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诗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许多诗论家将感兴论确定为诗歌创作理论的出发点,并且赋予了愈加丰富愈加深刻的审美内涵。感兴论并非一般的文学创作论,而是揭示了诗歌与其他文体相区别的特殊创作规律,并且特指臻于化境的诗歌佳作从创作动因的产生到艺术表现的审美创造过程。感兴固然包含着灵感这种审美创造过程中主体所感受到的“高峰体验”,但这绝非感兴的全部含义。具体而言,感兴就是“感于物而兴”,指创作主体在客观环境的偶然触发下,在心灵中诞育了艺术境界(如诗中的意境)的心理状态与审美创造方式。感兴是以主体和客体的瞬间融化也即心物交融作为前提,以偶然性、随机性为基本特征的。触遇在感兴过程中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分析“触”“遇”作为审美感兴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的内涵及意义,可以使感兴论研究进一步得到深化,也使它的美学理论价值得到更为清晰的呈现。

感兴的基本内涵可以用“感于物而兴”来展开表述。如果将感兴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范畴来进行建构的话,诗学中的“感物”说是应该包含在“感兴”之中的。“感物”与“感兴”只是一体,不可分为二端。“感物”是兴的起因和过程,“兴”是感物的效果和归结。“感兴”是诗论中对于诗歌创作发生动因最为根本的说明。“兴”的结果或产物是什么?是诗人进入创作状态的审美情感。而“兴”的媒质是什么?是进入诗人视野的外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比兴》篇中为“兴”所作的界定是:“兴者,起也。”起什么呢?起情,即是唤起诗人的情感。而“起情”动因又是什么?即是“触物”。“触物以起情”正是感兴最为基本的而又是最全面的内涵所在。中国诗学中大量出现的“触”“遇”等辞语,是中国诗学中感兴论作为诗歌创作理论的最核心的范畴的证明,同时,也说明了感兴论在诗学发展中不断丰富深化的轨迹。

“触”与“遇”并非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意义颇为相近的辞语。因其在感兴诗论中经常同位使用,而且表达的意思也非常相近,故而连带论之。实际上,触和遇的用法还是有所差异的。中国诗学中的“触”,并非心理学中的触觉之意,不是身体某部位和物体的直接碰撞,触更多的强调以情触物,指向主体与外物的直接感官(耳目等)接触;遇则是睹物生情,强调主体与客体双方的邂逅相遇的偶合性质。触遇有时分用,有时连接,但都是用来说明感兴的起因所在。“物”作为相对于主体的客体,更多的是指事物的外在形貌。所谓“触物”,指诗人的耳目等感官直接感知的外物形态。进一步要指出的是,所谓“触物”之物,更是指由大自然的运化规律而形成的外物形态的变化,尤其以四季轮回的物态变化为常见,即如陆机所说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赋》),钟嵘所说的“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诗品序》),都是诗人所感知的四季轮回带来的景色变化而触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摘编自张晶《触遇:中国诗学感兴论的核心要素》,有删改)

材料二

感兴鉴赏就是由作者的兴发感动传达出并赋予的语言形式,与读者在阅读时同样地唤起内心的情感与诗意,在二者相互应和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蕴意。在国家倡导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许多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歌赋。在鉴赏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尝试运用“感兴”的方式体会中国古典诗词,也可以将之作为一种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方式。

在鉴赏古典诗词的时候,读者需要具备积极活跃的心境,才能够与作者的感兴进行碰撞,才能更好地体会诗词所传递的诗意与情感。读者需要以一种活泼生动的心灵去体会诗人的诗意与情志,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言“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便是这层意思。读者的内心不能僵死,要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意象,反复涵泳和体认诗词的妙处。罗大经在读杜甫的《登高》时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一句诗含有八层意思,需要读者具备灵动的心灵反复的涵泳体会诗人超然客公众号的蕴意。而诗歌必然会带给读者一种兴发感动,我们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也是为了保持这样一种心灵的活泼玲珑,能够以读者的“兴”唤起对作者“兴”的鉴赏。

