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物流站咖啡店到科技企业,冰城青年创业从“大陆货”迈向“高精尖”
连续三年,许迪威每天都要去开一次创业项目评审会。作为一家创业孵化器的项目部长,他起初是兴奋的,但大量的咖啡店、物流站、网咖等创业项目,渐渐磨淡了他的激情。而今年开始,他最初对创业项目评审的热情又来回了。“与三年前相比,申请的企业质量和项目比以前好了很多,创业项目也多为科技类企业。”
三年全民创业,经过最初的盲目和探索,渐渐走向理智和成熟,哈尔滨市科技局统计,目前哈市有科技类孵化器151个,在孵科技创新企业5300余家,创业项目也大多属于前沿科学技术。
“国产化”成科技创业的重要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吴字宇在创业前,经过了两年的摸索与市场调研,才找到可以发挥他特长的创业项目。
“当时正值美国政府封锁本国企业向华为出售芯片,国内各领域都在呼吁高科技产品应该国产化。而全息监测系统正是我上大学时,老师带领我们研究的方向。”吴字宇说。
很快吴字宇便找来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成立了哈尔滨锋萃科技有限公司,他们要研发的是全国首套国产化全息检测系统。
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对大型发电厂和油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监测,还可以对设备运行中发生的故障进行“录波”,能够给维修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目前,已经有两套他们研发的设备安装到湖南省的水利发电厂里。
吴字宇说:“经过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全国有6万多家中型以上的发电厂,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发电厂安装了自动监测系统,我们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吴字宇预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公司的纯利润可以达到5000万。
科技趋势引领创业项目
2016年毕业的博士卢雷经过两年的准备,在2018年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踏上了创业之路。
卢雷的创业项目是自动引导机器人无线充电技术。“简单地说,我的创业项目就是工业机器人在电池即将耗尽时,可以自己去寻找电源为自己充电。充电完成后,继续工作。”卢雷说。
“这项技术其实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只不过当时大家研究的方向不是给机器人做无线充电,而是为电动汽车研发无线充电技术。”卢雷说,之所以选择研究这项技术作为创业项目,也正是看到了这个领域的技术空白。
确定了创业项目之后,卢雷并没有急于创办企业,而是做起了市场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在市场调研期间他发现,我国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正处在高速发展期,机器人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每年都在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尤其是智能仓库中大量使用的运输机器人,增长量更为惊人。”卢雷说,虽然机器人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多数机器人设备还在使用插头加插座的方式连接电网。这种充电方式存在着接触不良、电火花及短路等安全隐患,而且需要人力进行值守。
对市场的调研坚定了卢雷的创业信心,2018年3月,他创办了哈尔滨云充科技有限公司。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经历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坎坷。
卢雷经过测算,整套技术的研发需要200万的启动资金。这笔钱几乎成为他创业路上无法逾越的障碍。就在卢雷拿着创业计划书为寻找投资四处奔波时,一位天使投资人找到了他,愿意为他的项目提供300万元的天使投资。
有了启动资金,卢雷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样机。国内的几个大型智能仓库也争相为卢雷的样机进行测试。“目前,我们已经对样机进行了四轮场地测试,效果很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很快我们的产品就会推向市场。”
如果说正在接受测试的样机是一代产品,卢雷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开始研发二代产品。“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动态无线供电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让机器人在工作状态下自动充电。也就是说,机器人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为自己充电,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创业计划书是撬开资本市场的敲门砖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依托哈市高校资源而创办的科技类公司,占到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多数。“哈尔滨爱立方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项目部长、哈尔滨爱立方双创基金风控部部长许迪威说:”目前在我们孵化器中孵化的173家初创企业中,有一半都是由大学生和老师创办的。
2016年,大学生创业达到了一个爆发的顶点,那时每天都有十几个人带着创业项目计划书,来申请进入孵化器孵化。这些项目五花八门,大多都是传统的销售行业,并不符合入孵要求。进入2018年以后,大学生创业开始趋于理性。这一点仅从他们交上来的创业计划书中就不难发现。
哈尔滨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处副处长宋立海介绍,目前哈市有科技类孵化器151个,在孵科技创新企业5300余家。“从近几年科技创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创业项目也紧跟市场趋势,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这些企业中多数都是由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共同创办的,创业项目也大多属于前沿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