对婴儿很好奇。如果他们没有养宠物,他们会非常想要它,但大多数时候,孩子们不会照顾宠物。一般来说,父母照顾宠物。有些父母不想养宠物,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父母不想养宠物怎么办? 父母不想养宠物怎么办?https://m.zebangedu.com/article/26991.html
2.孩子想养宠物让还是不让?“妈妈,小猫咪!”“妈妈,狗狗在汪汪!”每次看到这些小动物,不少小孩总会露出好奇、喜欢的表情,甚至想上前摸摸。 看到孩子如此喜欢小动物,不少家长在犹豫“要不要给宝宝养只小狗当玩伴呢?”可最终还是担心宠物身上的细菌会影响孩子健康,更怕被宠物咬了。 http://3g.taihainet.com/news/fujian/yghx/2013-09-13/1132740.html
3.如何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养宠物?网上流传很多逆转的父母不让养宠,然后父母成了铲屎官的搞笑视频,出于观念、或者怕影响孩子健康等很多因素,很多父母不大同意孩子养宠。比较小的孩子家长怕玩物丧志,总之父母实在反对的情况下慎养宠物,见过有因为家里反对从而弃养的狗狗。不然就得打消父母因为你养宠带来的困扰的疑虑。 ...展开全文c ?收藏 转发...https://weibo.com/p/2313474475513870614558/wenda_home
4.英语作文养个宠物家长不同意怎么办英语作文 假期打工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You said in the letter that you prepared to go out for doing work for others in the summer vacation,but your parents didn't agree with you ,you didn't want to have a talk with your parents 28888 关于我养的宠物的优缺点的英语作文 If you have a child...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57dd8c68c01292b0c110b347f9ba2aa.html
5.孩子想养狗家长怎么办?不少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遇见一只无敌乖巧懂事的狗狗或者猫咪之后,孩子们心动了,也想要这样一个玩伴,进而央求父母给自己买一只宠物,甚至,将街上的流浪动物接回家里。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 不要以恐吓吓退孩子 对于孩子提出的想养一只狗狗的希望,家长也无需急着给出否定的答案甚至表现出斥责、轻视的态度...http://news.huaxi100.com/show-11-271386-1.html
6.孩子不是宠物:多数家长在“贱养”孩子?最近,一篇小学生作文在网上流传,作文中提到:“自己就像是爸爸妈妈的‘宠物’,每天在房子、车子、教室3个大笼子里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放生’。” 如今不少家长都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在物质上“贵养”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物质上的所有要求;但是在精神上却“贱养”孩子,没有尊重孩子“人性”的一面。 http://www.zhld.com/content/2012-02/01/content_153125.htm
7.孩子养宠物,不负责任怎么办?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养小猫、小狗、兔子、鸽子、仓鼠和乌龟等各种宠物。爱养宠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 然而,孩子养宠物不负责任,却成了许多父母头疼的事。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https://www.jianshu.com/p/5ee5f3e5abc2
8.未成年买猫,家长不让养宠物老板不退定金可以先与店家协商更换宠物或退款,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对方根本违约,导致你签订合同的根本目的无法实现,...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64178105.html
9.这台手术要不要做?狗家长们太纠结!快来看专业宠医支招吧养宠...要不要给狗狗绝育? 如果选择绝育该怎么做更好呢? “问号”一直在脑中摇摆~ 本期“养宠必修课”就请宠物医生来为我们上一节宠物生理必修课吧~ 本期主讲宠医 狗主人们辗转反侧就为了这台手术 对于狗狗的绝育手术,不少狗狗家长就如下图这般五味杂陈↓ ...https://static.zhoudaosh.com/9D5319F88B3287C94E5DE63F1CBD6BA9716C3DC1DF36E9D749BF4F43CA5CE8D2
