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还是决策财务经营职能德鲁克

管理的本质既不是协调,也不是决策,更不是控制,而是通过激活与释放要素对象的能量和潜力,为目标、结果服务。在经济与组织行为的语境里,决策是经营层面,不是管理层面,而协调或控制更只是管理活动中的某一职能、手段。

在一干欧美管理学大师关于管理本质的定义论调中,德鲁克所说“管理是实践,管理是激发善意和潜能”的观点是最贴近实质的,也是最讨巧、智慧的概括,其它的表述要么是部分职能、功能,要是某些手段、方法(我把德鲁克“管理是实践”这一观点翻译过来就是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成功了就形成了体系模式,也就是好模式,这得靠组织根据自身状况与环境进行摸索、实践,别人成功的管理模式你往往拿不走、学不来)。

如果谈管理科学的话,那么真正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地方是关于人性和事物的共性、本质、规律、趋势的挖掘与把控。管人深挖到底就是挖人性,晓人欲,理人行(人性管理是营销与管理的相通、共性之处,但逻辑会不一样),管事物挖到底则是本质、规律与趋势。

关于管理,一直以来学术界与实践者尤其是经营操盘手是存在着较大偏差与落差的,它主要体现为:学术界是“静态表述、条块分割”,实践者则是“动态演绎、系统推进”。企业家口中的管理和院校老师口中的管理会不一样。

不管是管理原理、理论、模型,还是策略、方法、工具,我们得带着脑袋去穿透才有用,用动态的实践穿透才会为你所用!

作为一个管理专业毕业且经历了二十多年企业操盘与管理实战的实践者,为了把管理这个东东说清,我将根据自己的体会、领悟尽量用一篇回答为大家呈现出管理特质的骨架画像(请大家结合自身所在的组织全像来看)。

一、管理的“六大对象与要素”。

管理并不是言之无物的,在任何组织中,管理都是有标的物、对象的。谈管理,一般离就不开"人、事、资、物、时、效"这六大对象要素,这也是管理的肉身所在,也是管理产生作用、创作价值的要素所在。

1、管理的对象之一:“人”。

人是第一生产力,组织经营虽说是以事为先,以事为线,但最终的支撑和落脚点还在于人。人是任何组织实现目标、履行职责的核心生产资源,更别提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的商业组织则更需要人来不断创造价值。无论组织,也不管团队规模大小、员工数量多少,都存在着让不同风格、见识、想法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问题。

事实上,管理活动与行为“事是中心,人是落脚点”,管理来、管理去,最终都会回归到人这一根本对象上来。在实际工作中,无论你身处组织什么位置,都会面临要么“5管”,要么“3管”:先管好自己,然后管好上级,再管好平级,最后管好外人(外部协同人员),或管好下级。基层与一般执行者是“3管”,中层级以上一般是“五管”。随着当今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工作场景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员工的自我管理会越来越凸显,特别是知识型人才与员工。

2、管理的对象之二:“事”。

目标与现实相距并不遥远,中间只隔了一个“事”的距离。组织是以“事”为中心,以“事”为线索来构建与产生价值、实现与稳固价值的。事就是将组织的愿景转化为目标、目标转化为计划、计划转化为职责与工作之落地实施的过程与动作。

对于经营者、管理者而言,无论经营理念如何更新,管理手段如何迭代,管理核心之事始终未变,一直是围绕“产、供、销”之供应链上的“事”而展开,比如客户需求、技术研发、产品打磨、生产、市场、销售、售后等,有事才可能有势,有势才会成事。无论是高层的定战略、搭台子、建班子、搞规则、树文化,还是中层的谋计划、分任务、控进度、理规范、抓考评、拓空间,或基层的张开臂、迈开脚、动起手、使点劲,所有的职责背后都是事!

3、管理对象的之三:“资”。

企业亏钱不一定会死,但没钱一定活不了,现金流永远都是企业的“血液与命脉”,血液能流动则生命延续,血液不流则生命会嘎然而止。尽管资金对组织如此重要,但资金只是仅仅是“资”的一个维度。对于经营者来讲,“资”除了资金外,还包括资本、资产。对“资”的管理其实是对资金、资本与资产等要素综合利用与效率、效益的管理。

资金、资本、资产等“三资”的管理,核心是要加强资金的流动性,通过资金的流动产生溢出价值,不能将资金变成了低效、无用的成本资产,更不能让资金变成了泡沫、沉没资产。资金和资产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产生价值,价值只有增值才有收益,收益只有具有可变现性才有意义。