明代王夫之说:“诗言志,歌永言。非志即为诗,言即为歌也。或可以兴,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诗词仅表达意志是不够的,要能给读者带来兴发感动,而读者且要保持心灵的活泼玲珑,去体会涵泳诗词的妙义。鉴赏诗词的意象,读者要有一个活泼的审美心胸,体会诗人的感发生命,读者要养浩然之气于胸中体会诗歌的兴发感动。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园’'明月照积雪’皆心中目中与相融浃,一出语时,即得珠圆玉润,要亦各视其所怀而与景相迎者也。'日暮天无云,春风散微和’,想见陶令当时胸次,岂夹杂铅汞人能作此语?”由此读者审美感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读者具备这样的审美心胸才能够发现自然,发现世间的离合悲欢。因此,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积极活泼的心境,善于体会古人的诗意,以个人的“感兴”去体会诗人的兴发感动,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那些优秀的古典诗词。

(摘自王军《“感兴”: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式》,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感兴论揭示了诗歌的特殊创作规律,因而成为中国古代诗论家关于诗歌创作理论的出发点。超然客公众号

B.感兴就是审美创造过程中主体所感受到的“高峰体验”,具有偶然性、随机性的基本特征。

C.感兴鉴赏是侧重呈现作家创作感兴并唤起读者相同感兴的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鉴赏方式。

D.两则材料对“感物”理解不同,前者侧重事物外在形貌,后者则包含主体内在的悲欢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客观环境的偶然触发下,只有主体和客体达到瞬间融化也即心物交融的高度,才能“感于物而兴”,在心灵中诞育出艺术境界。

B.如果能够感知“起情”动因,即体悟乃至把握由大自然运化规律而形成的物态变化,我们就可以理解诗人的情感波动。

C.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与诗意,因此,读者与作者相互感发生命的联系正是解读中国古典诗词的钥匙。

D.赏析古典诗词时,只有以读者的“兴”唤起对作者“兴”的鉴赏,才能理解诗人的兴发感动以及诗歌所传达的诗意与情志。

3.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触遇”中“遇”的一项是()(3分)

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阶前忽见飞黄叶,始信韶光不可留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D.一叫一声肠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感兴论”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结合材料二的“感兴鉴赏说”,以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为例,谈谈如何理解和鉴赏这首诗(4分)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催粮差

赵树理

催粮的差人叫崔九孩。有一次南乡的催粮差事派到他头上,他觉得油水少,不想去,就雇了个人。这人一到村里,闯入二先生家,不知深浅,挨了二先生一耳光。拘票也被扣下了。崔九孩只得亲自出马,先到二先生家,赔礼说好话,把票要了出来。见票上有个叫孙二则的农民,打听知道是个种山地的,住在红沙岭,就决定去。到了庄上一问,才知孙二则早就去世了,有个孙子叫甲午。孙甲午被找来,崔九孩二话不说,掏出小铁绳套在孙甲午的脖子上,用小铜锁“崩”的一声锁住。甲午和刘老汉都吃了一惊。

甲午老婆和女儿黑女都哭着跑来。甲午老婆向刘老汉哭通:“大伯!黑女他爹闯下什么祸了?”刘老汉道:“没有什么祸,粮缴得迟了。”甲午老婆也不懂粮缴得迟了犯什么罪,只歪着头看甲午脖子上那把铜锁。

崔九孩把票折好包起来,就牵住铁绳向刘老汉道:“老邻长,你在吧!我把他带走了!”又把绳一拉向甲午道:“走吧!”说着就向门外走。

甲午老婆和黑女都急了,“哇”一声一齐哭出来。

刘老汉总还算有点经验,便抢了几步到门外拦住道:“人我保住,要说到一点什么小意思啦,也不要紧,总要打发你喜喜欢欢地起身啦!”

刘老汉又向九孩道:“老头,我保住他,你暂且把他放开吧,他是一手人,借个钱跑个路都得他亲自去。”

九孩见这老汉还能说几句,要是叫他保住,他随便给弄个块儿八毛的,又把人弄个不见面,难道真能把他这保人带走?便道:“人是不能放呀!住一夜倒可以。”刘老汉道:“不放也不要紧。你也累了,到炕上顺便歇歇,响们慢慢商量!”九孩便把甲午拴到桌腿上,躺到炕上休息。刘老汉见他躺下了便问他道:“你且躺一下,我给你看饭去!”

刘老汉到了甲午家,天也累了,庄上人也都回来了,都挤在甲午家里话弄这件事。刘老汉一进去,大家都围着他问情形。

刘老汉说:“不怕!他不过想吃几个线,祭送祭送就没事了。”甲午老婆问:“不知道得几个钱?”刘老汉道:“你们不要多到他跟前哭闹,只要三两个人来回跑跑路,里外商量商量,要叫他看见咱不十分着急,才能省个钱。”大家又选了两个会说话的人跟刘老汉一同去,都向刘老汉说:“大伯的见识高,这会儿全凭你啦!”

