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爵士音乐节参演嘉宾讲述音乐人生“爵”色倾城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提起爵士,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或许是上海这座被称为“中国爵士天堂”的城市。那么,再论“国际范儿”不如十里洋场的广州,爵士乐能发展得起来吗?

2015年广州爵士音乐节上,一场在二沙岛草坪举办的户外音乐会人气爆棚,原本各自为阵的广州本土爵士乐队被召集了起来,集中亮相。当时有很多人说:“原来广州有这么好的爵士乐队,简直不敢相信”。今年,广州爵士音乐节走进中山大学和289艺术园区,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到了广州本土爵士的魅力。

事实上,广州本土爵士乐已悄然走过近20年的发展岁月,经历过青涩、艰难的起步阶段,也有过光彩照人的时刻。从非专业到“学院派”,从翻唱到原创,广州孕育了一批从“自发”到“自觉”的爵士乐手,也培养出了中国首位拥有博士学历的爵士“歌后”。

放眼未来,已经“成年”的广州本土爵士,一切皆有可能。

诞生期

“冒险家”的“摇摆”年代

如今,“广州爵士音乐节”已经是本地音乐圈中的大事件,然而,在20年前,知道“爵士音乐”这个词的广州人却不多,能现场欣赏爵士音乐的机会就更少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音乐人于振海从大连来到广州,遇见了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热爱爵士的同道中人。1998年,在没有专业老师、没有现成乐谱的情况下,华南地区唯一一支以BIGBAND(大乐队)形式表演爵士乐的乐团,也是广州首支爵士乐团——广州青年爵士乐团诞生了。

那时,爵士乐谱是稀缺品,于振海常常拜托出国的朋友从国外的书店和琴行代购乐谱。曾有一支新西兰乐队来广州演出时带来两本曲目,于振海如获至宝,四处复印拿来留底,结果打开一看却傻了眼:“因为读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去演奏。”

同样的“大冒险”还发生在当时从星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不久的王璁身上。2000年,她在广州淘金路开了广州第一家爵士酒吧BlueNote。当时的她已经考上了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为了兼顾学业和生意,这位年轻的女老板每周末在广州、武汉之间往返奔波,一直持续到她毕业,期间她一边兼顾营业,一边担任酒吧主唱。

“初生”的广州爵士圈有着一大批像于振海、王璁这样的音乐人,他们为兴趣而集合、因爱好而表演,随市场而成长。但由于职业各异,圈子里的人员流动性特别高。

广州青年爵士乐团诞生一年后,接到的高校演出以及商演很多,但很快,随着大家的工作繁忙,这支业余团队变得名存实亡。“这样对乐团成长不利,乐团需要重建让其变得更成熟。”于是,于振海在2003年他联同几位乐团的旧团员创立了维度爵士大乐团,乐团一方面加入了外国乐手,一方面更系统化地着手研究爵士。

同样的困惑也出现在了王璁身上。由于没有教材,缺乏系统训练,独自揣摩练习了好几年,碰上大师指点才发现走了冤枉路,这是她那一辈爵士音乐人普遍的遭遇。

为了摆脱对爵士乐“雾里看花”的状态,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拿到库内奥音乐学院奖学金的王璁,最终狠下决心关掉了BlueNote一个人飞往意大利,主修作曲及爵士音乐。回国后,除了在上海音乐学院修得博士学位外,她还先后在耶鲁大学和纽约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成长期

用学院派冲淡“酒吧味”

光阴流转,广州的爵士酒吧一家家开了关,关了开。在BlueNote后,广州如喜窝、JZClub等一批爵士酒吧都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

2007年,星海音乐学院首开先河,开设了现代音乐系爵士演奏专业,并引进了几位国外优秀的爵士乐大师。在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老师林昶看来,尽管师生人数不多,这些外籍师资和毕业后去海外深造回国的学生却为广州爵士乐注入了一股不可小视的新鲜血液。

不止一位音乐人这样说:“开放包容的广州,是一座非常适合爵士音乐生存的城市。”“无界”是广州本土爵士一直不变的主题,风格多元、前卫又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层出不穷。

例如,林昶一直都致力于将岭南音乐和爵士音乐结合,其代表作《余荫山房》《东山印象》和《地铁练习曲》就极具广州城市风貌,这些作品也会在今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上上演。

而成立于2013年的SYNC四重奏乐队的4个人也都是在广州学习音乐、创作的年轻人,这里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们经常演奏一些节奏复杂的奇数拍作品,而这是西非、中东、印度音乐中常见的元素。

