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和维护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
·公共关系确定并强调组织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
·公共关系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2定义众多,在国外形成三大学派
管理职能说------哈罗博士;传播沟通说-------《大不列颠百科全说》;社会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希尔兹。
3国内观点:
管理职能说:代表人物中山大学王乐夫、廖为健;传播手段说:代表人物深圳、复旦大学熊延伟,居延安
4公共关系定义
一个社会组织为取得与其特定公众的双向沟通和精诚合作而进行的遵循一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传播活动。
(二)公共关系对社会的贡献
公共关系通过各种手段为团体和机构提供相互理解、帮助我们这个复杂、多元的社会更有效地做出决定和发挥作用。
1以沟通传播手段加速社会资源的整合。2追求社会和谐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
1构成要素:组织;公众;传播←构成要素→主体;客体;手段。
组织的分类:(按社会组织目标划分):①盈利性组织:以获取组织利益为目标②互益性组织:以组织内部成员利益为目标③公益性组织:以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④服务性组织:为特定的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为目标。
2工作目标——塑造组织形象;3基本原则——尊重客观事实;4活动方针——着眼长远,基于平时;5运行方式——双向沟通(信息管理)
三、公共关系的误区
1、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学
基础目的:前者根植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后者根植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社会。
目的不同:前者追求社会整体利益;后者追求的是个人与小集体的眼前利益。
手段不同:前者通过传播媒介进行双向沟通;后者通过个人间的私下交流。
效果不同:前者建立长期信誉;后者酒肉朋友,人走茶凉。
2、公共关系与宣传:范畴,方式
原则不同。对象不同。方式不同。
第二节公共关系学
一、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
2研究内容公共关系的历史(产生,发展,趋势);
公共关系的理论(含义,职能,三大要素,目标,原则,方法,工作程序);
公共关系的实务(演讲,谈判,礼仪,专项活动)。
二、公共关系学学科归属
1、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社会应用学科,属于综合性边缘应用性的学科
2、国内外流行的观点(三大学派)
管理学——信息管理;社会学——组织行为;传播学——传播运行。
美国公共关系学学科特点: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发展
第一节、现代社会以前的公共关系
一、古文明时期的公关起源
古文明的统治者借诗歌来颂扬他们的丰功伟绩,树立形象。古希腊,演讲术盛行,重视沟通。古罗马。凯撒大帝善于利用新闻舆论和宣传去号召民众。
1、中国古代对准公关的认识:
孔子曰:人无信而不立墨子: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孟子: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保守性;代理性;感情性;服从性。
中国古代一些准公共关系活动:春秋齐国的“田氏代齐”;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增换一字予千金;子贡救鲁;冯源替孟尝君“买义”;商鞅变法的“令出必行”;曹操的“下令求贤”;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唐朝专设鸿胪寺等处理国外关系;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文成入藏;郑和下西洋;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政治:民主政治的要求;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
1、民主政治的要求
政权的统治依靠权力采取强压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冲突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贵贱等级观念与“人天生就平等,自由'”思想冲突
民主政治的选举制度,政府的高效管理民众的参政议政的愿望
2、商品经济的需要
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大工业生产的社会化、协作化要求;经济危机的反思,利润效益与社会责任;“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资本的多元化,股东关系的正确处理。
3、科学技术的完善
三、公共关系产生的阶段
(一)公共关系的萌芽与温床时代
现代公关始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
三个代表人物:巴纳姆时期:“凡宣传皆好事”愚弄公众,片面追求某个组织私利;艾维·李时期:伯内斯时期:
·艾维·李→“现代公共关系之父”倡导“讲真话”1903年开办公共关系事务所,1903使公共关系职业化,1905年受聘处理美国煤业工人大罢工,使公共关系成为一门职业。宣言:公众必须被告知→单向宣传。
·伯内斯,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致力于公关理论研究与教学,1923年写《公共舆论之凝结》标志着公共关系学科开始,使公共关系学科化,在纽约大学开始公关课和提出公关咨询概念。宣言:投公众之所好→双向宣传。
(二)公共关系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开始,公共关系开始全世界的推广和发展。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2PEA)在伦敦成立。1948年,美国公共关系会成立。主要人物思想:
艾维·李:美国原则宣言(公开,实事求是,讲真话,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宣告公众必须被告知。使公共成为一门职业)。
伯内斯:舆论之凝结(将公共关系形成学科),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之父”)。宣言,投公众之所好。双向宣传。
卡特李普:有效公共关系(双向平衡理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被誉为“公共关系教育之父”)
愚弄公众→单向灌输→公众导向
出发点欺骗公众让公众了解组织直视双方利益
原则凡宣传皆好事实事求是一切为了公众
方法编制神话;制造新闻向公众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资料双向的信息沟通
目的通过愚弄公众扩大自己的影响求得公众的认同与接纳公众与企业双方的利益得以实现
第三节中国公共关系
一、建国后公共关系落伍表现
2、实践上的倒退:阶级斗争,封闭自首
3、公共关系的破坏:对内斗——人际关系对立;对外骂——国际关系紧张
二、公共关系落伍的原因:
1、长期对峙的中美关系;
2、历史形成的排外心理;
3、自力更生的建国方针;
4、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公共关系的产生:
1、中国公共关系的产生地为广州,理由:西方公共关系的传播从广州开始(深圳引进)国营企业设置公关部从广州开始(主导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