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孩子的天赋才能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09.07.31

——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导入:

——马斯洛(心理学家)

创造力的特征是创造,除了发明东西,比如找出问题设法解决,用新的方法去做事情,甚至今天早上用吸管来喝粥也是一种创造。

小调查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分4个年龄层次进行的实验。他们首先对45岁的年龄层进行测试,发现只有5%的被认定有创造性;接着他们又在25~45岁之间的年龄层进行测试,结果竟然也只有5%的人合格。测验继续进行下去,心理学家发现,17岁年龄阶段的测试令人鼓舞,有创造性的人的比例上升到了10%,接着更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5岁的儿童中,具有创造性的人竟然高达90%!

第一篇:展开"想象"的翅膀

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必须首先了解创造力的特征,并能加以鼓励。面对孩子的创造力行为,父母更要有耐心,会包容、会赞美,鼓励孩子多看、听、触摸、操作、探索。父母要倾听孩子的表达,热衷于他的想法,还要尊重他的意见及好奇心,这样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有创造力孩子的特点:

1、他们对人与事物较敏感,点子多,问题多,常常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且不会轻易满足简单的答案;

2、他们回答问题时总有自己的看法;

3、他们通常是不按牌理出牌;

4、他们喜欢给日用品设计新奇用法;

5、他们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

6、他们经常有幽默感;

7、他们喜欢做较难、较具有挑战性的事;

8、他们对有兴趣的事很专注,而且多才多艺。

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孩子的创造性呢?

培养、训练孩子的想象。

全方位地扩大孩子的阅历。

发现、保护并且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这是每个家长不可忽视的。

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

著名科学家都可以说具有好奇心的。

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

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

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喜欢玩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

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

还有爱迪生小时候看母鸡孵鸡蛋自己也尝试孵了一天,这也可以。

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社会上的人们(包括局级干部)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

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孩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注意孩子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而不要直接给出孩子问题的答案,让孩子能发挥想象去思索,或从书本等去了解真相,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既教育孩子又培养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赞美孩子的创造性举动

儿童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家长应认识到,好奇是孩子认识世界、接触社会的起点,如果不予以支持和鼓励,不仅会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积极思维。为使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正确引导,家长和教师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切实改正。

童言无忌

一些学生回答:两只眼睛对称;一些回答:两条眉毛对称:还有的说: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两只手、两只脚对称等等。

全班同学笑得差不多要在地上打滚。

第二篇: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提问题

鼓励孩子要敢于质疑,不盲从书本

练习5:结构扩散用8根火柴作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一般在正方形中作三角形都容易从对角线入手,但对角线的长度大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反过来想,又组成三角形,又有相同的边长,那就要错开对角线。

练习6:因果关系发散如果人没有了蚊子,会发生什么事情?

练习7:材料扩散如果可以不计算成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衣服?

练习9:谁更胖?两个朋友外出旅游,夜晚在一家旅馆过夜,谈到了体重的问题。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瘦,但到底谁更胖呢?看来只有称一称才知道了。于是他们向旅馆借体重秤,可旅馆只有一台小磅砰,而且最多只能称20千克的物品。这该怎么办呢?其中一人拿来一些小小的道具,就把问题解决了?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训练的要点

(1)注意跳出逻辑思维的圈子,大胆想象,而不必担心其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有实用价值。

(2)尽量追求独特性。从流畅性到变通性再到独特性,循序渐进,逐渐就可以进入较高水平的发散思维状态。

故事:让失去变得可爱

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1、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要让孩子尝试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注重孩子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不急于求成。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让孩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不必有乎孩子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在于孩子发问的独特性、创造性。只有孩子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以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为主要特征。

故事:希腊老师的辩术

特别提示:

创意就是财富

想象力产生创意,而创意产生财富,不要忽视自己的奇怪念头,也许这些念头会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请不要笑话孩子幼稚的念头,也许自己不经意的讽刺会扼杀一个天才,也会流失将来一大笔财富,不必受传统思想过多的束缚,让孩子多动脑筋,从小培养他的想象的。

故事:司机考试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过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

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

第三篇:如何启发孩子的思考

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妈妈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人人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萎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里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30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一墙一墙地展览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人们把第一个孩子贴在墙上的画揭下来,扔进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拿出来,贴在墙上。

那些一举成名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想象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家长可在孩子学画画的过程中努力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引导孩子进行恰当的想象训练,以保持想象旺盛的生命力。

教孩子学会逆向思维

方苹果的故事

两个猫洞

劳拉父亲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对劳拉的肯定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许多问题,家长不应只满足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满足于孩子寻求到标准答案。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如何寻求答案。何况标准答案有时并非仅仅一个。

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由于远离大自然,往往对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无所知。而他们的父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方面差点也没关系,能否让孩子去野外接触大自然并不重要,学习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事实上,大自然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么无关紧要,相反,它是人们获得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养人们获得生存能力的基地。

