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入行交互一年多,最近从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和《增长思维30讲》获得了两套思维框架,并从中铭记了两句话:“世界如此精彩,当然不能置身局外”,“愿你向世界交付你的价值”,于是想通过运用这两套思维框架,重新审视各类产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客观的人,并向世界交付我自己的价值。
B站是一款什么软件?
先说结论,我认为,B站是一个以用户增长为核心的信息流平台。
信息流
什么是信息流?字节跳动的张一鸣认为世界是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组成。比如文字,语音,视频,支付、都是信息流的一个分类。你可以把互联网想象成一条大江大河,无数的企业将大江大河中的水引入自己的支流中,使自己变得强大;所以互联网的的竞争,本质上是流量的竞争,流量指的其实就是信息流。
张一鸣有一张世界版图,就是一横一纵。横轴是信息流的各种品类:比如图片是信息流,文本是信息流的另外一种,长视频、短视频、3分钟视频、15秒视频都是信息流的一个品类。纵轴是人群:年龄、性别、各种标签属性划分的人群。这样,横轴和纵轴就划分出了无穷多的格子。这就是字节跳动的世界版图,所有格子的空白处,他们都在练兵,都在等待机会的信号,随时推出新品。我在下方试着画了这张图的一部分,从图中你能看到B站主要占据在年轻人的视频这一块版图,竞争对手有字节跳动、腾讯、优酷、爱奇艺等旗下产品,而为了确保用户不流失,B站正在往动态、直播、短视频方向做出尝试,不断扩品类来接住其他平台离开的用户。
平台和用户增长
什么是平台?美团副总裁张川的理解是:平台首先是动态不平衡,你不知道你能在这里遇到谁;第二条,用户彼此之间要产生网络效应;第三条,用户之间永远有彼此的需求,无法握手,需要平台从中撮合。
我们分析一个产品,一般要从三个维度切入,首先你得站在一个足够高的高度去俯瞰大局,看一整个战场上的布局,看清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上面讲的世界版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次是站在用户底层情绪的角度去分析产品满足了用户什么样的需求。最后才是从中观视角上从我们熟悉的用户画像、用户体验地图、服务蓝图等产品套路去分析产品体系。这其实就是梁宁老师交付给我的“点线面体”思维框架。
B站解决了用户什么样的痛点、痒点、爽点?
什么是爽点?一种崩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感觉就叫爽。看视频,不断有弹幕飘过,到了一个小高潮点,立即有大量与自己情绪相同的弹幕涌入,爽感油然而生。一个好的视频内容懂得引导用户情绪,B站电脑端能看到各个节点的弹幕数量,弹幕数量最多的点往往就是视频的高潮点,是观众情绪被调整至高度一致的时候。
B站为什么留存高?
我们都知道B站用户留存率高,可是为什么呢?相比其他视频网站,抖音、快手、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都标准地符合“用完即走”的理念,总感觉B站给了我一种更亲近的感觉;
情感来自共同记忆,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情的情绪共振。你跟一个人的关系好不好,其实在于你了解对方多少信息。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在交流后你们对于某些话题某些事有了共同记忆,聊的投机,自然就成为了朋友。什么是亲人,亲人见证了你的出生,为你作为新生命诞生而感动,伴随着你成长,亲人是与你在你的生命旅程中拥有最多记忆的产生最多共情的人。
B站的盈利模式?
B站的用户画像是什么?
梁宁老师交付了我两套用户画像,一套是《羊群理论》,一套是《大明、笨笨、小闲》,羊群理论可以用于理清B站的社区运营,“大明、笨笨、小闲用户”可以用于理清B站的盈利路径。
羊群理论
简单讲一下羊群理论,羊群理论讲的是你有一片草地,首先你得引入第一只羊,你得为它提供你的资源让它在你的草地上活下来,如果羊吃了一口草,死了,或者走了,再也不回来,就说明你提供的产品本身有问题;如果羊吃了草,留下来了,但是不快乐,就说明你的产品让用户感觉不够爽,痛点解决得不够彻底。然后,草地上的羊多了,就有了头羊;头羊能够帮助企业管理羊群,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所以把羊群给到头羊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节省资源。草地上的头羊越多,就越能产生网络效应。羊多了,就引来了狼,企业靠把羊卖给狼来获得盈利,几乎所有的社区产品都可以用这套羊群理论来分析。
大明、笨笨、小闲
由以上两套用户画像我们能分析出b站的运营方式与盈利模式,从而可以根据这两套用户画像中得到例如头羊数、点击率、转化率、利润、日活等数据。但其实我们是无法从这两套用户画像中得出b站的用户具体是什么样的,因为这两套用户画像使用几个标签就高度概括所有用户,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不能将用户视为简单的没有感情的标签,也太角色化了,没有看清真正的用户得出的结论很容易以偏概全,在行业内这种状况就叫做“老鼠尾巴”,意思是你以为你看到了全部,其实你只看到了大局的一部分。所以我用上了梁宁老师交付给我的用户故事。
B站的用户故事是什么?
一个好产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你的产品服务的用户有多广,就得看你有多少个典型的用户故事。用户研究,重要的不是零散地收集数据,拿数据证明自己的对错,而是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数据是常态和结果,细节体验,不同场景的可能行,不同人群模式的不同体验,故事比数据更重要。我列了几个我所观察到的用户故事。
1、一个年轻人,生活中比较宅,喜欢上了二次元文化,在B站有大量的独家免费番剧,带着弹幕看很热闹,而且从中找到了自己兴趣社区。
B站的用户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B站的年轻人真的是一群无比真实的人,我能从中感受到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的思考,普遍接受了教育,有审美,追求公平公正,不惧权威,内心充满正义感,这真的很难得,我对当代年轻人充满了夸赞之心,我相信我们其实是“崛起的一代人”。
结语
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对方要的那个确定性你是否还能提供,对方是否还依赖你,这才是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