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安全就没有酒店,安全是酒店一切工作的保障。酒店是否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酒店的正常经营秩序、酒店的声誉、酒店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在新的时期,酒店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酒店业要搞好安全工作中就必须了解一些新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酒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依法性
二、酒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复杂性
我国酒店业安全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所有的旅游酒店(当时称为涉外宾馆、饭店)都是进行封闭式的安全管理。当时几乎所有的宾馆、饭店的安全工作多是由战士担任。随着开放的深入,酒店的安全工作逐渐由酒店的安全部担任。此时酒店的大门还有穿保安制服的保安员负责把门。但是,在我国酒店业已经全面开放的今天,已经再也没有哪家酒店的保安在大门口对进出人员进行盘问了。但是,酒店的安全管理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安全管理工作也表现得更为复杂。酒店是开放式的经营企业,一般情况下任何人员都可以随意进出。酒店既要热情地欢迎每一位进店的客人,又要防止不良分子进店作案。酒店安全管理工作除传统的防火、防食物中毒之外,还需防盗、防抢劫、防暴炸、防诈骗、防赌、防毒、防突发事件等等。
三、酒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广泛性
酒店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和每位员工。酒店安全管理虽由安保部主要负责,但由于酒店的特点,必须要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很多酒店将工作人员大大地进行了压缩,也包括了酒店的安保部门。酒店要搞好自身的安全工作,就要将安全工作与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结合起来,要依靠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全酒店形成一个安全工作的网络系统。只有酒店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增强了安全管理意识,本着“内紧外松”的管理原则,人人注重安全,酒店安全才能有保障。
四、酒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长期性
改革开放给我国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治安变得较为严峻。据公安部最新统计,2007年我国的各种刑事案件达到了474.6万起。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刑事案件不可能在短期内在我国消失,所以侵害酒店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也将会长期存在。酒店内有大量的资金和财物,是外来不法分子和内部某些不良职工进行偷盗活动的目标。很多社会上的作案手段和方式也出现在了酒店。酒店在安全管理上一旦出现漏洞,外来不法分子和内部个别职工就会乘机作案。如2005年2月,北京某五星级酒店发生了一起尾随客人入室抢劫的案件,破案后据犯罪分子交代,在近几年内,他已在国内十多家高星级酒店进行了入室抢劫。
五、酒店安全事故、事件的突发性
发生在酒店内的各种事故、事件都有很强的突发性,如火灾、抢劫、凶杀、爆炸等。例如,2007年9月16日湖南浏阳市浏阳酒店突然发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25人受伤。再如2008年2月15日凌晨,浙江义乌成帅酒店突然发生大火,造成11人丧身。
六、酒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艰难性
从酒店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来看,有些案发原因与客人安全意识不强有关,甚至有的案件是由于客人引狼入室而遭到杀身之祸。如2004年4月6日,香港华娱首席代表耿某在广州某酒店被抢劫杀害的案件。这些案件给我国酒店业的声誉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许多有钱人经常光顾酒店,而这部分人的文明程度各异,有些人进店后频频会客;吸烟时不注意防火,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给酒店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液体沸腾特点条件
一、引言
二、初中物理液体沸腾特点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任何物质都会沸腾,沸腾是液体体内迅速形成气泡并增长,然后冲破液体表面而出的液体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液体的沸腾,如烧开水的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都知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面会泛起大量的气泡,但对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并不明确,也就是说,学生对液体沸腾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尤其是对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一液体的沸点随外界气压而变等,都缺乏认识。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随气压而改变,对于这部分内容,多数学生基本都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师要适当运用实验为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水的沸腾”实验,利用一个酒精灯持续加热装有水的烧杯。在持续加热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而不必细讲液内气泡的形成。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①从瓶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大量的蒸汽泡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气泡破裂开来放出里面的蒸汽。②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出液体沸腾的特点: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剧烈发生的。
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即低于这个温度,液体吸热升温,但不沸腾;达到这个温度,液体沸腾而不升温。
③沸腾时液体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水沸腾时移去酒精灯,让学生看到因为移去了热源沸腾即刻停止。
对于第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不同液体的沸腾,如图所示:
液体沸腾的物理实验装置
在持续加热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液体沸腾要达到的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不断吸热。酒精灯对烧杯不断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度上升,试管中的煤油、水、酒精的温度低于烧杯中水的温度,不断从烧杯内的水中吸热,温度跟着上升。当试管内酒精的温度达到78℃时,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温比酒精的温度高,酒精仍然不断从烧杯内水中吸热,具备沸腾的两个条件,酒精沸腾起来。沸腾后酒精的温度保持不变,为78℃。烧杯内水达到100℃后,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开始沸腾℃。沸腾后,温度保持在100℃,试管中的水温若低于烧杯中水的温度,就不断从烧杯内水中吸热,温度上升,直至与烧杯中的水温相同为100℃。若试管内的水温达到100℃,则不能从烧杯内水中吸热,试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超过烧杯内水的温度,即不能超过100℃。试管内的水不可能同时满足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则不能沸腾,试管中煤油的温度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煤油的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通过以上的实验,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液体有着不同的沸点,不能一概而论。至于这个知识点的应用,则是让学生知道沸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测沸点的办法鉴别物质。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高波.探究液体沸腾的条件[J].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版),2008,Z5.
[2]刘猷礼.关于液体沸腾条件的几点讨论[J].天津教育,1989,6.