这些最终都会反应到企业的财务“核心三表”上,也许你不需要甚至不会做表,但你得会看表,特别是“核心三表”中的数据、数字,因为真实的三表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经营活动中的结果透视(当然假账、粉饰后的数据毫无意义)。

4、管理的对象之四:“物”。

事物指事情(计划与问题)与物体(物件、设备、产品),靠物来辅助达成事,以事促进物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无中生有”式的资源整合,还是“自力更生”式的厚积薄发,物是创业与企业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之一。

说到企业之“物”就离不开基本的物件、设备、产品、生产或经营场地等资源型之物,这是构成企业有型平台的要素组成部分。如何运用、利用“物”的要素发挥、产生能量和价值需要靠管理来完成。企业之物是企业管理必须要抓住、抓牢的对象之一。

6、管理的对象之六:“效”。

效率是效益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有效率才可能有效益,只有产生了效益才可能会盈利,企业的根本是盈利,以效率为前提,以效益盈利为目的。企业要实现“盈利”这一根本,就需要通过管理活动对人、事、物、资、时等对象通过整合、开发、运用等各种谋略与手段让其发挥出、产生出最大的价值,确保效率提升。

而能否实现创业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关键还要靠效率、效果、效益这三个效用的指标来衡量和支持,这是管理者所追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无论是管人做事,还是利势用物,都是期望通过“效所涵括的效率、效果、效益”来实现个人与组织的目的、目标,没有“效”做支撑与保障,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要保证效果,就需要行动管理、过程管理等运营保障。运营就是勾兑战略的过程,它既不是传统观念的维持、维护,也不是如今互联网企业所讲的市场推广,运营包括了行动、执行、实施等行为过程,。

二、管理的“五大职能与功能”。

毋庸置疑,管理服务于经营,对经营结果负责。因此,管理必然承担着自身的功能,也必定拥有自己的职能。而目标与计划、组织与实施、指挥与协调、督导与纠察、评估与优化等五点就是管理最核心的职能。这5点职能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需要它提供动力进行驱动。

1、目标与计划。

经营企业是经营愿景、目标,愿景是企业前进的大致方向,目标则是企业前进路上的航标,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导航最终抵达愿景目的地。愿景只是主意、主张,目标是坐标、指标,只有实现了目标才能达成愿景。前面说了管理就是为目标、结果服务的,目标本身是不会产生任何价值的,它的价值一定是通过具体的行动计划换化为结果而来。表面上说对结果的管理、对过程的管理,实际是期望通过有效过程、喜人结果的一个个正向反馈逐渐抵达目标。

要实现目标,没有可落地、可执行的计划是万万不能,目标是将愿景转化为具象锚点,计划则是将目标变成可落地的实施方案。在企业经营中,目标在前,计划在后,经营定目标,管理做计划,经营指挥管理,管理修正经营,二者密不可分!计划是管理工作的基本抓手之一,也是管理的架构与功能之一。

2、组织与实施。

组织一般包括硬组织与软组织两个方面,硬组织是企业的组成机构与系统部门,软组织则是企业的流程、规则、制度、文化价值等。发挥组织职能,就需要构建起相应的机构与形式、确定组织的路程与程序,确保组织的运协作与运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营者核心使命与职责之一是构建与塑造组织(定方向、搭平台、建团队)。

组织要想达到目的,实现所确立的目标,只有靠一个字----“干”,换而言之,就是依靠组织实施这个软组织力来勾兑,依靠具体的运营手段与行动来兑现。

如果说企业经营看问题、想问题是“剥洋葱”过程的话:把交织复制的系列现象和问题通过梳理和厘清,最终看清全面、穿透现象,抓住本质和核心。

那么,组织实施就是“包饺子”的过程:通过系列材料、分清先后、找准步骤和程序,通过一个点上的简单最终形成系统的复杂。一句话,所有经营的意图与主张、目标与计划都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施,只有行动才能将战略、谋略、想法、计划、方案、方法勾兑或转化为成果。

3、指挥与协调。

在管理活动中,指挥的意义绝非我们常规理解的动嘴、挥手让别人做事、干活这么简单,而是给人指引方向、指示决定、指导工作、指出问题。在“人、物、资、事、时、效”的管理六大对象中,人是唯一具有能动性、主动性的生产资源,后面的五种对象全靠人来发挥、掌控正因为人都会有各自的思维、认知、看法、想法、主张,存在千人千面的特质。所以,对人的指挥、把控、协调、引导是最难的。

