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zhejiang@chinanews.com.cn
春困秋乏夏打盹
又到了容易犯困的季节了
“午睡了吗?”
这句夏天时兴的问候
大概率不会发生在江浙沪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7成受调者有午睡习惯。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
每到夏天,“躺椅”的搜索指数就会迎来一波高峰。高温天,似乎天生是用来午睡的。
百度指数显示,每年7月底、8月初,“躺椅”就会迎来一波搜索高峰。
谷歌趋势中搜索的关键词热度,“斜塘沙滩椅”搜索量飙升1000%,“躺椅露营椅”搜索量飙升500%
浙江人不爱午睡?
不过,数据显示,夏天从来不缺“热度”的浙江,在睡午觉这件事上却没有那么“争先”。
白皮书显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的午休人群占比分别是倒数第2、倒数第3和倒数第11,其中浙江占比58.7%,仅高于上海49.6%和河南的48.4%。
白皮书还罗列了各省午休睡眠时长的调研数据,广东以39.8分钟的午睡时长排名第一,而江浙沪三地均不超过35分钟,处于中间水平。
中国人的午睡基因
刻在DNA里
中国人的午睡习惯早就刻在DNA里横亘千年。
▲宋定窑白釉婴儿瓷枕
故宫博物院藏
崇尚养生的中国古代文人,怎会放过每一次抽空午睡的机会?他们喜于抒发日常生活中的悠然之情,其中午睡就常常作为闲适诗的主题。
古人把午睡谓之养生
文人多有午睡的习惯
更是有诸多诗词绘画留存
北宋王安石
曾被一只黄鹂鸟惊扰了中午的美梦
略带抱怨的写下:
“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
▲宋(摹本)佚名《边韶昼眠》
南宋杨万里
多次在诗歌中提到午睡
喜欢在午睡后摆弄夏日荷花
然后用养花的水洗脸醒瞌睡
“浸得荷花水一盆,将来洗面漱牙根”
▲宋代佚名《槐荫消夏图》
陆游
更是为午睡写过许多首诗
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午睡爱打呼的习惯
放在今天
妥妥朋友圈“社牛”一枚
“眼涩朦胧不自支,欠伸常恨到床迟”
▲明朱瞻基《武侯高卧图》
陶渊明也很重视睡眠:
“五六月中,北窗下卧
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元刘贯道《消夏图》
现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夏天适宜午睡
确实有道理
《黄帝内经》里有关于睡“子午觉”的记载:“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睡午觉的“午”,指的就是午时。传统中医认为,暑气与心气相通,午时正值心经气血最旺的时候,午时小憩可以安神养气。
现代科学也解释了我们喜爱午睡的原因。一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大脑的昼夜节律中心掌控着夏天“嗜睡”的秘密。
研究团队通过对位于果蝇头部的内传感器进行观察,发现这些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对温度变化敏感,当温度升到一定水平,这些细胞可能影响“午睡”睡眠机制重组,通过发出信号以干扰昼夜节律,从而增加睡意。
图源:欧莱凯设计网
研究者指出,人类可能有类似神经构造,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温度升高人会犯困。
除了神经生理因素,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天热犯困,比如天热使铁、钾元素流失;夏天昼长夜短、睡眠不足;空调房内空气不流通导致缺氧……
杭州市幸福河小学开启“露营”版午睡
那为什么浙江人却不爱午睡呢?
午睡习惯的地区差异成因复杂,经济发展程度及社会文化习俗等都起到了影响作用,但总归离不开我们的一个普遍经验:生活节奏越快,午睡习惯就越难保持。
所以,关于浙江人不午睡的原因,除了一部分人没有午睡习惯之外,大多数人还是因为各种外界干扰没有午睡的条件,不是想睡就能睡。
有条件的话
能睡就睡会儿吧
《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建议,良好的睡眠对于各个年龄段都有好处,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积极影响。
不过午睡虽好,也不要贪睡,错误的午睡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科病副主任医师赵敏建议:趴睡会减少头部供血,人醒后容易出现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建议采用侧卧姿势。
丽水景宁启文中学附属小学有了“午睡小窝”
烈日炎炎,昼长人静
这个夏天,你午睡了吗?
探寻浙江中医药文化魅力:传统与科技碰撞传承与创新并存...
浙大动物医生酷暑下为宠物义诊...
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益短片《公共机构绿色先行》(五)绿色出行篇...
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益短片《公共机构绿色先行》(四)垃圾分类篇...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邮编: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