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表示,看到酒店预订火爆,想到自家正好有闲置的房间,“不如拿出来赚点外快”。
网友小艾说,他将自家一套空置的四室住宅挂上二手交易平台,标价“五一”假期每天200多元出租,很快就有人来问价,“已经租出去了。”
“空置的房间租给有需要的游客,既帮游客解决了住宿难题,房东也能赚取一定收益,还缓解了紧张的旅游住宿市场。”在网友“萍萍”看来,一大家子或者一群朋友出去玩,租住在这种“民宿”中更加实惠,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不过
也有网友质疑
这种私人交易行为难以监管
是否安全合法?
双方有没有保障?
针对这些问题
厦门日报记者
请律师、警方与经济专家
进行解读和提醒
安全吗?
财物隐私难保障
身份信息需确认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东律师表示,日租房租赁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较为常见的纠纷,例如二房东转租、押金退还、房屋内设施损坏赔偿及隐私权保护等。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交易过程中可以提前确认出租方的出租资格,明确租金、押金等费用,确认设施损坏赔偿事项等。
“房屋有没有针孔摄像头?租客会不会是失信限高人员甚至是逃犯?这些问题需要考虑全面。”许东提醒,入住人应当注意房屋安全性、空间隐私性、卫生条件等情况,注意保护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未确保房屋合法性、安全性等条件前切莫入住。作为符合条件的日租房提供方,也应当注意审查使用人的身份信息,防止房屋被违规用作违法犯罪场所,防止出现房屋内设施设备丢失、受损等纠纷。
合法吗?
存在违法可能
应按规定登记经营
日租房
以其方便和快捷的入住方式
吸引了众多游客
但从法律角度来说
短租房也是一种房屋租赁活动
否则可能构成违法经营行为
在许东看来,在实际生活中,不以营利为目的,利用空置房间为他人提供假日临时居住场所,属于一种好意施惠的行为,可以理解。然而,日租房往往都是“无照经营”。按照《厦门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对“民宿”的定义,日租房符合出租自有住宅、提供住宿等特征,应当按规定进行管理,需要经过申办登记才能经营。
厦门警方提醒,网约房经营者应经常对网约房及短期租赁房屋服务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房屋安全隐患,落实房屋租赁治安管理要求。
可行吗?
灰色地带缺乏监管
需要更全面的保障体制
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兴起
共享民宿、日租或短租房
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
不少经济学家和社会问题专家认为
这类民宿
因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监管
成为民宿在国内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江航看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共享经济值得鼓励。他建议,可以将缺乏市场监管、不受保护的共享日租、短租等交易行为“抬上明面来”,通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形成约束,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形成更全面的监管体制,更好地保护消费者与房东的权益。
那么,这些共享“日租房”,会对传统酒店业构成威胁吗?江航分析,除了住宿以外,不少酒店还提供健身房、游泳池等配套设施,房间整理、早午餐等附加服务,同时具有交通更加便利、资源更加集中丰富等优势;而民宿、日租房等消费客群,可能更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家庭式旅游、居住体验。他认为,短租更像市场供给的补充,对大多数旅游、商务消费者而言,业态成熟的酒店可能还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