协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企业组织都必定存在两个链条:企业供应链和企业工作链,这两个链条都需要链条中的每个环节端点环环相扣、彼此协同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要想激活组织内外部的人为目标服务,除了依靠传统权力和利益外,更要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源才可能产生协同、协作的效果。

协调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本着尊重的前提下沟通、沟通、再沟通。这也正如稻盛和夫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将来还是沟通”。事实上,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带来良好的协调效果。

4、督导与纠察。

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因失控沦落为“私器”,没有约束的行动就会脱缰演变为无为或乱作为。想要让权力用在该用的地方,让行动按设定的方向前行,就离不开督导。督导不是简单的指手画脚,也不是将督导对象束缚手脚,而是要通过躬身入局、抵到现场对计划实施、工作推进进行预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提供相应的帮扶。通过督导确保团队与组织按既定与预设的方向、目标、计划执行和实施是管理者演绎管理角色推卸的职责。

在管理活动中,如果说督导是为了确保计划实施的进度,那纠察就是为了确保实施过程的质量和预期的结果,纠察是为了预判趋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中的督导与纠察的核心是要抓住、抓好:指标、过程、纠偏、修正、协助、优化。督导的核心目的是预判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工作进展与效果。

5、评估与优化。

评估是根据目标、指标、参数、流程等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分析、考核,总结不足、找到优势、调整修正。事前分析与预判、事中审视与修正、事后复盘与总结的三步曲是工作计划与执行的核心步骤,也是工作闭环的核心环节。管理有没有效,其中重要的一个维度是能否形成闭环,评估作为管理闭环中重要的一环不能缺少,少了就会掉链子。

对工作流程、标准、步骤、方法、人员、资源等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分析后努力找到最佳解决和应对方案。德鲁克说“管理是实践”,其实是在表达,最好的管理是根据自身的愿景目标、实际状况、阶段工作等经营内容与状况在实践中找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企业经营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管理的思想、方法、工具必须要与事物的动态发展及环境相结合起来,而优化就是针对动态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匹配和精进,这是不能缺失的环节和动作。企业经营,通过管理在发展运动中实践,在实践中复盘、优化,在优化中精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戴明环的动态循环过程)。

三、管理的“六大支撑与抓手”。

搞管理尽管不易,但并不那么玄乎,它有着自己的脉络,抓住这些脉络和支撑也就搭建起了管理的架构。机制、流程、制度、标准、方法、工具不仅是管理活动的6大支撑,也是管理活动实施与开展的6大抓手。

1、机制。

机制是指企业中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与功能。机制由价值链、流程、组织、能力、管控模式、激励与考评等要素组成,需要“制度、保障、激励”三驾马车来保驾护航。管理企业需要构建与打造一些行之有效适合企业、适合部门、适合团队、适合创新、创造的机制。

比如团队及员工管理机制:识人、选人机制,用人、育人机制,考核奖励、激励机制,优劣淘汰机制;再比如创始合伙人或投资人管理机制:比如进退机、协作与协调机、权责利分配与处理等。

2、流程。

流程是对做事路径、程序、步骤等简明扼要的设置与概况,一般会以图形表现,也称流程图。流程及流程图旨在简单明了地告知执行者在执行任务时的大致实施的路径、所要走的步骤与顺序、所以协调与配合的人或者部门、由谁决策、向谁请示等。流程是标准的体现之一,也是保障组织运转次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与手段之一。管理流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在分工、分责、分权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协作、协同的效率和达到理想的产出效果。

企业管理,其中的要点之一就是将涉及不同体系、部门、岗位的工作、衔接、配合、协调等通过最优(相对简单,很有效,能复制)的路径、步骤、程序的设计与设定来确保组织各项工作高效、高质的运转,收获最佳的工作成效。

3、制度。

规章制度一般是指涉及企业行政办公、物质供应与采购、人力资源、财务与投资、市场与销售、生产计划与组织、产品质量保障与检验、仓库产品出入库的盘点与统计、物流与配送、售前、售中与售后的服务、各种投诉与危机应对与处理、内部组织体系远转的流程、协调、协作、合作合同与协议等有关企业经营与营运方方面面人与事的各种规定。

企业管理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状况、资源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适用与匹配性、适当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建设。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组织机构越完善、团队人数越多,规章的分类越全、制度的数量就越多。