九孩吃过饭,刘老汉他们背地咬着甲午的耳朵给他出了些主意。又问了他一个数目,有个青年去借了一块现洋递给刘老汉。刘老汉拿着钱向九孩道:“本来想给老头多借几个盘货,不过甲午这小家人,手头实在不宽裕,送老头这一块茶线吧!”

那时候,一块线可以买两斗米,数目也不算小,可是住衙门的这些人,到了山庄上,就看不起这个来了。崔九孩说:“小家人叫他省个钱吧!不用!我也不在乎这块儿八毛。带他到县里也没有多大要紧,不过多住几天。”

庄稼人最怕叫他在农忙时候误几天工,不说甲午,别人也替他着急了。那个青年又跟甲午咬着耳朵说了一会儿话,又去借了两块钱,九孩还不愿意。一直熬到半夜多,钱已经借来五块了,九孩仍不接,甲午看见五块钱摆在桌上,有点眼红了,便说:“大伯!你们大家也不要作难了,借人家那么些钱我指什么还人家啦?我的事还是只苦我吧!不要叫大家跟着我受罪。把钱都还了人家吧!明天我去就算了!”

九孩接着道:“对!人家甲午有种!不怕事!你们大家管人家作甚?”说了又躺下自言自语道:“怕你小伙子硬笨啦?罪也是难受着啦!一进去还不是先挨一顿板子?”

甲午道:“那有什么法?没钱人还不是由人家摆弄啦?”

刘老汉也趁势推道:“实在不行也只好由你们!”把桌子上的几块钱一收拾,捏在自己手里向那个借钱的青年一伸。青年伸手去接,刘老汉可没有立刻递给他,顺便扭头轻轻问九孩道:“老头!真不行吗?”

九孩看见再要不答应,五块现洋“当啷”一声就掉在那个青年手里跑了,就赶紧改口道:“要不是看在你老邻长面子上的话,可真是不行”刘老汉见他改了口,又把钱转递到他手里道:“要你被屈了!”九孩接住钱又笑回道:“这我可爱财了!”

九孩把手往衣袋里一塞,装进了大洋,掏出钥匙来,开了锁,解了铁绳,把甲午放出。

第二天早上,崔九孩又到别处催粮,孙甲午到集上去粜米。

1946年

(有删改)

文本二

(摘编自刘俐俐《今天怎样阅读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催粮差>的文本分析》)

A.孙甲午被锁住时,刘老汉说的话体现了他作为老邻长敢于担当的品格,以及他对崔九孩锁拿孙甲午真实目的的洞察。

B.孙甲午看到五块大洋还不能打发走崔九孩时,假意说要随崔九孩到城里去坐牢,崔九孩不愿放过即将到手的钱,便放了他。

C.小说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仅交代了崔九孩和孙甲午的去处,而且说明了苛政酷吏对农民的剥削和农民生活的困苦。

D.文本一使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推进故事情节,且人物语言富有地域特色,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阅读氛围。

B.虽然文本一中的故事背景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农民与差人的冲突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C.文本二介绍了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模式特征的区别,而《催粮差》在叙事模式上更偏重于后者。

D.赵树理在叙述性的话语类型的作品中贯穿了自己的倾向性,这一点在《催粮差》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8.文本一中画线部分连用了五个动词来描写崔九孩放孙甲午时的动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

冬十月丁酉,下制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超然客公众号

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速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曰:“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顷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馀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馀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

B.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

C.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

D.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

A.河阳,“阳”指山南水北。文中“河阳”南城面临黄河,后世常以“河阳”泛指河司曲水的北面。

B.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日中的丁酉日,其前一天是丙辰日,后一天是戊戌日。

C.垒门,垒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故“垒门”指军营中的正门。

D.使者,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或奉命办事的人。文中与“楚又囚郑使者”中“使者”不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联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

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4分)

(2)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馀级。(4分)

14.李光弼作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吟

章甫

谁家短笛吹杨柳,何处扁舟唱采菱。

湖水欲平风作恶,秋云太薄雨无凭。

近人白鹭麾方去,隔岸青山唤不应。

好景满前难著语,夜归茅屋望疏灯。

15.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首联以问句开篇,通过听觉牵引视线,只听其声未见其人,引人联想撩人思绪。

