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自然是有传统习俗的,那么自古流传的万圣节活动有哪些呢?万圣节在西方国家都很流行,但是每个国家的万圣节习俗都不一样,以下是万年历小编对万圣节各国风俗习惯盘点,一起去看看万圣节的习俗有哪些吧。
万圣节的习俗有哪些
万圣节
南瓜灯
不给糖就捣乱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or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SOULS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客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不给糖就捣蛋》就是以万圣节为题材的儿童恐怖片。
群鬼游行
在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这天,美国的大街上到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到了晚上,便赶紧将蜘蛛丝架起来,再帮负责吓人的演员上妆。鬼屋的内容,则大多与电影主题有关,如:神鬼传奇、星际传奇、鬼故事。这些场景的布置、化妆技术和戏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惊声尖叫。
人鬼嘉年华会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巫婆,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咬苹果”游戏
万圣节的另一个习俗是最为流行的“咬苹果”游戏。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万圣节各国风俗习惯盘点
爱尔兰
传说爱尔兰是万圣节的起源地。爱尔兰人在万圣节流行吃一种名为Barmbrack的酵母水果蛋糕,里面含有用布包裹着的各种“小物件”,据说能够预测食用者的未来。如果你吃到的面包里布裹的是一个戒指,这意味着浪漫;吃到硬币表明财富正在流失;吃到顶针意味着你注定永远不会结婚。这跟中国过年包饺子时放硬币差不多吧。
英国
由于和爱尔兰很近,英国人很早就已经过万圣节了,那时候大多数人甚至还没见过南瓜。最早的“杰克灯笼”是用萝卜和甜菜雕刻的。雕刻好后,孩子们会把他们的作品带到街上,敲着邻居的门,索要零钱。在某些地方,萝卜灯会被放置在家门外的门柱上,以保护居民免于在万圣节之夜四处游荡的鬼魂侵扰。许多年来,一部分英国人坚持传承,仍然喜欢在传统的蔬菜上雕刻他们的"杰克灯笼"。
另外在谢菲尔德,每年万圣节当日,市中心一带的路段都会封锁,用作举办FrightNight,这是一个规模冠绝全英的万圣节庆典,每年有超过4万人参与,参加者以妖魔鬼怪的可怕造型示人,并一同上街吓人,实行哗鬼闹全城。
美国
美国是目前万圣节气氛最浓的国家,每逢此日,所有商店都出售鬼怪形食品、糖果、服装和面具等;由于南瓜灯是节日的标志,所以家家户户都要买南瓜制作南瓜灯、进行南瓜灯比赛。晚上小朋友都会参加讨糖吃的活动,他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如果主人不给糖,孩子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主人造麻烦,或是将垃圾扔到主人家门口,或是踩烂他们门口的南瓜。
法国
法国人在万圣节这天,一般都去蒙玛尔特公墓和拉兹神父公墓献菊花,在巴黎到这两个公墓的沿途有成千上万的花店,摆满了清香高雅的菊花,去墓地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