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澜一路一咖啡馆内以各种文创品作为摆件装饰。
市民在垂虹路一网红店享受休闲生活。
是咖啡店,但不只是卖咖啡。是网红店,又不只是拍照打卡。
体育路、垂虹路、普澜路、同济路……禅城几条老街聚集了超过40家风格各异的特色小店,也就是俗称的网红店。
日前,记者探访这个距离祖庙商圈不到2公里的老旧街区发现,从闲暇时光交朋会友的咖啡店、甜品店、小吃店、西餐厅,到适合一个静静品味的书店、花店、艺术画廊,再到夜幕降临后的清吧……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整个街区的特色小店业态不断更新。
没有刻意规划,这些小店不约而同地舍弃繁华商业街区,选择了老旧社区中的背街小巷。一方小小街区,窥见整个城市在新老交替之间的冲击、融合、变化。
往昔:10年前老旧街区咖啡店屈指可数
从禅城区商业最为繁华的祖庙路往西南方向走,穿过城市大路,路过大门紧闭的佛山乐园,拐进林荫小道,就进入宁静的老居民区。
位于体育路、垂虹路、普澜路这三条平行小路与同济路之间的居民楼和商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佛山市禅城区较为老旧的住宅区之一。
然而,就在这不到0.64公里的面积里,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超过40家咖啡厅、酒吧、精品店、小吃店聚于此,充满设计感的门面夹杂在灰白老旧的住宅楼中,显得有些突兀,又有些和谐。红色、白色、灰色、黑色……大片涂上崭新色彩的门墙,和老社区形成巨大的反差感。强烈的色彩、个性化的风格,吸引着来自佛山五区乃至广州的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
80后阿杰早在10年前,就在垂虹路创业,开了一家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咖啡店。他回忆,当时街区还没有什么“网红店”,他之所以在这里开咖啡店,一方面是因为这里邻近祖庙商圈和季华商务带,另一方面是因为铺位的业主是其父亲。
咖啡店刚刚开业时,阿杰坦言,这个街区也很可能仅此一家小咖啡店,“大家都会想,谁会跑去小街巷买一杯咖啡。”然而,小本经营,再加上咖啡性价比高,阿杰的咖啡店慢慢就累积了一批忠实的白领客户,他自己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随着咖啡店越做越大,中途还加入了不同领域的合伙人,如今,咖啡店成为了一家西餐厅店,面积也是创业初期的几倍。
而当年冷冷清清的老旧街区,如今已经密密麻麻开了20多家咖啡厅,阿杰认为这与近年来佛山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消费方式,让社区形成独特的咖啡文化,独特的社区氛围又反过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聚集。
接触:静谧的生活气息,吸引青年创业者
与阿杰不同,90后老板美嘉和阿焱,都是疫情后才到这里创业开店的,他们不约而同都被同济垂虹片区新老交融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美嘉曾留学法国在一所大学读经济专业,两年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不甘心以后一辈子都坐在办公室跟数字打交道”。不顾家人反对,她毅然进入了法国著名的蓝带厨艺学院学习甜品制作。毕业后,她曾在法国星级酒店工作,一年后,作为家中独女的她,还是选择回佛山跟家人在一起。
回至佛山后,她便在家乡顺德开了一家法国甜品店。一次偶然机会,她跟着朋友来到同济垂虹片区。“这里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还聚集了一帮年轻创业者”,嘉仪很快就决定从顺德搬来这里,并在体育路开了一家法国甜品店。红白相间充满异国风情的店面装修,为街区带来别样的色彩。
与主要做餐饮的网红店不同,阿焱店铺售卖的是较为小众的银饰。阿焱在澳门留学期间经常上美国的购物网站海淘银饰,一开始只是自己收藏把玩,后来,他发现内地也有不少人喜欢银饰文化,却苦于没有购买渠道,于是,他就在网上开店,售卖自己在美国等地搜罗的银饰。
疫情后,阿焱听从家人的建议回佛山发展,最终,决定把店铺设在体育路上。他说,这里距离祖庙地铁站不远,且租金不贵,方便广佛的银饰爱好者来购物。
如今,他也谈下了几个美国银饰品牌的中国独家代理权,经营着体育路的线下门店和线上网店。他表示,门店的经营额虽比不上网店,但在同济垂虹这个年轻人聚集的社区,门店更有助于推广银饰文化,吸引更多的银饰爱好者共同交流。
冲击:老街区+文创,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
像阿杰、美嘉、阿焱一样,同济垂虹片区内的大部分特色网红店的店主,都是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不约而同来到这个老街区创业开店,让这个本来安静的街区慢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都被自小在同济垂虹片区长大的黄立信看在眼里。