B.颔联用比喻的手法描摹风吹水动的景象,湖水在“恶风”的翻转下掀起层层绿波。

C.颈联着笔细处,描摹眼前之景。白鹭近人,挥之方去,巧写白鹭迅捷而去的英姿。

D.全诗绘景声情并茂,景中含情。诗人居茅屋,伴孤灯,表明其生活简逸,淡泊名利。

16.诗的尾联中所说的“好景”有哪些(请结合全诗赏析)?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报答皇帝大恩大德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_________、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_________,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_________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_________,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肝胆相照颠沛流离童山濯濯处心积虑

B.肝胆相照颠沛流离满目疮痍呕心沥血

C.相濡以沫羁旅漂泊满目疮痍呕心沥血

D.相濡以沫羁旅漂泊童山濯濯处心积虑

19.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D.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形式中最为雄伟高大的一种。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就曾建造了高大的十二楼,秦建造了齐云楼,汉武帝建造了井干楼,都非常高大。几千年来高楼巨构不知凡几。《说文解字》上解释说“楼,重屋也”,就是说重叠起来的房屋。《尔雅》上解释说“狭而修曲日楼”,意思是楼的平面有曲折长短不同的变化。《释名》上解释说“牖户洞开,凄凄然也”。意思是楼的门窗开闭豁大通畅。古人每以“琼楼玉宇”来形容建筑物之超然客公众号华丽,可见楼不仅是高大修曲,而且也装饰华丽。

作为古代的一种高层建筑,①,有城楼、角楼、观楼、钟楼、鼓楼等。②,如观楼登临眺望,钟楼鼓楼报时,角楼报警等。而城楼的用途除了显示财富和权势,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而且城楼③,如箭塔和炮塔,这些塔就是抵御外敌的战斗堡垒。

21.结合第一段的信息,给“楼”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5分)

2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以婆娑舞姿重现《洛神赋》。6月12日晚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舞《洛神水赋》(原名《祈》)美出天际,红出圈外,惊艳全网。

据介绍,水下跳舞要带2到10公斤的配重,水下拍摄50秒到1分钟才换一次气还要保持水中的舞姿优美流畅,一分半钟的视频拍摄了3次共花费了26个小时……这是《祈》背后的匠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成为中国古代诗论家关于诗歌创作理论的出发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一段表述为“许多诗论家将感兴论确定为诗歌超然客公众号创作理论的出发点”,并不是所有古代诗论家;其次,“因而”前后强加因果。原文提到的“许多诗论家将感兴论确定为诗歌创作理论的出发点”和“而是揭示了诗歌与其他文体相区别的特殊创作规律”是两个单独的句子,并无因果关系。B.“感兴就是审美创造过程中主体所感受到的'高峰体验’”以偏概全。由材料一第一段“感兴固然包含着灵感这种审美创造过程中主体所感受到的'高峰体验’,但这绝非感兴的全部含义”可知。D.“后者则包含主体内在的悲欢情感”理解错误。材料一“物”作为相对于主体的客体,更多的是指事物的外在形貌。更是指由大自然的运化规律而形成的外物形态的变化,尤其以四季轮回的物态变化为常见。材料二外物的变化包含了世间两种形式的变化:第一种是大自然的生发变化,第二种便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主体内在的悲欢情感”应是“客体”,对诗人而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是客体。)

2.B(B.选项强加因果。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没有逻辑联系。前一个分句在材料一最后一段“所谓'触物’之物,更是指由大自然的运化规律而形成的外物形态的变化,尤其以四季轮回的物态变化为常见”一句中,是解释“触物”的含义;后一个分句在材料一最后一句“都是诗人所感知的四季轮回带来的景色变化而触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一句,是列举触物的实际例子。两者没有逻辑联系。)

3.B(由原文“触更多的强调以情触物,指向主体与外物的直接感官(耳目等)接触;遇则是睹物生情,强调主体与客体双方的邂逅相遇的偶合性质”可知,“遇”是指见物抒情。A.该句通过“多难”可知,是先有悲伤的情绪,再“见花”,不符合“遇”的概念,是携情寻物。B.该句是看到“飞黄叶”后,起了“时光流逝”的情绪,符合“遇”的概念。C.该句写了送别时的景色。是作者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起了依依不舍之情,因而赋予了枫叶情感,是携情寻物,不符合“遇”的概念,D.该句作者是通过听觉感受到“杜鹃声”,是主体与外物的直接感官(耳目等)接触,符合“触”的概念。)

4.感兴论是创作主体对外物世界感发(1分),将心灵中诞育艺术境界的心理状态(1分)与审美创造方式(1分)借助诗歌形式表达的中国古代诗学创作审美体验理论。(1分)

