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南托街道沿江村成片的蔬菜、多肉、草莓、宠物基地里,有一间板房,这是星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在这个仅几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星南合作社理事长、80后小伙张维正努力实现着他“新时代农民”的梦想。
张维还有着多重身份:沿江村村民、天心区政协委员。2014年,张维辞去薪水不错的工作,回到家乡成立合作社,打造乡村农家院,一门心思发展乡村特色经济。回乡的三年,合作社流转土地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土地近2000亩,占沿江村土地面积一半,把这里变成创业的乐土。昨日,当记者在天心区沿江村星南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张维时,他一身西装革履,精神抖擞。“我就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张维笑着说。
大学时与农业结缘,毕业回乡当农民
2005年毕业后,张维先后在会计事务所、建筑公司、保险行业工作,薪水挺不错。但是,一直以来,这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一直认为农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好的行业,但当时他觉得投入农业时机还不成熟。
2014年,张维听说长沙即将进行区划调整的消息,而原属长沙县的暮云南托将划入天心区。“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基础设施如果跟上来,今后一定会有大发展。”张维决定辞职。当他将辞职的想法告知家人,父母一万个不同意:“上了大学还回家当农民,干什么都比卖小菜强。”幸运的是,身为大学老师的妻子没有反对,在妻子的支持下,张维果断地辞去前景良好的工作,回到家乡,一门心思发展乡村特色经济。
从蔬菜配送做起,成立专业合作社
张维最开始回到家乡时做的是蔬菜配送的项目。他看到农户们起早贪黑卖菜很辛苦,卖不掉的大多被浪费掉了,张维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将沿江村农户家里的菜,打包对外销售,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能赚到一笔收入。每次送菜的车子出去绕一圈,一天就能赚个700至800元。
2015年左右,沿江村周边也开始到处修路,于是,星南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他主导搭建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分步分批逐步流转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将流转土地出租给专业种植户,在土地租赁过程中,合作社不赚取差价,同时也为种植户提供广泛的客户资源。近三年,张维直接和间接流转的土地达到了2000亩。
规划思路吸引创业者,荒地逐步变基地
3年来,沿江村被大片大片蔬菜、莲子、多肉、无花果、草莓种植基地所覆盖,这片沿江农田焕发新的生机。来这里的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来自湖北的任艺就是其中之一。虽是外地人,但她在湖南已经有10年种植草莓的经验了,选择将草莓基地移至这里,任艺有她的理由。“第一个原因就是交通方便,水电方便。第二就是张维这个合作社在这里资源共享,这个平台比较好,花卉、百香果包括我们这个草莓,都可以是资源共享的,他们那边带动我们这边的客户,我们这边的客户也可以带动他们。”任艺说。
与合作社相邻的是一片多肉基地。创业者李雨泽来到这里时,这一块还是一片空地。“其实心里还有比较忐忑的。”李雨泽坦诚,是张维整合所有资源的规划思路吸引了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选择留下来。在后面的一年多了,周边满满聚集了许多产业,也带动他们的发展。
发展“菜菜农业”,实现最初的梦想
记者手记:
美丽乡村大有可为
就在记者采访时,张维又接待了两、三拨前来看地的创业投资人。在他们看地的同时,张维也在物色着他心目的合适人选。在人选的物色上,张维有自己的“门槛”:投资内容新颖、单位面积投资额大、投资人的学历高。在张维身上,记者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干事创业的激情,这位80后小伙在乡村沃土上开启了新奋斗,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带动起了一股青年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的热潮,而借着十九大精神的东风,美丽乡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