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09.07.31
——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导入:
——马斯洛(心理学家)
创造力的特征是创造,除了发明东西,比如找出问题设法解决,用新的方法去做事情,甚至今天早上用吸管来喝粥也是一种创造。
小调查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分4个年龄层次进行的实验。他们首先对45岁的年龄层进行测试,发现只有5%的被认定有创造性;接着他们又在25~45岁之间的年龄层进行测试,结果竟然也只有5%的人合格。测验继续进行下去,心理学家发现,17岁年龄阶段的测试令人鼓舞,有创造性的人的比例上升到了10%,接着更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5岁的儿童中,具有创造性的人竟然高达90%!
第一篇:展开"想象"的翅膀
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必须首先了解创造力的特征,并能加以鼓励。面对孩子的创造力行为,父母更要有耐心,会包容、会赞美,鼓励孩子多看、听、触摸、操作、探索。父母要倾听孩子的表达,热衷于他的想法,还要尊重他的意见及好奇心,这样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有创造力孩子的特点:
1、他们对人与事物较敏感,点子多,问题多,常常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且不会轻易满足简单的答案;
2、他们回答问题时总有自己的看法;
3、他们通常是不按牌理出牌;
4、他们喜欢给日用品设计新奇用法;
5、他们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
6、他们经常有幽默感;
7、他们喜欢做较难、较具有挑战性的事;
8、他们对有兴趣的事很专注,而且多才多艺。
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孩子的创造性呢?
培养、训练孩子的想象。
全方位地扩大孩子的阅历。
发现、保护并且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这是每个家长不可忽视的。
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
著名科学家都可以说具有好奇心的。
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
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
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喜欢玩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
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
还有爱迪生小时候看母鸡孵鸡蛋自己也尝试孵了一天,这也可以。
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社会上的人们(包括局级干部)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
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孩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注意孩子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而不要直接给出孩子问题的答案,让孩子能发挥想象去思索,或从书本等去了解真相,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既教育孩子又培养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赞美孩子的创造性举动
儿童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家长应认识到,好奇是孩子认识世界、接触社会的起点,如果不予以支持和鼓励,不仅会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积极思维。为使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正确引导,家长和教师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切实改正。
童言无忌
一些学生回答:两只眼睛对称;一些回答:两条眉毛对称:还有的说: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两只手、两只脚对称等等。
全班同学笑得差不多要在地上打滚。
第二篇: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提问题
鼓励孩子要敢于质疑,不盲从书本
练习5:结构扩散用8根火柴作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一般在正方形中作三角形都容易从对角线入手,但对角线的长度大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反过来想,又组成三角形,又有相同的边长,那就要错开对角线。
练习6:因果关系发散如果人没有了蚊子,会发生什么事情?
练习7:材料扩散如果可以不计算成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衣服?
练习9:谁更胖?两个朋友外出旅游,夜晚在一家旅馆过夜,谈到了体重的问题。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瘦,但到底谁更胖呢?看来只有称一称才知道了。于是他们向旅馆借体重秤,可旅馆只有一台小磅砰,而且最多只能称20千克的物品。这该怎么办呢?其中一人拿来一些小小的道具,就把问题解决了?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训练的要点
(1)注意跳出逻辑思维的圈子,大胆想象,而不必担心其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有实用价值。
(2)尽量追求独特性。从流畅性到变通性再到独特性,循序渐进,逐渐就可以进入较高水平的发散思维状态。
故事:让失去变得可爱
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1、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要让孩子尝试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注重孩子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不急于求成。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让孩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不必有乎孩子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在于孩子发问的独特性、创造性。只有孩子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以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为主要特征。
故事:希腊老师的辩术
特别提示:
创意就是财富
想象力产生创意,而创意产生财富,不要忽视自己的奇怪念头,也许这些念头会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请不要笑话孩子幼稚的念头,也许自己不经意的讽刺会扼杀一个天才,也会流失将来一大笔财富,不必受传统思想过多的束缚,让孩子多动脑筋,从小培养他的想象的。
故事:司机考试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过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
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
第三篇:如何启发孩子的思考
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妈妈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人人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萎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里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30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一墙一墙地展览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人们把第一个孩子贴在墙上的画揭下来,扔进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拿出来,贴在墙上。
那些一举成名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想象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家长可在孩子学画画的过程中努力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引导孩子进行恰当的想象训练,以保持想象旺盛的生命力。
教孩子学会逆向思维
方苹果的故事
两个猫洞
劳拉父亲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对劳拉的肯定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许多问题,家长不应只满足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满足于孩子寻求到标准答案。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如何寻求答案。何况标准答案有时并非仅仅一个。
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由于远离大自然,往往对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无所知。而他们的父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方面差点也没关系,能否让孩子去野外接触大自然并不重要,学习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事实上,大自然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么无关紧要,相反,它是人们获得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养人们获得生存能力的基地。
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很多成功者都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大自然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想象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在大自然里也能学习,而且能学到书本上无法找着的东西,活生生的事物要胜过死板的文字。与大自然的接触不仅会加深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