6.B(B.“假意说要随崔九孩到城里去坐牢”错,不是假意,而是无可奈何。)

7.C(C.“偏重于后者”错,结合文本二“赵树理小说则绕过了大多数人走的这条路,顽强地继承了中国白话小说脱胎而来的叙事传统”可知,《催粮差》在叙事模式上更偏重于前者。)

8.①“塞”“装”“掏”“开”“解”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体现了崔九孩动作的熟练,说明崔九孩经常做这个工作;②刻画出崔九孩鱼肉乡里、敲诈勒索农民的丑恶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崔九孩这类人的厌恶和批判。(一点3分)

10.C(句意为:敌人虽然兵多,但混乱而不整齐,用不着害怕。过不了中午,我保证为大家打败敌人。你们都看着我的旗子作战,如果我的旗子挥动缓慢,就任凭你们选择有利时机出战,如果我急速往地上挥动旗子三下,你们就全军齐发,冒死前进,稍有后退者杀!“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主语均为“贼兵”,讲述了贼兵不同的三个方面,所以三句之间要断开。或者说“器而不整”意思是“混乱而不整齐”,承前省略主语“贼兵”,所以要求在“器”断开。排除AD;“日中”意思是“中午”,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B(B.“其前一天是丙辰日”错误,其前一天应为丙申日。)

12.B(B.“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分析错误。从文中“龙仙恃勇……慢骂光弼”看,史思明是派遣刘龙仙挑战官军,但辱骂李光弼则是刘龙仙倚仗自己的英勇做出的举动,和史思明无关。)

13.(1)敌对双方相互匹敌,应该以进攻为贵,以后退为忌,现在没来由地放弃五百里地,叛军的势力就会更加嚣张。(4分);

(2)李光弼不断地挥动着手中的指挥旗,众将领都一齐冒死进攻,呼喊之声惊天动地,叛军顿时大败,一千余人被杀。(4分)

14.①善于把握进退的时机;②善于肯定、爱护和激励部下;③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一点1分,3分)

15.B(B.“比喻的手法”分析错误。“湖水欲平风作恶,秋云太薄雨无凭”中,作者用表示人的动作“作恶”来写无生命的“风”吹动湖面,说“秋云太薄”使“雨”失去了依靠。这里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16.好景有:①首联美景配上动听的音乐,让诗人沉浸其中;②颔联描写出湖水浩荡,天高云阔;③颔联映衬之法,以飞鸟之动映衬高山之静,以青山映衬白羽,绘就了一卷动静相宜、青白相谐的优美画图;④这满眼美景已经好到了“难着语”的地步。“难着语”,谓无法用语言形容,可见诗人对眼前湖光山色的欣赏之情。(一点2分,满分6分,任答三点即可)

17.(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6分,一空1分)

19.B(由原文“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可知这里冒号表解释说明。A.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提到的“三个不足”。B.冒号表提起下文。C.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的“错觉”。D.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的“两条路”。)

20.①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②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注田畴”的平凡小事进行对比,突出他的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事业。③把袁隆平“乡村教师”与“名满天下”“颠覆世界权威”与“专注田畴”进行对比,突出其即使平凡普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3分,一点1分)

21.楼是一种高大修曲,装饰华丽,可登临、报时、报警、抵御外敌的建筑形式。(5分)

22.①楼的形式千姿百态;②各形式有各自的作用;③在城门上也设有塔楼(一点2分)

23.【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由两段组成:第一段谈的是《洛神赋》之美,即“美是什么”。《祈》的灵感来自敦煌飞天,舞姿重现了曹植《洛神赋》,承载了古典浪漫元素,发扬了传统优秀文化。洛神绝美灵动的气质借助水下舞蹈的形式,通过美轮美奂的舞姿、精美绝伦的光影得以充分表现。《祈》融入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使传统的美焕发着新的生机。美是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结合的产物。

第二自然段谈的是“美是如何产生的”。要紧扣结尾处“匠心”一词理解。由材料可知,“匠心”指的是编导新颖独特的创意,舞者出神入化超然客公众号的舞技,摄像师、导演的精益求精……“好作品”离不开“苦功夫”。美是精心打磨和苦心熬制的成果。

综合材料可知,此次写作的中心话题是“美”。作文要求“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美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提示考生,写作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两层含义,可结合材料阐述“美是什么”,之后联系生活,列举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综合“众美”,思考“美是如何产生的”,进而激励读者不仅要会欣赏美,更要做美的创造者。