年轻而大胆,好奇敢尝试,是这支青年本土乐队最大的亮色。贝斯手于典自称“见光死星人”,他喜欢在太阳落山之后写作;乐队发起人张晶喜欢的风格以摇滚、爵士为主;鼓手柴华良喜欢听节奏感强的音乐,键盘罗璟田特别喜欢古典音乐和电影配乐。对于他们来说,因为探讨音乐而引发吵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吵架,意味着融合和化学反应,意味着新的音乐可能性。

成熟期

逐渐融入城市“生活美学”

真正让王璁觉得广州爵士实现“从0到1”跨越式发展的,广州爵士音乐节的应运而生,让更多人有了认识、感受爵士乐的机会。

在2013年的“广东广场音乐节”上,年轻的爵士女歌手陈小满、李和聪将学院派的演绎基础与流行唱腔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人耳目一新。陈小满曾因《麦王争霸》的出色演出而被听众熟知,她曲风多变,擅长经典与时尚的“混搭”,给很多听众留下了“好听”的印象。

三年过去了,在今年广州爵士音乐节在中山大学和289艺术空间的两场预热活动中,粤语爵士以及民乐改编让很多人对爵士乐的认知提升到了美学的层面上。

上周日,在维度爵士大乐队的伴奏下,王璁献唱了改编自同名粤曲的《客途秋恨》。当现场传来广州地区家喻户晓的唱词“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有意思的是,最愿意回归传统的,往往都是能够在各种音乐风格中来去自如的“多面手”。譬如,和王璁有着相似经历的蔡剑。

蔡剑最早的时候学的是小提琴,后来心血来潮改学吉他,从布鲁斯音乐接触到了“近亲”爵士音乐。在“打口”唱片风行的年代,蔡剑同样依靠自学、扒谱无师自通,大学毕业后,他最终选择了拜在香港爵士大师TommyHo门下深入学习爵士音乐理论和爵士吉他演奏。

除了爵士,蔡剑还喜欢重金属摇滚、Funk等等。他有文身、爱打游戏,说话不掩饰、不客套,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外表粗矿却内心细腻,这在其作品《赤壁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会在爵士乐中加入东方的旋律元素,我要做中西融合的原创,这是我最满意的作品。”这两年,有了中西学习背景的蔡剑,开始将过去玩的音乐细化,如何将东方的旋律融入到爵士乐中,是他正在琢磨的事情。

彭小波说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概括当下广州爵士的发展状况。“用什么乐器演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演奏。”轻摇慢摆的爵士,或许天生就适合散淡随性的广州,假以时日,爵士音乐或许将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和血液中,成为不可分割的城市生活美学的一部分。

THE END
1.我的酒店生涯开业之初,锦华苑公司自行开设了中餐厅、饼店、酒吧、俱乐部、洗衣服务部等设施项目,大量的面积和设施项目有待招租解决。我到锦华苑后不久,即开始参与商业中心招租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对挑战,我边学边干,全力以赴,从规划布局到招租项目,从招租条件到租赁合同,从外出考察到项目洽谈,每一项工作都认真...https://www.meipian.cn/293z2rpl
1.旅游专业实习报告(精选20篇)大大小小的异域风情的商铺充斥其间,也不乏充满民族风的店铺,几乎都是卖服饰和手工艺品的。这里的店面设计独具匠心,非常吸引游客的眼球,让人充满了好奇心,不得不进去一探就近。等到晚上,更是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白天不营业的酒吧也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好一副充满情调的西街夜景。https://www.ruiwen.com/shixibaogao/6269893.html
2.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19(四百九十三)接触点不仅仅是模板化的垃圾邮件,也可能是一个电话、一篇博客帖子上的评论、一个有趣观点的转发或一位相关同事的介绍。需要了解市场、收件人的工作环境以及潜在客户可能面临的棘手问题的接触点。最重要的是,接触点实际上为接收者提供了价值。 问题是我们可能每个月都有成千上万的访问者访问我们的网站。对于研究阶段...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2646652
3.酒吧活动策划(15篇)酒吧活动策划1 情人节光临酒吧的,一部分当然是情侣了,他们为了寻找一种很浪漫的感觉,喝喝酒,聊聊天而已。如果你的酒吧氛围还不错,就算不做活动也一样会去。举办活动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那么借此机会,更应该抓住的是没有情人的人,这些人的特点是: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cehua/387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