4、标准。

标准化管理,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是企业界永恒的话题,也是管理追求的目标。尽管标准化、精细化很重要,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企业(根据所处的行业、阶段、规模而具体论)。不求先进,但求有效、高效的基本标准是每个领导者、管理者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导和结果衡量指标。

标准是将经营目标分解后通过明确的行动流程与路径来实现各种支出、产出的数字、数据的达成。要管理好企业就很有必要对经营活动的人、事、物、资、时等对象根据自己现状、阶段、资源与条件,建立相对明确行动准则、流程,树立明确而具体的预期指标、参数。

5、方法。

方法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获得某种结果而采用的手段。企业管理就是要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工作、问题、矛盾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去解决、化解。比如头脑风暴、SWOT、PDCA、JIT、KPI、OKR、6W4H、SMART等思维模型与理念方法。

管理企业最终会通过各种具体的手段来积极达成企业的目的,驱动、驱使企业迈上健康、高速的发展之路,实现企业阶段性直至长期性的各种预期的经营指标。领导者、管理者要管理好企业就必须找到或掌握涉及企业各个层面里的一些具体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6、工具。

各类保障、维系正常生产、生活、团队建设、市场营销宣传与推广、终端活动陈列与展示、客户服务、内外部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所需要的平台、设施、设备、道具;各种标明、指出企业价值、文化、愿景和工作执行实施的原则、路径、程序、步骤、统计、汇总等方面的图表;各类提升工作效率、协同效用的办公与管理硬、软件。

四、管理的“四大原则与基准”。

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有“五曰”即:“一曰度、二曰数、三曰量、四曰称、五曰胜”,简单的解释就是度、数、量、称等要素把控与拿捏将决定战场最后的取胜。如果说管理不易的话,最难之处在于对管理的度量、火候、节奏、程度等方面的把控。成本、匹配、效率、度量等要素是最终决定管理成效的四个基本准则。

1、成本基准。

管理能出效益,也需要成本,更能制造成本。管理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把企业盘活,用不好会将企业带向没落。有效的管理是在降低各种成本的基础上激活、整合、激发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后实现直接、间接的溢出收益与效益。

成本是动态的,也是有两面性,管理出效益实则是管理既要降低死成本,又要挖掘活成本,一正一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实际运营中,其实很多成本也是利润之源,也能创造利润,比如人力成本、采购成本、资金支付等都是活的,是可以在逆向思维下、规模基础下能直接创造更多现实利润的(著名的逆向成本思维案例:西南航空通过人力资本激活应对危机)。成本及成本论是经营者或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角色和职能时必须要具有的一种理念,将管理成本拿捏准、把控好,做好成本管理维度与尺度的掌控。

2、效率基准。

互联网行业推崇“小步快跑,持续迭代”,实际上就是讲究行动、办事的效率。效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的指标维度之一,也是实现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没效率就不会有太好的效益,从管理上要效益,先要从管理上抓效率。

3、匹配基准。

“量体裁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该成语告诉做事要根据自己状态、条件、实际出发,只有根据个人身体体型、尺寸做出的衣服才是适合自己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适的。管理更是如此,别人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毕竟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组织规模、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等诸多方面不同,在没有经过吸收、消化而直接“照葫芦画瓢”,结果往往都不会太好。

所以,无论是管理的思路、理念,还是管理的模式、方法,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要做到适合自身,就需要把握好管理的“匹配”准则:针对性、有效性、阶段性、发展性。

4、度量基准。

“高台始于垒土”,可垒土会因材质、力度等不同而产生的影响与形成的结果不同。如同高台的垒土,管理暂且别说方法、工具、模式是否有别,即便使用同样的工具、方法只因力度、幅度上的差异就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尽管尺度、程度是管理中始终存在、必须面对的“两难”问题,但有难度不畏惧、有问题不回避是经营者、管理者精神与素养所在。管理者要勇往直前推动企业前进发展,就要通过自己的智慧结合自身条件与特征后两相比较取其轻、取其利、取其用。管理中的尺度、程度一般会在粗与细、宽与长、严与松、多与少、大与小、高与低等维度中显现,把握好经营管理中的度量的确需要智慧、感觉与水平。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关于管理这门综合学问,不管是研究管理学,还是实际做管理抓住了管理特质就算抓住了七寸、牵住了牛鼻子。管理真很魔幻,有效的管理能创造价值、利润,不当的管理会制造成本、亏损。搞管理切忌不要一味追求模式、工具的先进性、规范化,更应讲究针对性、适用性与有效性。

荐营销团队训练公开课

逆风翻盘,逆势增长,企业增长!