THE END
1.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运动学考试题库(考试必看)考试题库175、单项选择题 关于运动单位募集描述正确的是() A.运动单位募集越少,肌力就越大 B.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低,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多 C.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高,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少 D.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多 E.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少 点击查看答案 176、单项选...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1/4521150.html
2.2024年养老护理员《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1月12日答案:对 3、男性老年人因泌尿系统退行性变化,容易发生前列腺肥大。() 答案:对 4、老年人服用镇静类药物后容易发生跌倒。() 答案:对 5、养老护理员的首要工作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答案:对 单选题 1、当对老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时会出现()反应。 A:上肢收缩压在60mmHG(8KP...https://www.jutiku.cn/articles/234393_114.html
3.高中体育与降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15、下列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B.增强体能,提高运动技能C.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D.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16、在进行田径运动教学中,以下关于跳高技术的教学建议,错误的是()A.对于初学者,应先从助跑到支撑跳跃阶段开始教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502719.html
4.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 异想天开的人都是不靠谱的。()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头脑风暴时不应邀请非专业人士参加。() 联想思维是很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之一。() 培养自信心关键要做到()。http://xxtda.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printEntry.do?id=42148773
5.创新思维训练答案.pdf() (1.0 分) 1.0 分 ? A、 创新的定义、原理、方法、练习等 ? ? B、 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和包容性思维 ? ? C、 创新情境、创新人格、高峰体验 ? ? D、 以上都包括 ? 我的答案:D 28 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1.0 分) 1.0 分 ? A、 在一瞬间觉得自己可以压倒一切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09/8142025075005107.shtm
1.生理与生活(首都师范大学)mooc章节测试答案5、 问题: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 选项: 解析: 【兴奋性】 6、 问题:生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刺激方法是 选项: 解析: 【电】 7、 问题: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中作的调节属于( ) 选项: 解析: 【神经调节】 8、 问题:通常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水平,即 ...https://blog.csdn.net/lovemiaowu3333/article/details/143823563
2.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1.观看flash动画,得到感性认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体液免疫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观看flash动画,对体液免疫有整体感知。 2.分阶段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 提出问题:你能描述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吗?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可 以同桌间交流合作。5min 后,教师就三个阶段依次提问学生,教师补充强调。下载...https://7cm.cn/doc/9545.html
3.公务员考试题:人体反应最迅速的感官是?00:10 公务员考试题:人体中不能再生的细胞是? 01:13 公务员考试题:成语“脱颖而出”中“颖”的意思是? 00:10 公务员考试题:什么能决定身份的唯一性? 01:15 公务员考试题:缩句“参加竞赛的同学急匆匆地向比赛的教室走去” 00:10 公务员考试题:被称为“东方之珠”的是哪个城市? 00:10 公务员考试题:诺贝...https://www.163.com/v/video/VUFVAKO43.html
4.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更多“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是()。 A.焦虑 B.嫉妒 C.恐惧 D.羞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是外在事物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人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https://www.educity.cn/souti/833DF063.html
5.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A在一瞬间觉得自己可以压倒一切B...下列对高峰体验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一瞬间觉得自己可以压倒一切B成功人士人生中都会有的一段特殊经历C产生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战栗、欣快、满足或者一种超然的情绪体验D以上都是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1bd6f94057b4ff9abebdb2561df7746.html
6.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2018年大学生心理降知识竞赛题库32.人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通常有两种,即着重于问题的应对和什么应对?情绪的应对 33.抑郁症是以什么为特征的精神疾症? 持续心境低落 34.在行为改变的角色扮演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表演心理剧,另一种形式?固定角色扮演 35.儿童在什么年龄段时有恋母或恋父情节?3-5岁 ...http://www.jxhjxy.com/lxy/xsgl/xshd/content_20416
7.广告美学期末考试题目?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我的答案:D 17 以下对高峰体验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 A、高峰体验的欢悦是一种“属于存在价值”的欢悦。 ? ? B、在高峰体验中,感知对象的意蕴会越来越丰富。 ? ? C、在高峰体验中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v3mm4i.html
8.对厚德载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解析题】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解析题】关于蒙塞尔色彩系统的叙述,以下何者正确?( ) 【解析题】《势篇》中的“势”指的是以下哪一项?() 【解析题】连接思维属于二元联想的一种。() 【解析题】乙酰胆碱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是使 ...https://www.jzhaopin.com/q-8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