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很多成功者都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大自然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想象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在大自然里也能学习,而且能学到书本上无法找着的东西,活生生的事物要胜过死板的文字。与大自然的接触不仅会加深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THE END
1.为什么说养猫和养小孩差不多央视网消息:养猫和养小孩都一样难搞,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走到哪里,就睡到哪里! 如果有一天,你家孩子跟你说,他想养一只猫。那你需要让他先知道这些: 首先,告诉孩子,猫咪是有感情的动物,要当它是一个家庭的成员,而不是一个玩具,不要随意抛弃它,打骂它,要教会孩子不仅要喜欢猫咪,而且要懂得爱猫咪,如何...https://shaoer.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kqtiz9nesEWnDaLAdZk6170405
1.为什么国内的大多数父母,都很反对孩子养宠物仓鼠狗狗猫咪因为宠物真正的主人是什么也不干的,但凡让他们亲力亲为,也许孩子也不会那么喜欢养宠物了。 去年的时候,我和老公去给叔公公送他的工资,然后有个男的在那,说家里养的狗把孩子咬了,虽然狗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但是我还是很害怕。 我儿子从小就挺喜欢小猫小狗的,我从来没养过,每天我的精力有限,连他都照顾的连连...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CQ7AGI0553TEUI.html
2.陪孩子上网课心得(通用16篇)她非常喜欢养猫,由于我自己不喜欢一直压制她的想法。现在为了让她的爱心得以发挥,我给她买了一只猫(是用她的压岁钱)。和她一起做猫窝,为了猫咪我们一起商量怎么节约开支。学习中老师说过一句话对孩子要先恩后威,和她做朋友。我知道现在我们之间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了我们幸福的家庭,为了孩子美好的将来,为了迎合孩...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402259.html
3.大学生宿舍管理问题(精选十篇)在以往的宿舍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偏重于培养和引导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如卫生检查、安全检查、文明宿舍评比等。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新条件下学生的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这些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手段和方法往往不适应对学生的“育人”管理。在寝室内,管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游艺活动,培养...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de1sd2.html
4.《猫》的教学反思“寻找共同特征”是科学课主要的课型之一,关于这类课型怎么教,一直是广大科学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这类课型究竟怎么教?也一直困扰着我,最近听了汪老师执教的《兔与猫》一课,感受颇深,从而也引发了我对教学“寻找共同特征”这类课型的反思。 《兔与猫》一课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特点、繁殖方式、...https://www.jy135.com/jiaoxuefansi/1395206.html
5.宠物养还是不养?先看看这文章再决定吧!科学育儿首都...这恐怕是每个孩子都提出过的要求。 在给孩子寻找宠物伙伴之前,这些事必须了解! 确实有意想不到的“宠物收益” 宠物给宝宝们带来的温暖和安慰,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正越来越被多的研究者和父母了解和认同。如果体检时有一条狗在场,宝宝就会感到轻松一些;在战争时期,养狗或养猫的女孩受到的精神伤害相对会轻一些...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jhsyfwzdzx/2022jkbjxfjt/kxye/202205/t20220518_2715692.html
6.《猫》教学反思(通用15篇)记得以前教这一课,我总是从猫的性格特点“古怪”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勇猛又胆小的古怪性格。这一次,我改从“作者对猫的情感”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谈谈对猫的印象以及作者对它的感情,学生的直觉很敏锐,很容易就感知到了作者对猫的...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127084434_2296824.html
7.关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儿童逻辑思维训练方法16篇(全文)为了让学生再现知识,教师创设一个个情景,逐个出示描写水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分别以朗读形式品味、想象水的美,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中“水”的三级分支,分别在静、清、绿三个特点后写出“感觉不到流动”、“看见江底的沙石”、“像翡翠”。然后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回忆或联想课文的内容,把描写水的特点的句子尝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b97odlr.html
8.两岁孩子,家里能养猫作伴吗?即问即答家有两岁宝宝能否养猫,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宝宝体质、宠物卫生、预防感染、安全防护、教育引导等。https://www.familydoctor.com.cn/q/12354993.html
9.为了孩子不养猫的解决方法综合法律养宠物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经验和学机会,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适合养猫。有些家庭可能有成员对猫过敏,或家庭条件不适合养宠物。针对这些情况,以下是部分不养猫的解决方法。 1. 让孩子熟悉起因:家长需要与孩子实施沟通,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能养猫。可以告诉他们家中成员对猫过敏,或家庭条件不适合照顾小动物。对孩子实...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283748.html
10.婆婆说养猫会让孩子流产畸形,让我把猫扔了,我怎么办?婆婆说养猫会让孩子流产、畸形,让我把猫扔了,我怎么办? 来源:混子曰 猫奴们,快来看! 所以,喜欢养猫的各位准妈妈们不必过于紧张,该养的养,该生的生,只要做到 不吃生食、生熟分开 不要接触猫粪便 注意清洁和洗手 看完,还要记得给我点个“好看”哟~...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3/14/c2009113.html
11.小鸡宝宝考考你今天的答案是什么蚂蚁庄园形堂答案汇总2024...有人低价出售游戏皮肤、高价收购游戏账号,这种可信吗?不太可信 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哪里?海洋 【10.26】 声音在以下物体中传播时,速度更快的是?钢铁 小鸡宝宝考考你:以下哪种农作物通常是在秋季收获?大豆 【10.25】 世界上游速最快的鱼是什么鱼?旗鱼 ...https://3g.ali213.net/gl/html/43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