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你所访问的是美版还是其他国家版本?请注意首页(布局、背景图)即可(参照“缩水一”)。更换版本的方法非常简单:
1、在页面右上方点击“中国”进入语言设置,更改为“美国-英语”。
2、如果你不喜欢英文界面,点击一下右上角刚才那位置的“简体中文”。
注:为便于大家对比,本文当中英文版Bing部分采用了中文显示。
注2:根据各地网友反馈,时有访问不了的现象。因此请看到这里的朋友不妨留言,告诉大家你所在地的访问情况,如:北京ADSL,访问正常。
缩水一:主页背景可更改
主页面是Bing区别于“必应”的第一个地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英文版Bing将默认的“网页”、“图片”、“视频”等功能区纵向排列(当然搜索类别也变多了,我们后面再聊),配上雅致的半透明背景,更加方便鼠标点击。
图1英文版Bing首页
图2这是“必应”的
缩水二:漂亮的图片显示版式
Bing的图片搜索在功能上与“必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用户通过主页面→“Images”标签进入图片搜索模块时,却能看到一个非常新颖的排版界面。在这个界面中图片排列十分随意,但条理性却丝毫不差。虽然在后续搜索中,Bing并没有保留这种样式(只在首页中点击Images才会看到),但很可能会是今后升级的一个方向。
图3Bing中的全新版式
图4“必应”的图片显示风格
缩水三:天气预报也猫腻
天气预报是Bing引擎的一大亮点,尤其是能根据使用者IP自动显示当地气象的功能,更是在同类引擎中首屈一指。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小功能,中美两版也有着明显区别。首先Bing的默认预报为5天,远高于中文版的3天。其次英文版中特别增加的一个“更改位置”链接,能够让用户快速修改当前地点,而这也是中文版中没有出现的。再者由于提供商的不同,Bing还能提供“10日天气预报”、“每小时天气”、“天气地图”等更多功能,而中文版用户却只能看到一个更新日期。
图5Bing中的天气预报
图6必应的天气预报
缩水四:商品查询很方便
图7Bing能自动提供商品信息
图8“必应”只是简单的搜索
缩水五:地图功能差距大
在地图模块,Bing与“必应”的差别更是巨大。简单来说通过Bing的快捷操作栏,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道路地图、卫星地图两种模式下进行切换,而且详细的道路标识也是Bing区别于其他卫星地图的最大优点。此外为了弥补卫星地图缺乏立体感的缺陷,Bing首次加入了一项航拍地图模式(即Bird'seye模式),能够以更加平和的视角进行观察。
图9Bing的卫星地图模式
图10Bing的高清航拍地图
图11Bing的3D地图
图12“必应”只有最简单的平面图
缩水六:网上购物返现金
英文版Bing集成了网上购物功能,而且无论从资料准确度还是用户体验上,都与专业的网上商城有的一拼。和大多数网上商城一样,Bing的购物平台也提供了“最佳用户评级”、“最佳专家评级”和“价格”多种排序方式,配合左侧的侧边栏,能够很容易地对价格范围、品牌、类别等进行筛选。
值得一提的是在Bing的购物模块中,几乎处处都能见到它所宣传的现金反馈机制(Bingcashback)。简单来说这项机制,就是当用户通过Bing购买商品后,系统会将规定的现金折扣自动打入客户账户。不过这里的折扣只能用于下次购物,是无法直接提现的。
图13Bing网上购物版块
图14具体商品页面
图15查看自己的现金折扣
缩水七:机票酒店能预订
图16航班搜索页面
图17搜索结果实时筛选
酒店搜索与机票预订区别不大,只是多出了一个细节页面。在这个页面中,系统能够根据汇率自动对比出目前价格与历史价格间的差距,以判断现在入住是否合适。同时嵌入式地图也为酒店的定位提供了不少帮助,尤其是它的Bird'seye模式更是实用。
图18酒店细节
缩水八:高级搜索不分国
有时我们需要进行精确搜索,但繁琐的语法并不适合于每一位用户,这时就要借助Bing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可以看到虽然Bing与“必应”都提供了高级搜索,但英文版中增加的“按国家/地区”(即只搜索指定地区网页)标签,却显然是“必应”中所不具备的。
图19Bing的高级搜索
图20这是“必应”的
缩水九:网站直通很方便
图21用Bing搜索Google的结果
图22这是“必应”的结果
缩水十:页面内容能预览
Bing加入了一项内容预览功能,只要用户将鼠标悬停到搜索结果后方的小红点上时,就能看到当前页面的预览内容。虽然出于页面空间的考虑,这里并没有显示出网页图片,但足以了解页面的大体含义了。
图23Bing中可实现内容预览
图24“必应”没有这样的待遇
缩水十一:搜索历史省键入
图25Bing的搜索历史记录
图26“必应”只能借助地址栏实现
缩水十二:安全搜索能分级
在Bing的首选项下,我们能够找到SafeSearch(安全搜索)的分级选项。换句话说,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调整SafeSearch筛选级别,以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需要,而这自然也是“必应”用户无法体验的。
图27Bing支持SafeSearch分级
图28“必应”没有选项
缩水十三:搜索结果分类显
严格来说,任何一款搜索引擎都带有智能判断技术,当用户输入关键词后,搜索引擎会自动判断出使用者究竟想要哪些信息。不过既然是判断,就会有失误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用户调整关键词重新搜索。而在英文版Bing中,对于一些不好判断的关键字,搜索引擎会自动将不同分支的结果一并显示出来,用户只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进一步选择即可。
图29Bing能够对结果分类显示
图30中文版就不要奢望了
缩水十四:页面翻译最好用
图31好用的页面翻译
缩水十五:增强型显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式协作计划,维基百科容纳了数以万计的词条注释,但是默认的布局用起来并不是十分顺手。于是在英文版Bing中,所有维基百科的页面后都缀上了一个“enhancedview”链接,点击后搜索引擎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格式显示其中的内容。而在这个页面中,词条分类、该词条的不同解释都会被放入一个浮动选择框,拖拽屏幕时也能跟随鼠标实时滚动,同时引擎顶端还提供了专门的Tabs标签,方便用户快速查询同类型的其他词库。
图32增强型显示
图33增强型显示页面
缩水十六:资讯提醒更方便
图34News标签下的资讯提醒功能
图35资讯提醒对话框
图36“必应”中只有RSS
缩水十七:本地信息查询
图37本地信息查询
缩水十八:智能搜索栏
图38Bing带有智能推荐功能
图39再来看“必应”的表现
写在最后
编辑点评
Bing提供了多语言版本,但其实只有“美国(英语)”这一本土版本才是原汁原味的,其余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版本一律遭遇“缩水”。
而究竟什么样的搜索引擎才更加适合我们,或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有帮助,只能是见仁见智吧,或者有时候其实我们都带了一些偏见。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理应认可微软持续不断的努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