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车联网服务在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在中国,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政府出台的限购、单双号限行、架设立交桥、建设轻轨和地铁等措施均是通过道路交通的宏观规划来解决问题,但从长远发展考虑,还急需从汽车自身挖掘出更多的长效措施,而诞生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车联网服务是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的内在关键途径。本文简要描述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多元消费需求情况,探索大数据时代的车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多方应用。
一、车联网和大数据概念
二、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汽车行业开启互联网和大数据模式,各方都在探寻车联网概念落地的方式。“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用地图、娱乐和信息等服务消除了车企维系多年的OBD数据壁垒,开启汽车真正进网模式之门。就在2014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均了各自特色的车联网产品,如百度的CarNet、腾讯的路宝盒子、阿里巴巴的智驾盒子,利用App和O2O服务平台,帮助车主进行汽车安全检查。2015年初,百度还对外宣布了“人、车、手机”车联网战略。同时,谷歌、微软和苹果等国外IT巨头更是大力投入研发,而西门子、先锋、德赛西威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在争相抢夺车联网设备这一市场。
当然,少不了各大车企的激烈竞争。2014年末,上海通用就了“车联无限”车联网战略,紧密围绕车载信息服务、移动娱乐、消费服务和智能驾驶等三大核心,进一步整合OnStar安吉星车载服务。并且,通用安吉星(onstar)、丰田G-book、日产Carwings等外资车联网设备品牌已由过去专供高端车,转化为非常普遍的车载装置,而本土汽车公司上海汽车、吉利汽车等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由此看出,无论是汽车厂家、大运营商,还是互联网IT巨头公司,都已纷纷布局车联网这个发展潜力无限的新兴产业。同时,许多专业网站预测,车联网服务利润将很快超越汽车硬件市场,未来私人订制的汽车互联网服务和用户在使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大数据将是车联网产业链的最大盈利因素。因此,围绕汽车后市场服务的车联网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三、互联网时代的汽车服务需求
众所周知,研发任何一款产品,都应围绕顾客需求才能获得市场占有率,而基于互联网的汽车服务需求也不例外,经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需要能够准确、全方位地获知车辆驾驶信息的硬件设备。随着交通事故的攀升,社会碰瓷行为频发,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一款能随时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信息的电子设备,就如飞机行驶专用的“黑匣子”,可以准确记录运动状态,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当然,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类型电子设备,比如行车记录仪,但是如果能生产出类似网球比赛的“鹰眼”设备,把监控设备、云端计算机和显示屏功能集成,那么就极大方便用户储存和利用驾驶信息。
二是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推送最优服务信息。对车辆驾驶和周边环境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切合车主服务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最终推送最优服务信息。如推送最佳的交通路线、最近的加油站位置、驾驶习惯矫正指南和保险购置建议,甚至针对熟知路段实施无人驾驶等。
三是需要拥有智能化的信息车载服务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像“傻瓜相机”、全自动洗衣机,尤其智能手机等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一样,实现汽车的一键控制;还可以将局域网络里的车辆互联互通,实现车辆管理。
四、可行性分析
为了达成顾客对汽车服务的多元需求,需要探讨数据信息采集、车联网服务平台建立和有效数据模型设计等关键途径的可行性。
(一)数据采集可行性。若要实现车联网,汽车内部电器的运行数据就要传输至某种系统服务平台才能实现存储和处理。但是,目前,车企保护自有整车系统态度强硬,担心一旦汽车联网以后,便要承担各种风险。也许,只有随着车载终端设备标准化和开放性的加强,云平台作用日益凸显,移动4G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衍生出的更多新产业和新商业,才能促使车企各方敞开自家的整车系统,共同从顾客角度,探索汽车新产业,最终实现汽车数据信息地便捷采集。可喜的是,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外部运行信息,现在已经能够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等装置,完成状态信息数据和运行环境信息数据的采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将采集到的所有车辆信息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二)车联网服务平台开发可行性。采集到车辆大数据后,需要借助一个服务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海量的车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模式。如不同车辆的最佳驾驶路线、路况预警和交通灯周期优化等。然而,车联网涉及了多维的服务大数据,非常有必要建立云服务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具有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服务营运和增值服务等满足内部、外部需求的功能,实现车、人、路的数据整合、分析和管理。当然,基于互联网环境和云计算技术,建立这样的服务平台可行性很大。
但是,无论如何,互联网、大数据、模型算法和创新都将会快速推动车联网智能化、实用化和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我国道路交通的精细化管理。
五、车联网大数据的应用
假若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实现了互联互通,那么互联网与数据分析就很容易在汽车行业生态圈的各产业环节获得更多的应用,大致可应用到车载终端设备、车辆管控、车辆安全、车辆维修、交通管理优化,以及车主保险和生活娱乐信息推送等领域。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车生活质量。现阶段,最简单、快捷的汽车直接接入移动互联网方式是汽车后装市场的企业通过联网智能硬件接入,这样可以具有相当数量的汽车作为载体实现真正的“车联网”,那么某一领域内就会搜集到海量的汽车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利用可分为自身应用和外部应用。
大数据自身应用价值采用“大数据+云平台”的服务模式,综合汽车自身的海量数据、车主的生活环境和需求数据,如交通路况、天气情况、4S店分布、汽车保险业务、二手车消费等,再通过建立有效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为车主自身提供更准确、到位的汽车活动信息,比如推送汽车绿色出行、汽车保险和二手车市场服务,以及车载导航定位、娱乐资讯、安防系统、安全驾驶预警、节能驾驶服务以及出行诱导等多角度服务,从而封存“汽车是代步工具”的帽子,拓展汽车人性化的功能,将汽车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