1.后续“你愿意让娃养宠物吗?”调查获市民积极参与,结果显示→...如今,不少孩子喜欢饲养宠物,但有的家长认为脏、麻烦、开销大且影响学习,不同意他们饲养;也有的家长认为养宠物可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感等。对此,你怎么看呢?本报日前发起“你愿意让娃养宠物吗?”调查,截至2月28日下午3时,参与调查人数1231人。统计结果显示,近六成参与调查的人不愿意孩子养宠物。 http://nnwb.nnnews.net/baobao/p/116756.html
2.“彩虹伞·安全小卫士”自护知识竞赛预赛题目及答案D、火灾来袭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3、网上防黄毒,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向父母承诺:不下载网上的黄色游戏、照片,但小说可以看。 B、不与网友讨论不健康的话题。 C、请成年人帮助安装保护软件,以便过滤掉黄色、暴力节目。 D、从内容科学的书籍上获取生理、心理知识。 https://www.dzwww.com/2013/aqxws/xgxw/201308/t20130830_8827710.htm
3.怎样说服家长让养宠物?怎样说服家长同意养宠物想咨询一下关于怎样说服家长让养宠物?,怎样说服家长同意养宠物,怎样让家长同意养宠物,如何说服家长养宠物,怎么说服家长给自己养宠物,怎样说服孩子不养宠物猫,怎样说服房东允许养宠物,怎样说服孩子不养宠物,怎样说服室友在宿舍养宠物,家长不让养宠物怎么说服,怎样才能让家长同意养宠物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https://www.lovechongbang.com/dogbaike/63839.html
4.如何让父亲同意养宠物狗宠物狗京韵国际名犬中心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让父亲同意养宠物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让父亲同意养宠物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想养猫,爸妈不让我养猫,怎么去说服他们 我想养猫,爸妈不让我养猫,怎么去说服他们 https://www.jydogs.com/post/289757.html
5.小孩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小孩咳嗽有痰怎么办怀孕期间,如果准妈妈不注意,就有可能生病,特别是现在的季节,冷暖交替,准妈妈容易出现咳嗽的症状。那么,孕妇咳嗽该怎么办呢?能够缓解的食疗方法是什么呢? 孕妇感冒咳嗽最忌讳的就是用药了,所以对于感冒咳嗽,最好还是采用食疗的方法,一般来说,孕妇感冒是可以喝点姜汤,孕妇咳嗽的话,就可以自己煮点冰糖梨水来喝。若是...https://www.snsnb.com/post-3654-2.html
6.养宠物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通用42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宠物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宠物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1 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觉得它们身上有特别多的细菌,还喜欢掉毛,弄得家...https://www.ruiwen.com/zuowen/shenghuo/4216664.html
7.宠物养还是不养?先看看这文章再决定吧!科学育儿首都...家长要教会宝宝了解动物的身体语言。不要让宝宝接近已经掀起嘴唇、露出牙齿、背毛竖起、大叫或后退着的狗,也不要接近后背弓起、背毛竖立、耳朵向后缩、大声怪叫的猫。小动物太兴奋的时候,也应保护好宝宝,小心他被推倒、摔伤。 当宠物死去时怎么办?! 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jhsyfwzdzx/2022jkbjxfjt/kxye/202205/t20220518_2715692.html
8.我租了个房子,合同上不让养狗,但是偷偷养狗被发现了,怎么办房东不让养狗怎么办 对于很多房客来说,如果是一个爱狗族要在租房里养狗的话很麻烦,因为很多房东都不会让租客在里面养狗狗。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租客要怎么办呢?接下来由华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房东不让养狗怎么办及其他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在珠海养狗要办狗证吗 对于在珠海养狗要办狗证吗的内容...https://m.66law.cn/question/43970942.aspx
9.北部湾大学来华留学生手册(中文版)(三)留学生须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周一至周五须在23:30前回宿舍休息、周末回宿舍休息时间最迟不得超过24:00。凡是超过时间回宿舍达3次者,给予警告处分;警告后仍不悔改者,将通知家长或交换生所属境外院校;屡教不改者将予以退学处理。 (四)要按学校指定的住房住宿,未经同意,不得私自调换。如因房内设备损坏或其他...https://gjjl.bbgu.edu.cn/info/1434/2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