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李洋文/图)6月20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新闻发布会。本次全会重点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问题,作出这样的安排,省委有什么样的战略考虑?下一步贯彻落实的着力重点是什么?对此,省委副秘书长张道平做出解答。
张道平介绍省委战略部署
张道平说,这次省委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重点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并作出系列谋划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省委战略考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大国兴衰、民族复兴的全局高度,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性擘画和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最近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又作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提出许多新理念新要求,形成了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对四川产业发展十分关心和重视,每次来川视察都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四川存在产业体系不优等问题,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四川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这些指示要求高瞻远瞩、指向精准,既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更是对我们最直接最有力的指导。总书记出了题,四川就要答好卷。这次全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就是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找准四川定位、彰显四川担当,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这次全会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对四川新型工业化之路“怎么走”作出全面部署,对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省委战略部署落到实处、终端见效。
第三,这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长远之策。四川在全国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为四川奠定了雄厚的产业根基,赋予了四川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的重大使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四川产业体系日臻完备、产业能级不断壮大,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已分别迈上万亿元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正加快向万亿级产业迈进,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强劲,这些都是四川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势和底气所在。
张道平说,这次全会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聚焦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提出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提升四川全产业链竞争力,同时对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保障等作出谋划部署,方向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实在、支撑保障有力,共同构成了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这些谋划部署,既是推动当前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务实之举,更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如何构建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各地情况也千差万别,需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关于下一步的着力重点,张道平用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在全会总结中的讲话进行了回答——
一要在增添新动能上下功夫,统筹好存量优化和增量牵引、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锻造长板和补齐短板,不断提高产业显示度、品牌价值力和产品的含金量。
二要在培育新主体上下功夫,一手发挥骨干龙头企业“链主”作用,一手推动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中下游企业协同、内外资企业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要在集聚新要素上下功夫,创新政策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供给,推动新型生产要素与实体经济高效耦合、顺畅衔接,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要在发展新模式上下功夫,促进供给端与需求端“两端”相融、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业”互通,推动形成更多技术、业态、产品的新模式。只要全省上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