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变局;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政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19CGL019)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加之“双创”等大好政策,资源红利和制度红利被有效释放,创业活力被有效激发,小微企业保持超高速增长,日均增加市场主体超过5万户①,成为解决就业、促进增长、维护稳定、实施创新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市场主体超过1.4亿户,新增登记市场主体2502万户②,这些市场主体中的95%以上为小微企业。然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和影响深化,全球力量格局的新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起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意味着新开局,小微企业需要主动去适应和引领大变局,以新的发展格局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创新发展路径,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实现在大变局时代的有效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政府也应当进一步转变政策理念、提高政策精准性、创新政策工具,为大变局背景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一)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持续加速
(二)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二、大变局下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变化
自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全球化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总体趋势未曾发生改变,全球化推动的产业大分工和大协作成为驱动人类摆脱贫困和促进财富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大融合和大发展,我国也在改革开放后迅速融入全球化浪潮,与全球经济体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小微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发掘人口红利,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也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然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全球力量格局的新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起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加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快速发展形成强大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全球化发展预期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且全球流行病爆发的风险增高,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准确认识这些新的变化,对于未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孕育新“危”“机”
每一轮技术革命都是产业大发展和大变迁的重要驱动力量[3],而技术本身也在每一次的迭代和升级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复杂、系统和跨界的特征,技术的可模仿性不断下降,技术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更为突出,尤其是前沿技术的获取和使用已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现实中的小微企业来说,寄希望于在技术体系中获得系统性优势十分困难,尤其是处于技术快速变革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面临技术、模式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压力与冲击。然而,由于技术的快速进步,技术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也为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通过联合创新开发新技术等创造了新的机遇,孕育于新技术革命中的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发源于新技术中的新模式,最终以新产品、新企业、新业态等形式显现出来的新经济[4]则是中小企业抓住技术变革趋势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崛起的新经济,为小微企业利用新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把握市场新机会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等多领域新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全球化逆流将加速小微企业适应新发展格局
(三)全球经济衰退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基本现实
三、大变局背景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大变局下的小微企业,应主动化危为机,以更高质量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重构小微企业成长观,实现从规模增长朝着内涵改善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观转变,专注于细分的专业市场保持在优势领域的独特竞争力,其根本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能力建设,支撑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转变发展观念,以长期战略导向指引自身发展
40余年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态势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培育了社会对速度的偏好,对于企业来说,增长尤其是快速增长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事实上,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的换挡[5],寄希望于原有高速成长的路径势必会遭受巨大的挑战,尽管有一些短期快速成长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实现高速成长的路径已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不匹配。小微企业需要将增长思维朝着注重做强做优的发展思维转变,并强调长期发展与中短期的有效平衡。
转变对发展机会的认识,注重“内创业”和“外创业”的平衡。小微企业的成长过程本质上也是小微企业探索创业的过程,小微企业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会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对多领域、多业务的追求,以期望能够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这具有显著的短期目标属性。这是小微企业高认知模糊性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一种自然选择,也是小微企业在创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外创业”的发展理念,通过对外部市场机会的识别和把握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之相对的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企业生存问题解决之后进入了发展阶段,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内创业”来驱动自身发展。中小企业内创业,是中小企业主主导下,在对企业现有经营管理重新审视的基础上,在产品、市场、技术、要素、组织等方面创新的过程,它不包括中小企业主脱离现有企业的个人创业,而是现有业务的升级发展[7]。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应该从注重“外创业”向注重“内创业”转变,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和竞争力重构,实现企业产品和市场转型的目的,支撑企业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对市场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到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演变。
转变对发展模式的认识,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超大的规模数量决定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应当是结合自身实际、目标市场定位、外部情景特征等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可以以更加开放、共享、绿色的理念来实现自身发展。主动融入产业生态、社区生态和全球产业链之中,主动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共建、共享,以集聚和合作“抱团取暖”;主动适应碳达峰、碳中和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模式适应新要求、获取比较优势。
小微企业数量极多,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是小微企业适应性、灵活性的现实选择和必然结果。但是,从现实中单个小微企业的实际来看,很多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却表现出多元化、多跨度的特征,这导致企业难以利用有效的资源和能力来定位在细分的目标市场,进而形成在特定领域和目标市场的领先地位。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求小微企业在转变发展理念的基础之上,按照市场发展的基本逻辑,通过更加有效的市场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情景。
(三)强化能力体系建设,支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不仅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更加精准的目标市场,还在最终落实到企业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力构建上来。资源作为能力的基础,也需要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被高度重视。
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需求。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小微企业需要调整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满足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的数量保证、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首先,重新审视企业的资源供给现状,尤其是外部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物质资源供给以及信息资源供给,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分析资源供给问题;其次,优化资源结构,逐步调整和摆脱原有依靠简单资源投入促进增长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吸引创新型和复合型人力资源,以人才促进企业资源效率提升,同时强化在数字时代数字资源的获取与配置;第三,创新物质资源获取方式,除了传统上的直接采购外,要在新技术经济背景下采用共享模式、众筹众包等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第四,创新人力资源获取方式,融入共享经济和零工经济时代,将非核心服务外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
四、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策理念,树立质量导向的发展支撑体系
(二)提高政策精准性,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
(三)创新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帆.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新冷战”抑或战略合作重启?[J].国际问题研究,2021(1):55-68.
[2]杨斌,胡贝贝,赵祚翔.新冠肺炎疫情对制定“十四五”规划及其目标设置的影响[J].科技中国,2020(11):41-43.
[3]刘桔林.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变革对我国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1-4.
[4]杨梅.服务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监管创新[J].开发研究,2020(1):147-153.
[5]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36(12):1-13.
[6]樊茂清.中国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测度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经济,2017,40(9):3-26.
[7]李先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内创业研究:模式选择与路径设计[J].商业研究,2017(10):107-115.
[8]锁箭,李先军,毛剑梅.创新驱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理论逻辑及路径设计[J].经济管理,2014,36(9):55-66.
[9]金碚.世界大变局下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J].经济体制改革,2020(5):5-10.
[10]HERMANNSIMON.Hiddenchampionsoftwenty-firstcentury:successstrategiesofunknownworldmarketleaders[M].Springer,2009.
[11]罗仲伟,李先军,宋翔,等.从“赋权”到“赋能”的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基于韩都衣舍案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9):174-192.
[12]李先军,罗仲伟.新时代中国营商环境优化:“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J].改革,2020(8):46-57.
锁箭,博士,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杨梅,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