同济垂虹老街区附近聚集着佛山乐园、佛山体育馆,也是以前佛山花街的举办地,说它是曾经的禅城中心街区并不为过。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花街举办地的迁移,佛山乐园的关闭,路边店铺也一家家地关闭,这里也渐渐成为了被人们所遗忘的老街区。
去年,他一家家地走访同济垂虹片区内的特色小店,讲述自己活化老街区的想法。最终,在去年年底,黄立信成功赢得了30多个商家的支持,举办了以“同济再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围绕同济垂虹片区,设计了打卡地图,并举办了照片展览、旧街角集市、艺术展览等,吸引了不少佛山年轻人回老街区发现新变化。
今年,黄立信计划把“同济再拾”活动贯穿全年,活动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为丰富,不但吸引本地青年,还吸引了广州等地的青年来探寻老街区的新故事。
变化:搬走的年轻人“回归”,老居民“年轻”起来了
“看着这里因为这些小店重新兴旺起来,感觉真好。”80后区乐辉自小在普澜路生活,后来随父母搬走了,但这里承载着他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美好记忆。“爸爸妈妈最喜欢带我去佛山乐园、垂虹公园,春节到体育路、普澜路行花街,读书时候去流行前线商场逛街。”
如今区乐辉也已为人父,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都会带小孩到垂虹公园等自己小时候常去的公园玩耍,“公园的花草,以及老街区的人情味和情怀,是大商场、新公园无法比拟的。”而新开的各式餐饮“网红店”,也带给了区乐辉很多乐趣,“每次去完公园,我们都会想尝尝新鲜的东西,这些小店的味道带给人的惊喜,也是大商场里的连锁店餐饮店所没有的。”
老旧街区的活化,年轻人的“回归”,也让老居民的生活多了热闹。67岁的钟春活在垂虹小区住了27年。近年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小区铺设了沥青、增加了绿化、加装了电梯、改造了外墙,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如今,社区里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活跃,让他感到老社区又萌生了生机,“看着他们,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
今年66岁的李伙泉是同济小区的老居民,这几年,他所在社区多了一些网红奶茶店、咖啡馆、酒吧、宠物店等,“虽然我也不一定会去光顾这些店,但是看到社区越来越热闹,有时候三更半夜还有店铺亮着灯,心里也觉得很温暖。”
◎专家建议
老城更新活化更应以人为本
近年来,禅城区致力于加强老城片区保护与活化利用,推进老旧小区、内街小巷改造提升,提升城市品质。
“老社区的活化,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让更多访客、游客来到社区,还要考虑让本地居民参与其中,让他们成为社区活化的一分子,这才是活化的意义所在。”黄立信表示,社区活化始终是围绕着社区里面的人来进行,单纯从商户出发去考虑社区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于刚强也认为,一个城市的更新是否成功,标准就是能否做到引人、聚人、留人,他认为,城市更新应逐步实现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更深层次地探索城市更新机制,让市场发挥活力。
林俊辉有10多年商业运营经验,此前由他管理运营的“文华荟产业园”成为了禅城区村级工业园向现代服务业升级改造的代表项目,近期,他正致力于一座旧玩具厂区的活化改造。他认为,同济垂虹社区内“网红店”的自发式聚集,对近年来的老旧社区、老旧厂房改造等都具有参考意义,“旧改项目要成功,项目内的产业必须具有市场活力。”他认为,政府只需要做好城市基础配套,具体产业引入可以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进行策划。
建筑设计师唐毅锋和他的团队经过四个月的精心修缮,投资了100多万元,把隐匿于沙塘社区里面的百年岭南建筑,打造成为如今充满岭南建筑魅力的丰荟园,“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旧民居的微改造,给禅城旧宅活化打造一个样板。”唐毅锋拥有多年老旧项目改造的经验。
他表示,近年来,禅城区和祖庙街道都对历史街区进行“微改造”,“很多创业者都对这类的历史街区感兴趣。”他表示,与同济垂虹片区不同,像沙塘社区这种拥有历史底蕴的老街区,更应该保留原有的底蕴,引入更具文化韵味的产业,与同济垂虹片区的产业进行错位发展,他希望通过微改造从而保留老城文脉,也为老城旧宅的活化利用探索一条新路,保留佛山老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