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些为住酒店花了大价钱的人们格外失望。
人们错愕:原来哪怕是高级酒店品牌,也不能为基本的“干净”二字背书。
酒店“不干净”是个老问题
DT君查询了近三年的数据,发现在“不干净”这个老问题上,不管是快捷还是五星,床单和马桶的“秘密”都相继上演过。
据知微数据,如果爆出的卫生问题涉及到五星级酒店,影响力指数相对会更高。可能是因为五星本身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标准,连这个标准都“崩塌”,人们会对整个行业的品质产生怀疑——这影响到所有住酒店的人。
根据《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对于酒店客房卫生等方面的评定标准包含“客房、卫生间应每天全面清理一次”,同时“附录C饭店运营质量评价表”中对客房维护保养与清洁卫生共提出合计126分的24项评定,占该评价表600分总分的21%,而五星级酒店在此评价表中的最低得分率为85%。
五星级酒店一直备受宠爱
对五星级酒店的差评没有“不干净”
酒店的分项得分能说明更多问题。
我们计算了各项指标各个分数段的酒店数量,在“卫生”一项上,最多的酒店分布在4.7分的高分段位,相较于此,在“服务”与“设施”两项上酒店大多集中在4.4-4.6分之间。
也就是说,在上海,人们对五星级酒店“服务”和“设施”的评价,普遍要低于“卫生”。
进一步查看人们给出差评(评分在1~4分之间)的内容。DT君对酒店的差评进行聚类,发现它们主要分为四个大类,涉及酒店的地理位置、性价比、早餐、服务和设施,透露出五星级酒店房客们“挑剔”的角度。
“性价比不高”一词被反复提及,总结了所有的不满。在“一分钱一分货”的传统理念熏陶下成长的消费者,对五星级酒店有着品质升级的期待,包括更好的装饰、更大的房间和更优质的服务。很明显,给出差评的用户认为,服务和设施并没有达到对应高价的预期。
五星级酒店这波完全不委屈
在一波又一波的曝光之后,人们意识到,五星级酒店跟食品消费一样,也属于“信任品”这一分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即使已经消费,也不能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
在五星级酒店出问题之后,人们应激式开始了“自保”型购物。据央广网报道,截至11月20日下午,天猫平台上的隔脏睡袋销量环比增加170.64%,同比大幅增长510.29%,一次性洁面巾同比增54.73%,旅行常用的折叠杯壶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6%。
另一头,五星级酒店们似乎也没啥好委屈的。
DT君查询了近几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在酒店数量越来越多、平均房价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五星级酒店的平均利润却仍保持着较快增长。
2017年,全国五星级酒店的利润总额达65.57亿元,占整个酒店行业盈利的90%,平均每家五星级酒店利润超过800万,同比上涨超过四成。
与利润不断上涨相对应的是,对比其他行业,整个餐饮酒店业的员工工资垫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度住宿和餐饮业的年平均工资为42474元,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四类岗位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均为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工资分别为84355元、48300元、40500元和38561元。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中曾提到,多家五星级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从业者称,客房清洁员的月薪一般都在2500-4000元/月左右。虽然五星酒店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但工作也更繁琐。据悉每位客房清洁员一天的绩效考核是13间房,以工资总量除以月清洁房间数,打扫一间房大约只能得到8元的酬劳,十分辛苦。
这样的人力投入,与靓丽的大堂、炫目的水晶灯、雅致的味道、无敌的窗景……“诡异”的匹配组成了我们看到的五星级酒店。
高级酒店连锁丽思·卡尔顿的座右铭是:“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服务。”希望被不断敲黑板的五星级酒店们,在面子上的装饰之外,多些骨子里的推敲。唯有真正秉持高贵认真之心,绅士淑女们与高级酒店之间的信任,才有可能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