如何打造一支营销铁军攻市场拿业绩!训练铁军,提升士气,业绩暴涨立即报名参加11月9日-10日《引爆业绩——卓越团队特训营》十人团队学习,同频共振提升战斗力仅需9800元

推荐中高层管理者修炼公开课系统提升中高层管理者核心技能

好的管理人员是激发员工善的一面

不好管理人员是激发员工恶的一面,9月27日-28日系统学习管理技能,学习管理的底层逻辑,管理路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艺术,管理实践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课程,小班教学,案例研讨,课程演练,管理工具,名额有限,提前报名,报满截止。

THE END
1.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nbs试题详情 判断题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登录查看 解析 登录查看 华图教育 微信扫码咨询更多 热门考试 公务员 事业单位 教师招聘 教师资格证 银行招聘 医疗卫生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公选遴选 选调生 国家公务员 农信社 军转干 军队文职 公安招警...https://ha.huatu.com/question/XbgY.html
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在Powerpoint中,按“END”键可终止幻灯片的放映。()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小程序搜题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做好“六稳”工作,“稳消费”不属于“六稳”的范畴。()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https://m.ppkao.com/wangke/daan/e5bc73cb077641fbaa967738ee3dbf15
3.我为什么说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管理作为科学是来源于管理艺术的.只有在大量的管理艺术中,人们精选出比较稳定的、规范化的、对任何人都有效并被实践反复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部分固定下来.找出其规律性。它才形成科学,科学管理是具有艺术性的。管理是一种理性的事物.而构想...https://www.jianshu.com/p/db51f536f3d1
4.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本人说“管理”或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是有几个前提的。 第一,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第二,在“管理学科”中,必须有一门核心学科,这个核心学科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三,在本人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强调了“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从任...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2219950_1.html
5.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管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doc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管理学基础》章节(1-13)测试题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目1未回答满分6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选择一项::控制题目2未回答满分6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选择一项::管理的https://www.taodocs.com/p-402389016.html
6.国家开放大学23秋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标准答案]奥鹏作业答案A.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以法约尔、古利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 C.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47.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A.直线结构 B.职能结构 C.直线—职能结构 D.矩阵结构 48.领导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一般说来领导活动充分反映出领导艺术的特征...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3-12-19-14489.html
1.实训答案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标签:行政管理专业 ,管理学基础,实训平台答案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平台答案 题目: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变动性 【 瑞文文摘收集整理了电大职业技能实训的大部分习题请使用站内查询功能查找相应习题】 》》》标准答案:A 所属科目:行政...https://m.rwtext.com/17249.html
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A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 A 管理的实践性 B 管理的复杂性 C 管理的科学性A.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变动性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https://www.shuashuati.com/ti/1ddf484ef7fc4c3397d956f10ce25ef8.html?fm=bdfbfe739df91a9faf51a35ce1409b7f3b
3.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补充的,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百氪解答 1、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实...https://36kr.com/p/1341682059548681
4.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强调的是()。 A.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变动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正确使用电话是一门基本功,也是一门艺术。()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高档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普通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 ...https://www.educity.cn/souti/4A434C3E.html
5.实用管理基础复习资料检查计划18.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C)A.计划工作普遍存在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C.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18.年度计划一般属于(D)计划A、生产B、长期C、中期D.短期19.人们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A)A.管理的实践性B.管理的复杂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https://www.yxfsz.com/view/1381770734376333314
6.《管理学原理》题库(4套)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756189
7.管理学试题及答案(3)职工监督管理机构和按理说者。它可以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与被管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 坚持人本原理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行人本管理原理时,应坚持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 ...https://www.ruiwen.com/shitidaan/5442883.html
8.关于职场法则(15篇)所以在职场中,和上司们搞好关系是一门必须的功课,为自己找好靠山很重要。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有足够的价值,以致于每个上司都必须拉拢你。 11、你是上司的人,上司却不一定是你的人,这层意思一定要明白。 当一个上司对你说,你是他的人时,心里一定要清楚,上司并不是你的人。你是他的,他是他自己的。当...https://www.jy135.com/zhichang/914806.html
9.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通用17篇)用佛教的语言能够详实的描绘出中国绘画意境的哲理意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使主张“意”派的“文人画”迅猛的发展起来,在宋元时期,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经过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感染,中国绘画艺术哲学的有了一个极大的转变――即由繁变简,反璞归真,从而更加强调...https://bylw.yjbys.com/qitaleilunwen/9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