[3]王聪生,靖智慧.质疑液体沸腾条件[J].物理教师,2006,12.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地域特点;思想管理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形式下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尤其艺术类学生思维跳跃,行事不拘一格,辅导员必须综合全方位因素,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向。笔者所在学校在校艺术类学生已达到3000人,大学生辅导员要在思想上做好与其沟通的准备。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进行探究。
一、摸清“敌情”,总结特点
(一)从学生综合情况及旷课情况分析
从笔者所带年级着手搜集资料。这级学生刚刚完成了大一一年的成绩汇总和评奖评优。这级有336名学生,其中生源地为我国东部的有81人,西部有56人,其他为本省生源。从获得奖学金情况来看,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有18名,其中本省为5人,占本省学生总数的2.7%;东部地区为13名,占东部学生总人数的16.0%;西部生源没有学生获得。校内奖学金有54名学生获得,其中本省为19名,占本省学生总数的10.3%;东部地区为25名,占东部学生总数的30.8%;西部地区生源7名,占西部学生总数的12.5%。对综合排名较后的学困生进行统计,本省学生有35名,占到学困生总人数78%;东部为2人,西部为8人。对大二第一学期迟到旷课情况进行统计,旷课次数达到10次以上的有11人,其中西部为8人。
(二)从地域划分探索学生的心理规律
从学生一年的综合测评成绩和一个学期迟到旷课统计情况来看,明显我国东部生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主动性要强于中部和西部,在遵纪守法、社团参与度、班级事务处理上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表现出三类问题:一是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西部生源学生。这类学生性格豪放,不受约束、行事胆大,经常擅自离校、夜不归宿、远足等。约谈时也无法按时到达约谈地点,内心抵触情绪较高,使得约谈成效较低。二是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其他地区同学从外貌、家境、学习用具等各方面都优于他们,使得他们产生了明显的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导致了成绩下降,甚至挂科。三是学习问题上,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由于学校大部分生源来自中部,学生在本地区较为熟悉,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二、从生源地域划分,制定管理对策
(一)同地域师生共促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优秀人才的跨地区就业落户,有效实现了地域差异互补和融合。而同地域师生有共同点,在艺术生的管理上,可以采取同生源地教师和同地域学生共同促进的管理方式。学生会觉得同一地域出来的老师像亲人,排斥和抵触情绪会降到最低,教师可高效摸清学生旷课原因并直接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另外对学困生更容易引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分课上课下,实现全程育人。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搭建地域结盟互动
(三)班主任与辅导员双管齐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根据本省生源的特点,要解决他们思想懒散的问题,就要连篇抓起。强调班主任工作职责,使班主任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精神依靠。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每位同学制定学业目标,追踪艺术生的生活动态,关心他们生活学习,辅助辅导员开展并完成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教辅人员共管齐下,才能全方位的管控学生。时代不同,学生类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运用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使其在思想上、心理上与时代相适应。
好的教育方法必须摸清教育对象的脉络,开准药方,起到治标更治本的效果。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如不能达到教育目标,将给整个学校的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时代变迁,对艺术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再是墨守陈规,必须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使高校艺术生在思想上与时俱进。
关键词: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管理
现代化建筑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施工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就显得日趋重要了。现代化建筑施工手段日趋自动化和电气化,新型电气设备不断涌现,施工工艺复杂,一旦停电会造成很大损失,直接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投资控制和人身安全。所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的特点及管理技术,对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临时用电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2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为了更好地将国家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使施工现场能够保障用电安全,杜绝发生触电伤人事故,应该加强落实临时供电的安全供电。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有规定,应该严格遵守。
2.1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2.2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现场勘探,确定供电方案,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临时用电工程图必须单独绘制,并作为临时用电施工的依据。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变更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履行规定手续,并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3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专业人员管理
一定要由电工来安装、拆除或者维修临时用电工程。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决定电工的等级。要求各类用电人员按照下列要求做:了解基本用电安全知识并掌握使用电器的性能;要穿戴和配备好规定的相应防护用品,并且经检查电气设备和保护设施都完好后才能使用设备。要防止带“病”设备的运行。设备停用后要拉闸断电就,将开关箱锁好。将设备负荷线、零线和开关箱的保护责任到个人。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报告解决。要由电工切断电源做好处理后才能搬迁或者移动设备。
4施工现场有关部门人员管理
为保证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有关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非电工严禁乱动电气设备;二是操作人员使用电气设备时,必须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服从电工的安全技术指导;三是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指派无电工执照的人员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四是各级领导应重视电工提出的有关安全用电的合理意见,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电工违章作业。
5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管理
高低压线路下方不能进行在建工程施工。不能将作业棚、生活设施建造在高低压线路下方,还有不能将构件、架具、材料等其他杂物堆放在高低压线路下方。必须要在外电架空线路边线的安全可操作距离之外搭建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
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防止外电架空线路的电杆倾斜、悬倒。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在有静电的施工现场内应采取接地泄漏措施消除集聚在机械设备上的静电。
为了防止施工人员发生直接触电事故,应考虑,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工作时人与导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因受现场等原因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时,必须设立有效隔离带,防止操作时金属料具碰触高、低压线造成触电事故。施工现场的电力供应是保证实现高速度、
总之,高质量施工作业的重要前提。虽然施工现场的用电设施有些是属于临时的,但是它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乃至工程造价都构成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徐益文,周贤杰.建筑工程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
[2]孙若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做法之浅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3(3)
关键词:人才培养;技校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管理;德育
一、前言
二、当前部分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有些学生厌学。对技校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技校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技校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影响技校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目标不明确、家庭原因以及个人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对技校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进而使得他们在技能学习中产生厌学心理,跟不上学校的课程进度。
三、加强技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3)注重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管理。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技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技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充分与学生互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发现学生的特点、学习习惯,并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变革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技校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技校生的主要心理特点为厌学、逆反。要想实现技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进行清晰掌握,依据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科学地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人生理想,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徐策荣,胡义秋,洪义州.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心理干预研究[J].职教通讯,2014(11).
[2]王雪玲.对技校生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职业教育,2015(08).